一种电力物联网塑壳断路器用漏电类型的智能感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669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物联网塑壳断路器用漏电类型的智能感知装置,包括塑壳断路器和漏电感知装置,漏电感知装置与塑壳断路器卡接;所述漏电感知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互感器、静铁芯、动铁芯、运动块、指示板以及指示灯模块,所述互感器上和静铁芯上缠绕线圈并连接,当存在漏电电流时,动铁芯从初始位置朝向静铁芯移动,运动块脱离动铁芯的阻挡,在第二弹簧的弹性作用下向上弹起,使指示板超出壳体表面,指示灯闪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指示灯的闪烁提示工作人员出现漏电情况,安装方便且性能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物联网塑壳断路器用漏电类型的智能感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力物联网塑壳断路器用漏电类型的智能感知装置,应用于电力

技术介绍
塑壳断路器也被称为装置式断路器,将触头、灭弧室、脱扣器和操作机构等都装在一个塑料外壳内,一般不考虑维修,适用于作支路的保护开关。过电流脱扣器有热磁式和电子式两种,一般热磁式塑壳断路器为非选择性断路器,仅有过载长延时及短路瞬时两种保护方式,电子式塑壳断路器有过载长延时、短路短延时、短路瞬时和接地故障四种保护功能。如一公布号为CN207381346U公开了一种塑壳断路器,包括主壳体,所述的主壳体包括基座和覆盖在基座上的中盖,在中盖上具有第一肋状隔墙,在基座上具有与第一肋状隔墙对应的第二肋状隔墙,所述第一肋状隔墙和第二肋状隔墙配合用于分隔主壳体的内部空间,形成至少两个并排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主回路单元。特点:所述的塑壳断路器还包括温度监测装置,所述的第一肋状隔墙设有第一插入孔,所述的温度监测装置从中盖上表面通过插入到第一插入孔中来检测主回路单元的温度,以实现塑壳断路器的温度在线检测。能够有效检测断路器运行期间的温升情况,保护电力系统免于由超过临界值的过电流引起的超负荷,保护用户免于由断路器内部过热引起的火灾的危险,延长断路器的寿命。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塑壳断路器大部分都只有过载保护和短路保护,并没有漏电保护功能,例如上述专利所设置的温度检测装置也只是为了防止电流过载,并不能检测出是否有漏电,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感知漏电电流的智能感知装置,检测是否有漏电,指示漏电故障,提示工作人员及时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利用零序互感器以及电磁感应原理,实现漏电感知,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物联网塑壳断路器用漏电类型的智能感知装置,包括塑壳断路器和漏电感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感知装置与塑壳断路器卡接。所述漏电感知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互感器,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的一端穿过互感器与塑壳断路器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用电设备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壳体内壁一侧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固定安装有静铁芯,静铁芯的侧边设有动铁芯,静铁芯和动铁芯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壳体内壁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底部安装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上连接有运动块,运动块上设有指示板,指示板的顶端与壳体表面平齐;所述互感器位于第一凹槽的下方,静铁芯上缠绕线圈并于互感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指示板上设有感应块。进一步地,所述漏电感知装置的壳体内部设有指示灯模块,指示灯模块包括指示灯和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位于当指示板的对面,且与指示板弹起时感应块的位置相对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力物联网塑壳断路器用漏电类型的智能感知装置,通过设置互感器以及静铁芯和动铁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当存在漏电电流时动铁芯从初始位置朝向静铁芯移动致使运动块弹起,指示板弹出壳体表面,指示漏电;在指示板上还设置了感应块对应指示灯模块的感应器,感应器感应到感应块时指示灯闪烁,指示漏电。此外,断路器与漏电感知装置之间采用卡接的方式,方便安装与拆卸。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常工作时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漏电时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塑壳断路器、2漏电感知装置、3互感器、4壳体、5第一凹槽、51静铁芯、52第一弹簧、53动铁芯、6第二凹槽、61第二弹簧、62运动块、63指示板、64感应块、7指示灯模块、71指示灯、72感应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座进一步的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3,一种电力物联网塑壳断路器用漏电类型的智能感知装置,包括塑壳断路器1和漏电感知装置2,漏电感知装置2与塑壳断路器1卡接。漏电感知装置2包括壳体4,壳体4内安装有互感器3,本实施例中互感器3采用零序电流互感器;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的一端穿过互感器3与塑壳断路器1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用电设备的输入端相连接;壳体4内壁一侧设有第一凹槽5,第一凹槽5内固定安装有静铁芯51,静铁芯51的侧边设有动铁芯53,静铁芯51和动铁芯53之间设有第一弹簧52。漏电感知装置2的壳体4内壁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凹槽6,第二凹槽6的底部安装有第二弹簧61,第二弹簧61上连接有运动块62,运动块62上设有指示板63,指示板63上设有感应块64。未漏电时,指示板63的顶端与壳体4表面平齐,在动铁芯53的初始位置,动铁芯53阻挡运动块62向上弹起。互感器3位于第一凹槽5的下方,静铁芯51上缠绕线圈并于互感器3连接。漏电感知装置2的壳体4内部还设有指示灯模块7,指示灯模块7包括指示灯71和感应器72,所述感应器72位于当指示板63的对面,且与指示板63弹起时感应块64的位置相对应。下面参考图2和图3描述漏电感知装置的工作过程。在线路与电气设备正常的情况下,各相电流的矢量和等于零,因此,互感器3的侧绕线圈部分无信号输出,静铁芯51无磁性,动铁芯53不发生任何位移。当出现漏电电流时,各相电流的矢量和不为零,漏电电流使互感器3的环形铁芯中产生磁通,静铁芯51产生磁性,从而使动铁芯53克服第一弹簧52的弹性力朝向静铁芯51方向移动,进而使运动块62脱离动铁芯53的阻挡在第二弹簧61的弹性作用下向上运动,指示板63也会向上运动超出壳体4表面,同时,指示灯模块7的感应器72感应到指示板63上的感应块64,指示灯71闪烁,提示工作人员发生漏电情况。工作人员解决漏电问题之后,可以手动按压指示板63,使运动块62向下运动,动铁芯53脱离运动块62的阻挡后在第一弹簧52的弹性作用下返回到初始位置,再次阻挡运动块53向上弹起,指示灯模块7中的感应器71感应不到感应块64,指示灯71停止闪烁。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所属
的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物联网塑壳断路器用漏电类型的智能感知装置,包括塑壳断路器(1)和漏电感知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感知装置(2)与塑壳断路器(1)卡接;/n所述漏电感知装置(2)包括壳体(4),所述壳体(4)内安装有互感器(3),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的一端穿过互感器(3)与塑壳断路器(1)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用电设备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壳体(4)内壁一侧设有第一凹槽(5),第一凹槽(5)内固定安装有静铁芯(51),静铁芯(51)的侧边设有动铁芯(53),静铁芯(51)和动铁芯(53)之间设有第一弹簧(52),所述壳体(4)内壁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凹槽(6),第二凹槽(6)的底部安装有第二弹簧(61),第二弹簧(61)上连接有运动块(62),运动块(62)上设有指示板(63),指示板(63)的顶端与壳体(4)表面平齐;所述互感器(3)位于第一凹槽(5)的下方,静铁芯(51)上缠绕线圈并于互感器(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物联网塑壳断路器用漏电类型的智能感知装置,包括塑壳断路器(1)和漏电感知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感知装置(2)与塑壳断路器(1)卡接;
所述漏电感知装置(2)包括壳体(4),所述壳体(4)内安装有互感器(3),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和第三导体的一端穿过互感器(3)与塑壳断路器(1)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用电设备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壳体(4)内壁一侧设有第一凹槽(5),第一凹槽(5)内固定安装有静铁芯(51),静铁芯(51)的侧边设有动铁芯(53),静铁芯(51)和动铁芯(53)之间设有第一弹簧(52),所述壳体(4)内壁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凹槽(6),第二凹槽(6)的底部安装有第二弹簧(61),第二弹簧(61)上连接有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子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北辰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