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评价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耐候性的环境试验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6375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评价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耐候性的环境试验箱,包括位于下方的设备箱和位于上方的试验腔;外部环境空气能进入试验腔内;设备箱内设有水箱、冷凝水收集箱和减速电机;试验腔内设有试样架,试样架通过贯穿试验腔底部的转轴与固定于设备箱的减速电机连接;所述试验腔的底部经水管与冷凝水收集箱连通;冷凝水收集箱内腔底部固定有电导率电极,冷凝水收集箱内腔底部连通一带有控制其通断的开关的排水管;冷凝水收集箱底部还经另收集水管与水箱连通,冷凝水收集箱底部与收集水管的接口处装有浮球式液位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且能实时监测水箱内水质,循环利用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评价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耐候性的环境试验箱
本技术涉及环境试验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评价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耐候性的环境试验箱。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墙体保温技术。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处于建筑的最外层,长期经受高温、雨雪、寒冷等气候条件的循环作用,必须具有一定的耐候性。《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要求外墙外保温工程的使用年限是25年,随着保温结构一体化等技术的推广和建筑寿命的提高,对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及系统主体材料的使用年限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耐候性评价方法(JG/T429和JGJ144)均为大型耐候性试验,该方法的试验对象是与外墙外保温工程构造做法一致的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6m2墙面,耐候试验包括高温-淋水循环和加热-冷冻循环。该方法存在占地面积大、试验成本高、试验周期长的问题。若仅考察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主体材料的耐候性,可以利用环境试验箱模拟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经历的高温、雨雪、寒冷等气候环境,是一种经济、有效、可重复性高的评价手段。现有环境试验箱存在对水利用率低的问题,对水资源是极大的浪费。回收并循环利用水资源是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此外,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试样体积通常在500*500*30mm,试样尺寸较大,而现有环境试验箱内存在温度、湿度不均匀的情况,导致试验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评价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耐候性的环境试验箱,具体为:其包括位于下方的设备箱和位于上方的试验腔;外部环境空气能进入试验腔内;所述设备箱内设有水箱、冷凝水收集箱和减速电机;所述试验腔内设有试样架,试样架通过贯穿试验腔底部的转轴与固定于设备箱的减速电机连接;所述试验腔的底部经水管与冷凝水收集箱连通;所述冷凝水收集箱内腔底部固定有电导率电极,所述冷凝水收集箱内腔底部连通一带有控制其通断的开关的排水管;所述冷凝水收集箱底部还经另收集水管与水箱连通,所述冷凝水收集箱底部与收集水管的接口处装有浮球式液位开关。进一步,所述试样架由圆形底盘和直立且平行的间隔架构成。进一步,所述试验腔后侧设置有隔板分隔出通风区,所述通风区与试验箱外部空间经空气滤网连通;通风区内固设有鼓风机,鼓风机的出风口联通试验腔。进一步,控制排水管通断的开关为电磁阀,电磁阀电连接控制面板。进一步,试验腔底部表面呈锥形面,最低点与水管连接,并且最低点与转轴转动连接处之间并不重合。进一步,试验腔底部表面的倾斜角度不小于1.5°。进一步,电导率电极主材料为聚四氟乙烯。进一步,试样架由不锈钢材料焊接而成。进一步,所述电导率电极、减速电机、鼓风机与控制面板电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在冷凝水收集箱内设置电导率电极,测量冷凝水的电导率,并将数据实时传入控制面板内,利用预设的程序计算水箱内水的电导率,判断水箱内水质,达到实时监测水箱内水质的目的。若冷凝水收集箱内水质不符合要求,控制面板控制排水管电磁阀打开,将水排出;若电导率电极测量冷凝水收集箱内的水质符合要求,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触发浮球式液位开关,通过水管流入水箱内再利用。达到循环利用水资源的目的,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2、环境试验箱内试样架为适应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由圆形底盘和直立且平行的间隔架构成,使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试样呈竖直状态,可更好地模拟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的真实使用状态;并且试样架底端连接转轴,在减速电机的驱动下可匀速转动,结合试验腔内进风口处设置风速可调的鼓风机,克服了环境试验箱内温度、湿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试样架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照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用于评价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耐候性的环境试验箱,包括位于下方的设备箱1和位于上方的试验腔2;外部环境空气能进入试验腔2内;所述设备箱1内设有水箱4、冷凝水收集箱5和减速电机6;所述试验腔2内设有试样架9,所述试样架9通过贯穿试验腔2底部的转轴10与固定于设备箱1的减速电机6连接,所述转轴10与试验腔2底部转动连接处设有密封,以防冷凝水由此处漏出;所述试验腔2的底部经水管8与冷凝水收集箱5连通;所述冷凝水收集箱5内腔底部固定有电导率电极11,所述冷凝水收集箱5内腔底部连通一带有控制其通断的开关的排水管12;所述冷凝水收集箱5底部还经另收集水管7与水箱4连通,所述冷凝水收集箱5底部与收集水管7的接口处装有浮球式液位开关(图中未示);该用于评价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耐候性的环境试验箱可用于高温、低温、高低温交变、湿热、高低温与湿热循环等多种可控程序的耐候性试验,试验腔2运行湿热试验时的冷凝水可以由试验腔2底部收集并通过水管8流入冷凝水收集箱5内;冷凝水收集箱5底部设置电导率电极11,实时测量冷凝水的电导率,并将数据传入电连接的控制面板14,利用预设的程序计算冷凝水收集箱5内水的电导率,判断冷凝水收集箱5内水质,达到实时监测水箱内水质的目的。若冷凝水收集箱5内水质不符合要求,控制面板14控制排水管12的开关打开,将水排出;若冷凝水收集箱5内的水质符合要求,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触发浮球式液位开关,通过收集水管流入水箱内再利用,达到循环利用水资源的目的,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该用于评价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耐候性的环境试验箱内试样架9为适应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由圆形底盘和直立且平行的间隔架构成,使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试样呈竖直状态,可更好地模拟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的真实使用状态。并且试样架9底端连接转轴10,在减速电机6的驱动下可匀速转动,克服了环境试验箱内温度、湿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所述试验腔2后侧设置有隔板15分隔出通风区3,所述通风区3与试验箱外部空间经空气滤网(图中未示)连通;通风区3内固设有鼓风机13,鼓风机13的出风口联通试验腔2,鼓风机13工作时,外界空气经空气滤网过滤灰尘后进入通风区3,再由鼓风机13吹入试验腔2内,从而加速外界环境空气进入试验腔内的速度。较优地,控制排水管12通断的开关为电磁阀,电磁阀可由控制面板14控制开、关启,用于排放水质较差、不可再循环利用的冷凝水,避免水质较差的冷凝水污染水箱4。较优地,试验腔2底部呈锥形,最低点与水管连接,并且最低点与转轴10转动连接处之间并不重合。试验腔2底部表面的倾斜角度不小于1.5°,冷凝水因重力由倾斜的底部经过水管7流入冷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评价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耐候性的环境试验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下方的设备箱和位于上方的试验腔;外部环境空气能进入试验腔内;所述设备箱内设有水箱、冷凝水收集箱和减速电机;所述试验腔内设有试样架,试样架通过贯穿试验腔底部的转轴与固定于设备箱的减速电机连接;/n所述试验腔的底部经水管与冷凝水收集箱连通;所述冷凝水收集箱内腔底部固定有电导率电极,所述冷凝水收集箱内腔底部连通一带有控制其通断的开关的排水管;所述冷凝水收集箱底部还经另收集水管与水箱连通,所述冷凝水收集箱底部与收集水管的接口处装有浮球式液位开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评价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耐候性的环境试验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下方的设备箱和位于上方的试验腔;外部环境空气能进入试验腔内;所述设备箱内设有水箱、冷凝水收集箱和减速电机;所述试验腔内设有试样架,试样架通过贯穿试验腔底部的转轴与固定于设备箱的减速电机连接;
所述试验腔的底部经水管与冷凝水收集箱连通;所述冷凝水收集箱内腔底部固定有电导率电极,所述冷凝水收集箱内腔底部连通一带有控制其通断的开关的排水管;所述冷凝水收集箱底部还经另收集水管与水箱连通,所述冷凝水收集箱底部与收集水管的接口处装有浮球式液位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评价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耐候性的环境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试样架由圆形底盘和直立且平行的间隔架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评价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耐候性的环境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腔后侧设置有隔板分隔出通风区,所述通风区与试验箱外部空间经空气滤网连通;通风区内固设有鼓风机,鼓风机的出风口联通试验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胜刘丹赵璧金星商珂薛岗林贵德
申请(专利权)人: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