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线故障判断方法及装置和调控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6008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断线故障判断方法及装置和调控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得输电线路中CT的测量值;S2、从CT的测量值中的解析出A相、B相、C相的电流值分别为:Ia、Ib、Ic;S3、第一判据:Ia、Ib、Ic中的最小值;S4、第二判据:(Ia、Ib、Ic中的最小值)/(Ia、Ib、Ic中的最大值);S5、将第一判据与第一整定值进行比较,若第一判据大于第一整定值,则输出真,否则为假,S6、将第二判据与第二整定值进行比较,若第一判据小于第一整定值,则输出真,否则为假,S7、将S5和S6的比较结果进行与逻辑运算,视与逻辑运算的结果作为否存在断线故障的判定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断线故障判断方法及装置和调控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线路故障识别
,主要涉及断线故障判断方法及装置和调控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输电线路一般未配置针对线路断线故障的保护或告警(虽然220kV线路配置有三相不一致保护,但其只能反应断路器三相不一致状态,不能反应线路断线故障),使得电网调控、运行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置该类不正常状态。其危害:一是若断线兼负荷侧接地,保护此时不会动作,接地线可能引起感电伤人事故;二是长时间非全相运行,将引起用电设备特别是三相电机振动加大或加工设备损坏;三是造成低压供电、或供电中断,且不能及时发现反馈,严重影响供电可靠性和用电感知。为解决此问题,拟打算通过调控系统来集中配置告警判据,以减少实施难度和成本。因调控为有效值采样,故需研究线路非全相状态的有效值特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提供一种能有效判定断线故障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提供的判据能将其能应用到调控系统中,以克服实现实施难度和成本的减少。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断线故障判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得输电线路中CT的测量值;S2、从CT的测量值中的解析出A相、B相、C相的电流值分别为:Ia、Ib、Ic;S3、取第一数据值作为第一判据:第一数据值为:Ia、Ib、Ic中的最小值;S4、取第二数据值作为第二判据:第二数据值为:(Ia、Ib、Ic中的最小值)/(Ia、Ib、Ic中的最大值);S5、将第一判据与第一整定值进行比较,若第一判据大于第一整定值,则输出真,否则为假,S6、将第二判据与第二整定值进行比较,若第一判据小于第一整定值,则输出真,否则为假,S7、将S5和S6的比较结果进行与逻辑运算,视与逻辑运算的结果作为否存在断线故障的判定依据,若与逻辑运算输出的结果为真则判定存在断线故障,若与逻辑运算输出的结果为假则判定不存在断线故障。上述输电线路为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此时,第一整定值设置为12安培,第二整定值为0.7。上述输电线路包括通过三相输电线路互联的供电侧系统、中性不直接的负荷侧变电站。上述供电侧系统为110kV及以上的供电系统。第一整定值按照以下公式计算获得:第一整定值=0.01*In*Kr,其中,In为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中最小CT的一次侧的额定电流值,Kr为可靠系数,0.01为采样精度系数。比如,具体的有:第一整定值=0.01*In*Kr=0.01*600*2,其中,600为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中最小CT的一次侧的额定电流值,Kr=2为可靠系数。所述步骤还包括S8:S8、将与逻辑运算进行延时处理后作为是否存在断线故障的判定依据而输出。断线故障判断装置,包括:第一判据获取装置:用于获得输电线路中CT的测量值、并从CT的测量值中的解析出A相、B相、C相的电流值分别为:Ia、Ib、Ic,同时对Ia、Ib、Ic进行比较,选择最小值作为第一判据;第二判据获取装置:用于获得输电线路中CT的测量值、并从CT的测量值中的解析出A相、B相、C相的电流值分别为:Ia、Ib、Ic,同时对Ia、Ib、Ic进行比较,分别获得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然后用最小值除以最大值的结果作为第二判据;第一判据比较装置:用于将第一判据与第一整定值进行比较,若第一判据大于第一整定值,则输出真,否则为假;第二判据比较装置:用于将第二判据与第二整定值进行比较,若第二判据小于第二整定值,则输出真,否则为假;与逻辑装置:用于将第一判据比较装置、第二判据比较装置的输出结构进行与逻辑运算;与逻辑运算的运算结果作为是否存在断线故障的判定依据;若与逻辑运算输出的结果为真则判定存在断线故障,若与逻辑运算输出的结果为假则判定不存在断线故障。还包括延时输出装置:用于对与逻辑装置的输出结果进行延时处理。上述输电线路为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此时,第一整定值设置为12安培,第二整定值为0.7;上述输电线路包括通过三相输电线路互联的供电侧系统、中性不直接的负荷侧变电站;上述供电侧系统为110kV及以上的供电系统。调控系统,所述调控系统采用断线故障判断方法获得或具有断线故障判断装置。所述调控系统为SCADA。该方法和装置所采用的判据能适用很多种断线的情况,因此适应范围广,该方法和装置所采用的判据仅采用电流作为判据,仅根据电流即可识别线路断线故障并定位到具体的线路,故不再附加电压相关判据,因此极大的简化了判定的复杂性。该判据能适用于线路全部断线故障,仅当线路空充运行并发生线路断线不接地的情况时,因不会引起电压、电流变化此时判据才无效,但这种情况对系统、安全无影响,当有负荷时会立即生效。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判据逻辑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关联图。图3为110kV线路单相断线的输电系统。图4为110kV线路两相断线的输电系统图中的S1、S0、S2的开关表示接地状态,若接通用1表示,若不接通则用0表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2个判据:①max(Ia,Ib,Ic)>0.01In,有流判据。In可按110kV系统最小CT一次值确定,定值取固定取12A(安培)(可靠系数取2,则600*0.01*2);防止除数为零。由于CT测量绕组精度是0.2(s)级,能够满足采样要求。②适用7种情况,且最大值0.5,取0.7时可保证有1.4的可靠系数。上述2个判据的由来分析如下:首先,对于供电系统来说,存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和中性不直接接地系统两种情况:1.对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性点接地侧发生断线接地故障时该侧接地保护会动作,因此,无需再研究判据。如220kV线路、110kV线路电源侧。2.对于中性不直接接地系统,如发生断线接地情况,保护不会动作,因此,需要研究故障判据。如110kV线路主变不接地的负荷侧。对于中性不直接接地系统,我们提出了10种断线状态,然后观测这10种断线状态下的断线故障共性特征,然后提出适合共性特征的判据。符号说明:Zs——系统阻抗;考虑系统坚强,系统侧三相电压不变。ZL——已归算至故障线路侧负荷阻抗。ZT0——负荷主变零序阻抗。X——单相断线,XX两相断线,如Ux表断线相电压。In——CT一次额定值。Un——PT一次额定值。Ea——系统电压a相。简化1□:因为ZL>>Zs,为简化计算,取Zs+ZL≈Z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断线故障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获得输电线路中CT的测量值;/nS2、从CT的测量值中的解析出A相、B相、C相的电流值分别为:I

【技术特征摘要】
1.断线故障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得输电线路中CT的测量值;
S2、从CT的测量值中的解析出A相、B相、C相的电流值分别为:Ia、Ib、Ic;
S3、取第一数据值作为第一判据:第一数据值为:Ia、Ib、Ic中的最小值;
S4、取第二数据值作为第二判据:第二数据值为:(Ia、Ib、Ic中的最小值)/(Ia、Ib、Ic中的最大值);
S5、将第一判据与第一整定值进行比较,若第一判据大于第一整定值,则输出真,否则为假,
S6、将第二判据与第二整定值进行比较,若第一判据小于第一整定值,则输出真,否则为假,
S7、将S5和S6的比较结果进行与逻辑运算,视与逻辑运算的结果作为否存在断线故障的判定依据,若与逻辑运算输出的结果为真则判定存在断线故障,若与逻辑运算输出的结果为假则判定不存在断线故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线故障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电线路为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此时,第一整定值设置为12安培,第二整定值为0.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线故障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电线路包括通过三相输电线路互联的供电侧系统、中性不直接的负荷侧变电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线故障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供电侧系统为110kV及以上的供电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线故障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整定值按照以下公式计算获得:第一整定值=0.01*In*Kr,其中,In为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中最小CT的一次侧的额定电流值,Kr为可靠系数,0.01为采样精度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线故障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还包括S8:
S8、将与逻辑运算进行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世贤曹刚周艳陈雪松杨名白琰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眉山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