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快速诊断与评测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回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快速诊断与评测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带动下,锂离子动力电池得到广泛的应用,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127.05万辆和125.62万辆,同比增长59.92%和61.74%。动力电池寿命通常为500-2000循环,一般在使用5-8年后,电池容量低于80%,当不满足用户的通行需求时则需要报废处理。据预测,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报废量将达到24.8万吨,动力电池回收处理问题非常严峻。根据《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联节〔2018〕43号)的要求,鼓励按照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利用原则,对废旧动力蓄电池开展多层次、多用途的合理利用,降低综合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综合利用水平与经济效益,并保障不可利用残余物的环保处置。对动力电池进行梯次利用首先需要对退役动力电池进行诊断和评测,评测结果判定各项性能指标满足梯次利用要求的方可进行重组。传统的评测方法是对动力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检测其容量,然后对容量相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电池快速诊断与评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选取动力电池,再将动力电池充电至截止电压;/n(2)将动力电池和水分开置于容器中,抽真空,加热,保温保压,释压,再加压,保压;/n(3)循环步骤(2),再取出动力电池,将动力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充放电器连接,再置于盛装溶剂的容器中,将毛细管插入容器中;/n(4)对动力电池进行恒流充放电循环,记录充放电前毛细管的刻度hn和充放电过程中毛细管的最高刻度h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快速诊断与评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动力电池,再将动力电池充电至截止电压;
(2)将动力电池和水分开置于容器中,抽真空,加热,保温保压,释压,再加压,保压;
(3)循环步骤(2),再取出动力电池,将动力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充放电器连接,再置于盛装溶剂的容器中,将毛细管插入容器中;
(4)对动力电池进行恒流充放电循环,记录充放电前毛细管的刻度hn和充放电过程中毛细管的最高刻度hnmax,对比不同动力电池所记录的hn,选取hn的最小值,记为h0;
(5)评测动力电池的性能,再将性能相近的动力电池配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抽真空是将容器内的压力抽至3-20kP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加热的温度为25℃-60℃;步骤(2)中,所述保温保压的时间为2-3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加压是将容器内的压力加至1-5MPa;步骤(2)中,所述保压的时间为2-30min。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