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队列最优协同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6089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队列最优协同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确定车辆队列的动力学模型和车辆队列的间距策略;然后构建车辆队列最优协同的性能指标函数和车辆队列控制输入函数;接下来将性能指标函数和控制输入函数相结合,构建一种最优协同控制方法,在保证车辆队列渐近稳定性的条件下,求出满足车辆队列性能指标函数最优的控制增益,以达到行车安全性、车辆协同性和燃油经济性。该方法可以有效的平衡车辆队列协同性和燃油经济性之间的问题,使得车辆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实现车辆队列的协同驾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队列最优协同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协同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互联网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国智能网联发展定位从原来以车联网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向智能制造、智能网联等智能化集成行业转移。在智能网联环境下,实现车与X(人、车、路、云端等)通讯的车辆,自动调整车辆的纵向运动状态进行编队,达到一致的行驶速度和期望的构型,形成车辆队列。车辆队列行驶可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通过减少车辆间距,在不扩建道路的前提下,提高了道路车流密度,减缓交通拥堵压力;车辆队列行驶能够提升道路行车安全:通过实时共享车辆间状态信息,车辆能够更快速、准确地作出决策,避免危险的发生,车辆间保持安全间距和速度,避免追尾等事故;车辆队列行驶能够有效减少环境污染:通过研究车辆队列行驶的空气动力学及其仿真的分析数据中发现,车辆队列行驶可有效地降低车辆所受到的空气阻力,使车辆的耗油量和排放量上得到有效的降低;车辆队列行驶能够发挥车辆协同合作的作用和优势:在一些特殊的领域,需要多个车辆组成车辆队列或其他特定形式的编队,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队列最优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构建车辆队列,车辆队列由N+1辆车组成,按照行驶方向,排在车队的第一辆车为头车,其余为跟随车辆;头车编号为0,跟随车辆编号由i表示,i∈{1,2,…,N};/n步骤2:确定车辆队列的动力学模型;/n定义跟随车辆i的实际位置为p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队列最优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构建车辆队列,车辆队列由N+1辆车组成,按照行驶方向,排在车队的第一辆车为头车,其余为跟随车辆;头车编号为0,跟随车辆编号由i表示,i∈{1,2,…,N};
步骤2:确定车辆队列的动力学模型;
定义跟随车辆i的实际位置为pi(t),实际速度为vi(t),控制输入为ui(t),跟随车辆i的动力学模型为:



其中,A和B为不同的给定参数;
步骤3:采用可变时距间距策略确定车辆队列的间距策略;
通过车辆队列中车辆之间的通讯,获取头车的速度v0(t),设定跟随车辆i和头车0的期望间距:



其中,ci0、hi0和di0是给定的系数;
设定跟随车辆j和头车0的期望间距:



其中,cjo、hjo和djo是给定的系数,j∈{1,2,…,N};
设定跟随车辆i和j之间的期望间距:



其中,cij、hij和dij表示跟随车辆i和j期望间距的系数,满足条件:



定义跟随车辆i相对头车的位置误差为速度误差为具体如公式(6)所示:



车辆的动力学模型(1)转化为:



其中,表示车辆i的状态向量;
定义车辆队列全局形式的状态方程为:



其中,表示克罗内克乘积,表示车辆队列的整体状态向量,U(t)=[u1(t)u2(t)…uN(t)]T表示车辆队列的整体控制输入函数,IN表示N阶单位矩阵;
步骤4:构建车辆队列性能指标函数;
构建车辆i的性能指标函数:
Ji(t)=Ji1(t)+Ji2(t)+Ji3(t)(9)
其中:



Ji1(t)表示车辆i与车辆j之间状态误差的性能指标函数,aij表示车辆i与车辆j的通信连接,aij∈[0,1],aij=1表示车辆i能获取车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忠李静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