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动环境下微观浮选气泡与颗粒矿化过程观测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观测装置及方法,尤其适用于工矿研究中使用的一种流动环境下微观浮选气泡与颗粒矿化过程观测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泡沫浮选是一种高效的矿物分选技术,其根据颗粒表面疏水性的差异从原矿中回收有价值的矿物。在浮选矿化过程中,颗粒在湍流作用下与气泡碰撞,疏水性颗粒易粘附在气泡表面,以形成气固聚集体,并随着气泡上浮至泡沫层,而亲水性颗粒则留在矿浆中形成尾矿排出。通常,浮选矿化过程分为三个不同的子过程,即碰撞,粘附和脱落。明晰浮选矿化过程有利于调控浮选操作条件,强化浮选过程,以提高浮选效率。在行业内,许多浮选矿化过程观测装置被专利技术,但是这些装置均是在静态环境下对浮选过程进行观测。此外,这些装置产生的气泡一般为球形。实际浮选过程是一个湍流流动体系,而且气泡在浮选槽中处于不停的变形演变过程中。现有的浮选矿化过程观测装置无法满足实际浮选过程研究的需要,因此,需要提出一种适合流动环境下的微观浮选气泡与颗粒矿化过程观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简化了微观浮选气泡与颗粒矿化过程观测方法,能够实现在流动环境下观测不同碰撞速度的颗粒与不同变形程度的气泡之间的矿化过程,与实际浮选矿化过程相符合,观测结果准确可靠的流动环境下微观浮选气泡与颗粒矿化过程观测装置及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流动环境下微观浮选气泡与颗粒矿化过程观测装置,包括能够产生流体交汇的湍流场发生装置,在湍流场发生装置内设有气泡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动环境下微观浮选气泡与颗粒矿化过程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能够产生流体交汇的湍流场发生装置,在湍流场发生装置内设有气泡发生固定装置,湍流场发生装置上设有颗粒碰撞速度可调的颗粒物投入装置,气泡发生固定装置能够钳住发生的气泡并将气泡至于湍流场发生装置的流体交汇处,颗粒碰撞速度可调的颗粒物投入装置的出口设置在气泡的正上方,湍流场发生装置外侧设有视频观测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动环境下微观浮选气泡与颗粒矿化过程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能够产生流体交汇的湍流场发生装置,在湍流场发生装置内设有气泡发生固定装置,湍流场发生装置上设有颗粒碰撞速度可调的颗粒物投入装置,气泡发生固定装置能够钳住发生的气泡并将气泡至于湍流场发生装置的流体交汇处,颗粒碰撞速度可调的颗粒物投入装置的出口设置在气泡的正上方,湍流场发生装置外侧设有视频观测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动环境下微观浮选气泡与颗粒矿化过程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湍流场发生装置、气泡发生固定装置、颗粒物投入装置和视频观测装置均设置在蜂窝平衡板(10)上,气泡发生固定装置包括气泡发生装置和气泡固定装置,湍流场发生装置底部与蜂窝平衡板(10)之间设有第四三维位移器(32),气泡发生装置底部与蜂窝平衡板(10)之间设有第三三维位移器(31),气泡固定装置与蜂窝平衡板(10)之间设有第二三维位移器(30),颗粒物投入装置与蜂窝平衡板(10)之间设有第一三维位移器(22),第一三维位移器(22)与蜂窝平衡板(10)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杆(20),第一支撑杆(20)上设有支撑杆高度调节器(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动环境下微观浮选气泡与颗粒矿化过程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湍流场发生装置包括矩形透明结构的观测槽(40)和第一蠕动泵(46)、第二蠕动泵(48),观测槽(40)的四个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循环管(41)、第二循环管(42)、第三循环管(43)和第四循环管(44),其中第一循环管(41)和第二循环管(42)分别设置在观测槽(40)相对的侧面上,第三循环管(43)和第四循环管(44)分别设置在观测槽(40)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面上,第一循环管(41)和第二循环管(42)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管(45)分别与第一蠕动泵(46)的进出口连接,第三循环管(43)和第四循环管(44)分别通过第二连接管(47)分别与第二蠕动泵(48)的进出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动环境下微观浮选气泡与颗粒矿化过程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泡发生装置包括气泡微量注射泵(33)和与之连接的气泡发生管(34),气泡发生管(34)的管路出口延伸入观测槽(40)内,所述的气泡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三维位移器(30)上的第二支撑杆(35),以及一端管口设置在观测槽(40)内,另一端管口与第二支撑杆(35)的顶端连接的气泡固定管(36);所述气泡发生管(34)的管路出口与气泡固定管(36)在观测槽(40)内的管口相对设置并且两者之间留有可调节的间隙,通过调节间隙的距离从而固定产生的气泡,同时通过调节第二三维位移器(30)来调节与气泡发生管之间的间隙距离,还可以调节气泡的形变。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动环境下微观浮选气泡与颗粒矿化过程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物投入装置包括通过连接杆(23)与第一三维位移器(22)连接设置的移液管(27),移液管(27)内设有入料管(26),入料管(26)通过连接管(25)连接有颗粒微量注射泵(24),颗粒微量注射泵(24)内设有注射管,移液管(27)的底端出口设置在观测槽(40)内,其中移液管(27)的管径在1.2-2mm,入料管(26)的出口管径比移液管细(27),为投入颗粒粒径的8-15倍,以保证颗粒是一粒一粒的下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动环境下微观浮选气泡与颗粒矿化过程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视频观测装置包括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军,王海楠,闫小康,王利军,杨文清,李丹龙,梁艳男,李鑫,周若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