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冷型固体除湿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6036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空气除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冷型固体除湿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预冷型固体除湿床进行除湿工作时,空气在风机的驱动下从进风口进入壳体,首先与预冷器进行热交换,降低空气的干球温度,随后空气沿“几”字形路径在壳体内流动,依次经过第一、第二、第三级或以上级除湿模块后从出风口流出,空气中的水分则被固体吸附除湿层吸收,于此同时,预冷器对空气进行冷却减湿,降低固体吸附除湿层除湿过程冷凝热的影响,提高除湿效率,降低出口空气温度升高,减小后续空气调节系统的显热负荷。并且,预冷器与固体吸附除湿层分离设置有利于降低预冷器对固体吸附除湿层除湿材料性能的影响,提高除湿材料的吸湿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冷型固体除湿床
本技术属于空气除湿
,尤其涉及一种预冷型固体除湿床。
技术介绍
固体除湿材料的除湿过程是一个近似等焓的过程,会释放吸附热,从而使固体除湿材料温度升高,除湿效率下降,且出口空气温度也会升高,增大后续空气调节系统的显热负荷。因此,如何减少固体除湿材料除湿引起温度升高,导致除湿效率下降、出口空气温度升高、增大后续空气调节系统的显热负荷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冷型固体除湿床,用于解决固体除湿材料除湿引起温度升高,导致除湿效率下降、出口空气温度升高等的问题。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预冷型固体除湿床,包括:壳体、预冷器、固体吸附除湿层和风机;所述壳体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预冷器和所述固体吸附除湿层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风机用于驱动空气流动;所述预冷器位于所述固体吸附除湿层的下方,所述预冷器和所述固体吸附除湿层的边缘均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接触设置,所述预冷器与所述壳体底部之间安装有第一隔板,所述预冷器与所述壳体顶部之间安装有第二隔板,使得空气在所述壳体内的流动路径为几字形。优选的,所述预冷器为翅片式预冷器;所述翅片式预冷器开设有冷水进口和冷水出口。优选的,所述预冷器延伸至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处的预冷器与所述固体吸附除湿层垂直设置。优选的,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进风口。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和/或所述第二隔板的数量为两块以上。优选的,所述固体吸附除湿层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固体吸附除湿层的层数为两层以上。优选的,所述固体吸附除湿层的除湿材料选自硅胶、活性氧化铝、分子筛或复合型固体除湿颗粒。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冷型固体除湿床,包括:壳体、预冷器、固体吸附除湿层和风机;所述壳体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预冷器和所述固体吸附除湿层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风机用于驱动空气流动;所述预冷器位于所述固体吸附除湿层的下方,所述预冷器和所述固体吸附除湿层的边缘均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接触设置,所述预冷器与所述壳体底部之间安装有第一隔板,所述预冷器与所述壳体顶部之间安装有第二隔板,使得空气在所述壳体内的路径为几字形。本技术预冷型固体除湿床中,预冷器位于固体吸附除湿层的下方,预冷器和固体吸附除湿层的边缘均与壳体的内壁接触设置,预冷器与壳体底部之间安装有第一隔板,预冷器与壳体顶部之间安装有第二隔板,使得空气在壳体内的流动路径为几字形,固体吸附除湿层被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隔为至少三级除湿模块。该预冷型固体除湿床进行除湿工作时,空气在风机的驱动下从进风口进入壳体,首先与预冷器进行热交换,降低空气的干球温度,随后空气沿“几”字形路径在壳体内流动,依次经过第一、第二、第三级或以上级除湿模块后从出风口流出,空气中的水分则被固体吸附除湿层吸收,于此同时,预冷器对空气进行冷却减湿,降低固体吸附除湿层除湿过程冷凝热的影响,提高除湿效率,降低出口空气温度升高,减小后续空气调节系统的显热负荷。并且,预冷器与固体吸附除湿层分离设置有利于降低预冷器对固体吸附除湿层除湿材料性能的影响,提高除湿材料的吸湿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冷型固体除湿床的工作示意图;图示说明:1.壳体;2.预冷器;3.固体吸附除湿层;4.风机;5.进风口;6.出风口;7.第一隔板;8.第二隔板;9.冷水进口;10.冷水出口;箭头:空气流动路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冷型固体除湿床,用于解决固体除湿材料除湿引起温度升高,导致除湿效率下降、出口空气温度升高等的问题。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装设”、“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冷型固体除湿床的工作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预冷型固体除湿床包括:壳体1、预冷器2、固体吸附除湿层3和风机4;壳体1开设有进风口5和出风口6,预冷器2和固体吸附除湿层3设置于进风口5和出风口6之间,风机4用于驱动空气流动;预冷器2位于固体吸附除湿层3的下方,预冷器2和固体吸附除湿层3的边缘均与壳体1的内壁接触设置,预冷器2与壳体1底部之间安装有第一隔板7,预冷器2与壳体1顶部之间安装有第二隔板8,使得空气在壳体1内的流动路径为几字形。本技术实施例预冷型固体除湿床中,预冷器2位于固体吸附除湿层3的下方,预冷器2和固体吸附除湿层3的边缘均与壳体1的内壁接触设置,预冷器2与壳体1底部之间安装有第一隔板7,预冷器2与壳体1顶部之间安装有第二隔板8,使得空气在壳体1内的流动路径为几字形,固体吸附除湿层3被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分隔为至少三级除湿模块。该预冷型固体除湿床进行除湿工作时,空气在风机4的驱动下从进风口5进入壳体1,首先与预冷器2进行热交换,降低空气的干球温度,随后空气沿“几”字形路径在壳体1内流动,依次经过第一、第二、第三级或以上级除湿模块后从出风口6流出,空气中的水分则被固体吸附除湿层3吸收,于此同时,预冷器2对空气进行冷却减湿,降低固体吸附除湿层3除湿过程冷凝热的影响,提高除湿效率,降低出口空气温度升高,减小后续空气调节系统的显热负荷。并且,预冷器2与固体吸附除湿层3分离设置有利于降低预冷器2对固体吸附除湿层3除湿材料性能的影响,提高除湿材料的吸湿能力。本技术实施例中,预冷器2为翅片式预冷器;翅片式预冷器开设有冷水进口9和冷水出口10。翅片式预冷器内部通冷水,通过翅片式预冷器内的冷水对进入的空气进行减湿冷却,冷冻水循环流动,带走除湿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仅降低空气的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还能减少后续固体吸附除湿层3除湿过程中产生的冷凝热,降低空气通过固体吸附除湿层3后的温升,减小后续空气冷却设备的容量,实现节能。翅片式预冷器的冷水温度可根据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调节,适应不同的气候工况。...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冷型固体除湿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预冷器、固体吸附除湿层和风机;/n所述壳体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预冷器和所述固体吸附除湿层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风机用于驱动空气流动;/n所述预冷器位于所述固体吸附除湿层的下方,所述预冷器和所述固体吸附除湿层的边缘均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接触设置,所述预冷器与所述壳体底部之间安装有第一隔板,所述预冷器与所述壳体顶部之间安装有第二隔板,使得空气在所述壳体内的路径为几字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冷型固体除湿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预冷器、固体吸附除湿层和风机;
所述壳体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预冷器和所述固体吸附除湿层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风机用于驱动空气流动;
所述预冷器位于所述固体吸附除湿层的下方,所述预冷器和所述固体吸附除湿层的边缘均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接触设置,所述预冷器与所述壳体底部之间安装有第一隔板,所述预冷器与所述壳体顶部之间安装有第二隔板,使得空气在所述壳体内的路径为几字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冷型固体除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冷器为翅片式预冷器;
所述翅片式预冷器开设有冷水进口和冷水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冷型固体除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冷器延伸至所述进风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梅杨晚生徐毅峰王璋元赵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