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头部动作的交互操作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6140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头部动作的交互操作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所述方法包括:在浏览屏幕界面时,获取人脸图像并进行人脸识别;当识别出的人脸与预设人脸匹配时,获取头部动作的深度图像并进行头部动作识别;根据头部动作识别结果,对屏幕界面执行对应的交互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在浏览终端的屏幕界面时,用户无法有效的在屏幕界面上进行触控操作,可以基于头部动作进行交互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头部动作的交互操作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终端
,提供一种基于头部动作的交互操作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等终端的人越来越多,为提高移动终端使用的灵活性,一般在显示屏下方设置有物理按键或者是触摸按键,通过按压物理按键或者触摸按键,实现对移动终端显示屏上显示界面的操作,实现界面导航。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以通过在触摸显示屏中上进行一系列的触控手势来完成所需的功能。例如,在浏览器界面中,用户可以通过滑动操作来进行页面刷新,以加载更多的内容到当前的屏幕范围内。但是,在屏幕上进行的触控手势要求用户的手部必须与屏幕进行接触进而会对一些场景下的操作造成不便。例如,当用户的双手较湿时,可能就无法有效的在屏幕上进行触控操作。因此,通过位于显示屏下方的物理按键或者触摸按键实现界面导航的方式,已越来越无法满足用户的便捷性要求的使用体验,如何提高移动终端导航事件触发的灵活性,避免对当前应用程序的使用造成影响,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头部动作的交互操作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以解决如何提高移动终端导航事件触发的灵活性,避免对当前应用程序的使用造成影响,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头部动作的交互操作方法,包括:在浏览屏幕界面时,获取人脸图像并进行人脸识别;当识别出的人脸与预设人脸匹配时,获取头部动作的深度图像并进行头部动作识别;根据头部动作识别结果,对屏幕界面执行对应的交互操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优选地,所述在浏览屏幕界面时,获取人脸图像并进行人脸识别,包括:在浏览屏幕界面时,获取距离屏幕界面预设位置处的人脸图像,对所述人脸图像进行人脸识别。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优选地,所述当识别出的人脸与预设人脸匹配时,获取头部动作的深度图像并进行头部动作识别,包括:当识别出的人脸与预设人脸匹配时,所述屏幕界面显示预设图标,以提示进行头部动作;获取头部动作的深度图像并提取头部运动轨迹特征;将提取的头部运动轨迹特征与预设模型的头部运动轨迹特征进行比对;若提取的头部运动轨迹特征与预设模型的头部运动轨迹特征匹配,则头部动作识别结果为与预设模型匹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建立预设模型,所述预设模型的输入为头部运动轨迹特征,输出为头部动作;利用已有的头部运动轨迹特征及对应的头部动作,训练预设模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优选地,所述根据头部动作识别结果,对屏幕界面执行对应的交互操作,包括:头部动作识别结果为与预设模型匹配时,执行与该预设模型对应的交互操作;其中,所述预设模型,至少包括:抬头动作模型、点头动作模型、向左摆头动作模型、向右摆头动作模型;所述交互操作,至少包括:向上翻页、向下翻页、向左翻页、向右翻页。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头部动作的交互操作装置,包括:人脸识别模块,用于在浏览屏幕界面时,获取人脸图像并进行人脸识别;动作识别模块,用于当识别出的人脸与预设人脸匹配时,获取头部动作并进行头部动作识别;执行模块,用于根据头部动作识别结果,对屏幕界面执行对应的交互操作。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头部动作的交互操作方法。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头部动作的交互操作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优选地,所述终端还包括:摄像头,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在浏览屏幕界面时采集人脸图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优选地,所述终端还包括:深度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当识别出的人脸与预设人脸匹配时,采集头部动作的深度图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头部动作的交互操作方法,在浏览屏幕界面时,获取人脸图像并进行人脸识别;当识别出的人脸与预设人脸匹配时,获取头部动作的深度图像并进行头部动作识别;根据头部动作识别结果,对屏幕界面执行对应的交互操作,实现了在浏览终端的屏幕界面时,用户无法有效的在屏幕界面上进行触控操作,可以基于头部动作进行交互操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于头部动作的交互操作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头部骨架信息捕捉节点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抬头动作模型、点头动作模型、向左摆头动作模型、向右摆头动作模型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头部动作的交互操作流程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基于头部动作的交互操作装置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图1示出了一种基于头部动作的交互操作方法流程图,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在浏览终端的屏幕界面时,若用户无法有效的在屏幕界面上进行触控操作,则可以应用本方法来基于头部动作进行交互操作,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头部动作的交互操作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10、在浏览屏幕界面时,获取人脸图像并进行人脸识别。进一步地,在浏览屏幕界面时,获取人脸图像并进行人脸识别,包括:在浏览屏幕界面时,获取距离屏幕界面预设位置处的人脸图像,对人脸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其中,获取距离屏幕界面预设位置处的人脸图像可以是获取距离屏幕界面20厘米至30厘米处的人脸图像。通过对预设位置的人脸图像进行采集,避免了用户在正常用手操作屏幕界面的过程中仍进行人脸识别,进而触发头部动作识别,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终端。以终端为手机为例,用户将手机的屏幕置于头部正面20厘米至30厘米处,以获取距离屏幕界面20厘米至30厘米处的人脸图像,具体地,人脸图像可以通过手机自带的摄像头采集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头部动作的交互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在浏览屏幕界面时,获取人脸图像并进行人脸识别;/n当识别出的人脸与预设人脸匹配时,获取头部动作的深度图像并进行头部动作识别;/n根据头部动作识别结果,对屏幕界面执行对应的交互操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头部动作的交互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浏览屏幕界面时,获取人脸图像并进行人脸识别;
当识别出的人脸与预设人脸匹配时,获取头部动作的深度图像并进行头部动作识别;
根据头部动作识别结果,对屏幕界面执行对应的交互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浏览屏幕界面时,获取人脸图像并进行人脸识别,包括:
在浏览屏幕界面时,获取距离屏幕界面预设位置处的人脸图像,对所述人脸图像进行人脸识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识别出的人脸与预设人脸匹配时,获取头部动作的深度图像并进行头部动作识别,包括:
当识别出的人脸与预设人脸匹配时,所述屏幕界面显示预设图标,以提示进行头部动作;
获取头部动作的深度图像并提取头部运动轨迹特征;
将提取的头部运动轨迹特征与预设模型的头部运动轨迹特征进行比对;
若提取的头部运动轨迹特征与预设模型的头部运动轨迹特征匹配,则头部动作识别结果为与预设模型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建立预设模型,所述预设模型的输入为头部运动轨迹特征,输出为头部动作;
利用已有的头部运动轨迹特征及对应的头部动作,训练预设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头部动作识别结果,对屏幕界面执行对应的交互操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斌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