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6026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换热模块和功能模块:蜗壳,所述蜗壳包括吸风口;排风口,位于所述吸风口上方,所述吸风口和所述排风口之间连通形成出风流道;辅排风口,呈环形位于所述排风口上端,所述吸风口和所述辅排风口之间连通形成辅出风流道,所述辅出风流道的出风段由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圆锥部和第二圆锥部围成;所述第一圆锥部,位于所述蜗壳的顶端;所述第二圆锥部,位于所述第一圆锥部的下侧,所述第二圆锥部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圆锥部与水平面的夹角;所述第一圆锥部底端与所述第二圆锥部底端间的最小通风间隙设置为6~12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出风面积更大、气动噪音更小和无风感舒适送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内机
本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目前,空调器室内机已普及进入千家万户,现有的空调室内机在出风换气时,出风口的设置较为固定,出风角度被限制,且当出风口有遮挡或出风口的排风格栅关闭时,无法实现室内空气的新风、加湿及净化功能,其次,用户对空调室内机的使用体验越来越关注,如何实现无风感舒适送风,减少气动噪音,提高用户体验是当今室内空调器的发展方向。有鉴于此,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的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出风面积更大、气动噪音更小和无风感舒适送风的空调室内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换热模块,用于制冷制热;和功能模块,用于实现新风或/和净化或/和加湿功能的;所述功能模块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包括吸风口;排风口,位于所述吸风口上方,所述吸风口和所述排风口之间连通形成出风流道;辅排风口,呈环形位于所述排风口上端,所述吸风口和所述辅排风口之间连通形成辅出风流道,所述辅出风流道的出风段由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圆锥部和第二圆锥部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换热模块,用于制冷制热;和/n功能模块,用于实现新风或/和净化或/和加湿功能的;所述功能模块包括:/n蜗壳,所述蜗壳包括/n吸风口;/n排风口,位于所述吸风口上方,所述吸风口和所述排风口之间连通形成出风流道;/n辅排风口,呈环形位于所述排风口上端,所述吸风口和所述辅排风口之间连通形成辅出风流道,所述辅出风流道的出风段由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圆锥部和第二圆锥部围成;/n所述第一圆锥部,位于所述蜗壳的顶端;/n所述第二圆锥部,位于所述第一圆锥部的下侧,所述第二圆锥部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圆锥部与水平面的夹角;/n所述第一圆锥部底端与所述第二圆锥部底端间的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模块,用于制冷制热;和
功能模块,用于实现新风或/和净化或/和加湿功能的;所述功能模块包括:
蜗壳,所述蜗壳包括
吸风口;
排风口,位于所述吸风口上方,所述吸风口和所述排风口之间连通形成出风流道;
辅排风口,呈环形位于所述排风口上端,所述吸风口和所述辅排风口之间连通形成辅出风流道,所述辅出风流道的出风段由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圆锥部和第二圆锥部围成;
所述第一圆锥部,位于所述蜗壳的顶端;
所述第二圆锥部,位于所述第一圆锥部的下侧,所述第二圆锥部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圆锥部与水平面的夹角;
所述第一圆锥部底端与所述第二圆锥部底端间的最小通风间隙设置为6~12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圆锥部与所述第二圆锥部形成呈180°围绕所述蜗壳顶端向后出风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圆锥部包括左分流部和右分流部,所述左分流部和右分流部间通过由所述蜗壳后侧向前侧连续设置的圆弧部相连接,所述左分流部和所述右分流部关于所述圆弧部相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岳王子涛肖美娜谢宝臣王伟戈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