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暖器,包括:发热组件,其包括至少一个可移动的无源发热体,所述无源发热体能够在交变磁场中被感应加热;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发热组件无直接接触,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互频功率部件、驱动电路部件和控制部件,所述驱动电路组件分别与所述互频功率部件、控制部件连接,所述驱动电路部件、控制部件还能够与电源连接,其中,互频功率部件用于提供所述交变磁场,所述驱动电路部件用于调节通入互频功率部件的电压和频率。该电暖器采用更加安全的供暖方式,具备感知控温、过热保护等功能,且该电暖器没有烟尘、燃烧废气、噪音等环境污染,符合现代化城市环保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暖器
本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电暖器,属于机械
技术介绍
目前采用电加热方式的家用暖气包括油汀式电暖气、电热膜供暖、石英管电暖气和对流式电暖气四类为主.油汀式电暖气由密封式电热元件、金属散热管或散热片组成,接通电源后导热油被加热后沿散热管进行对流循环;电热膜供暖采用全透明的高温电热膜为发热材料进行通电导热;石英管电暖气以石英管为加热元件,其加热部分是石英管内穿插的电热丝;对流式电暖气属于传统的依靠通电热源件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电暖气,这种电暖器罩壳上为出气口,下方为进气口,通电后电热管周围的空气被加热上升,从出气口流出,而周围的冷空气从进气口进入补充。然而,由于热元器件的特性导致现有的家用暖气使用寿命较短,如石英管电暖气中的电热丝易氧化,使得热元件散热性不佳或损坏,现有80%以上的电暖气产品都因体积过大、机体过重造成移动不便,占据空间较多;以及,现有的电暖气产品供热范围不足或供热速度过慢也是业内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很多产品难以同时满足供热时间和空间的“双赢”;另外,传统电暖气因通电和接触水等原因,易造成漏电、漏气、噪音等危险或污染,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和环保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暖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实现前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暖器,其包括:发热组件,其包括至少一个可移动的无源发热体,所述无源发热体能够在交变磁场中被感应加热;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发热组件无直接接触,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互频功率部件、驱动电路部件和控制部件,所述驱动电路组件分别与所述互频功率部件、控制部件连接,所述驱动电路部件、控制部件还能够与电源连接,其中,互频功率部件用于提供所述交变磁场,所述驱动电路部件用于调节通入互频功率部件的电压和频率。进一步的,所述互频功率部件包括电感线圈、磁性部件和谐振器,其中,所述电感线圈绕组在所述磁性部件上,或者,所述电感线圈与所述磁性部件叠层设置,以及,所述电感线圈与所述谐振器串联。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部件包括开关和温度调节部件。需要说明的是,该驱动电路部件中含有驱动芯片,驱动电路部件向互频功率部件和谐振体发送一个高低电频的交变信号,才能使互频功率部件产生交变磁场,该驱动芯片可以通过市购获得,在此不再赘述。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整流滤波部件,所述整流滤波部件与所述互频功率部件连接,且所述整流滤波部件还能够直接与电源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温度监测部件,所述温度监测部件分别与所述互频功率部件和控制部件连接,所述温度监测部件至少用于测量所述发热组件的温度。进一步的,所述温度监测部件包括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探头设置在所述无源发热体的端部。进一步的,所述无源发热体包括磁性构件。进一步的,所述磁性构件为铁磁性构件,所述铁磁性构件的厚度小于等于2mm,或者,所述磁性构件为非铁磁性构件,所述非铁磁性构件的厚度小于等于50μm。更进一步的,所述磁性构件为磁性金属片,或者,所述磁性构件为具有一个以上通孔的磁性金属片,或者,所述磁性构件为磁性金属网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磁性构件的形状为多边形或圆形。进一步的,所述无源发热体还包括基底,所述磁性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底上,或者,所述磁性构件包覆在所述基底表面。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复数个无源发热体,所述复数个无源发热体间隔排列固定设置在一安装支架上。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组件固定设置在基体表面或者嵌设在基体内部,所述发热组件与加热组件之间的间距为0-50mm;其中,所述基体包括墙体或地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包括:1)本技术中的一种电暖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依托互频功率器件的使用可实现供暖载体和供暖源分离;2)本技术中的一种电暖器,电控部分(即加热组件、供暖源)可以内置在墙体表面或墙体内部,通过互频电磁感应供电使可移动供暖载体发热并进行供暖,不仅节可以省家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而且不再受铺设管道的空间限制,无论地面、墙面还是天花板,厨房、阳台、卫生间均可以互频电暖气充当“移动暖气片”;3)本技术中的一种电暖器,能够实现快速供暖,其使用体验相比于传统电暖气产品如油汀式电暖气或电热膜等升温速度明显更加高效;且其启动速度快,电能转换效率高,使得采暖区域迅速升温,大大缩短了“怠热”时间;4)本技术中的一种电暖器,采用更加安全的供暖方式,具备感知控温、过热保护等功能;既不会出现管材损耗的问题,又不必担心任何燃气泄漏的风险,只需打开开关即可完全满足使用需求;且该电暖器没有烟尘、燃烧废气、噪音等环境污染,符合现代化城市环保的需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典型实施案例中一种电暖器的加热组件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典型实施案例中一种电暖器的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案专利技术人经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得以提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将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暖器主要包括发热组件和加热组件,其中加热组件能够与电源电连接,发热组件和加热组件之间无直接接触,发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可移动的无源发热体(该无源发热体即为暖气片),所述无源发热体能够在交变磁场中形成感应涡流而被感应加热;加热组件包括互频功率部件、驱动电路部件和控制部件,所述驱动电路组件分别与所述互频功率部件、控制部件连接,所述驱动电路部件、控制部件还能够与电源连接,其中,互频功率部件用于提供所述交变磁场,所述驱动电路部件用于调节通入互频功率部件的电压和频率。发热组件和加热组件之间形成感应涡流发热的过程可以采用“互频”技术,“互频”技术是基于“互频非辐射原理”的一种加热技术,所谓“互频非辐射原理”,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物体之间自然形成内动力机理闭环系统,根据固有频率变化率自动响应,影响前后固有频率正弦波形产生叠加,形成增量变化率。“互频”现象本质为反应了物体之间感知、认知、交流的正弦波叠加状态及其自然、生物双重波动属性。在一定条件下,金属层厚度增加或减小到特征值(拐点)时,材料属性发生相反方向的变化。如:相对导磁率小于10的金属如金、银、铝、铜的厚度超薄时,可与加热组件中的互频功率部件相匹配并形成感应涡流,进而发热。具体的,在一定条件下,发热组件20厚度增加或减小到特征值(拐点)时,材料属性发生相反方向的变化,如相对导磁率小于10的金属,如金、银、铝、铜的厚度超薄时,其可与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发热组件,其包括至少一个可移动的无源发热体,所述无源发热体能够在交变磁场中被感应加热;/n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发热组件无直接接触,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互频功率部件、驱动电路部件和控制部件,所述驱动电路组件分别与所述互频功率部件、控制部件连接,所述驱动电路部件、控制部件还能够与电源连接,其中,互频功率部件用于提供所述交变磁场,所述驱动电路部件用于调节通入互频功率部件的电压和频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热组件,其包括至少一个可移动的无源发热体,所述无源发热体能够在交变磁场中被感应加热;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发热组件无直接接触,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互频功率部件、驱动电路部件和控制部件,所述驱动电路组件分别与所述互频功率部件、控制部件连接,所述驱动电路部件、控制部件还能够与电源连接,其中,互频功率部件用于提供所述交变磁场,所述驱动电路部件用于调节通入互频功率部件的电压和频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互频功率部件包括电感线圈、磁性部件和谐振器,其中,所述电感线圈绕组在所述磁性部件上,或者,所述电感线圈与所述磁性部件叠层设置,以及,所述电感线圈与所述谐振器串联;和/或,所述控制部件包括开关和温度调节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整流滤波部件,所述整流滤波部件与所述互频功率部件连接,且所述整流滤波部件还能够直接与电源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温度监测部件,所述温度监测部件分别与所述互频功率部件和控制部件连接,所述温度监测部件至少用于测量所述发热组件的温度。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劲平,王君,齐飞飞,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互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西藏互频科技有限公司,长春中际互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