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粒子阻尼的穿入式管道减振装置,属于管道振动控制领域,一种基于粒子阻尼的穿入式管道减振装置,包括:两个阻尼柔性减振支架,两个阻尼柔性减振支架分别密封固定套设在穿入式管道穿入段的两端,连接套,连接套与穿入式管道外壁之间填充有防火材料,阻尼柔性减振支架与穿入式管道和连接套的连接段的内部均填充有阻尼粒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振动与噪声传递至所穿物体结构向外辐射问题,并且解决了穿入式管道的防水防火与减振降噪冲突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粒子阻尼的穿入式管道减振装置
本技术属于管道振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粒子阻尼的穿入式管道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升,很多建筑、设备离不开管道系统。但管道系统的应用,也伴随着很多问题的产生。大型装置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及其容易导致管道产生振动与噪声,比如,水泵机组在运行时,导致管道产生水流脉动、在管道拐弯处产生“水锤作用”以及设备本身运行产生的振动与噪声传递至管道系统。在应用管道系统时,管道经常会穿梭固定在建筑内部各个楼层,而管道的振动噪声随之通过所穿物体结构向外界传递,从而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特别的,在地下能源站机房使用管道系统,穿过墙体经地下向外排布管道时,会面临着穿入式管道的防水与减振降噪冲突的问题。而现有管道减振器基本不能同时具备既能减振又能防水、防火的作用。地下能源站机房的管道安装,通常是土建阶段在墙体特定预留管道孔位,后期在使用时,管道穿过墙体后,再用水泥混凝土就行填埋密封。在发生振动噪声问题后,即使对机房内部进行减振降噪治理后,振动与噪声依旧通过管道传递至墙体向外辐射,即“管道窜声”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粒子阻尼的穿入式管道减振装置,可以有效的解决振动与噪声传递至所穿物体结构向外辐射问题,并且解决了穿入式管道的防水防火与减振降噪冲突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粒子阻尼的穿入式管道减振装置,包括:两个阻尼柔性减振支架,两个阻尼柔性减振支架分别密封固定套设在穿入式管道穿入段的两端,连接套,将穿入式管道的穿入段包围在内,且两端分别与两个阻尼柔性减振支架密封固定连接,连接套与穿入式管道外壁之间填充有防火材料,阻尼柔性减振支架与穿入式管道和连接套的连接段的内部均填充有阻尼粒子。优选地,阻尼柔性减振支架包括第一基座、锥环型阻尼隔振体、以及第二基座,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之间通过锥环型阻尼隔振体密封固定连接,第一基座与穿入式管道外侧壁密封固定连接,第二基座与阻尼柔性减振支架端部密封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的内部均具有至少两个横向和/或竖向的隔离腔体,每个隔离腔体内均填充相同和/或不同特征的阻尼粒子,其中,特征为阻尼粒子的材料、形状和尺寸。优选地,阻尼粒子为铁基粒子、铝基粒子、镍基粒子、钨基粒子、铬基粒子、钠基粒子、镁基粒子、锰基粒子、钙基粒子、铜基粒子、锌基粒子、钪基粒子、钛基粒子、玻璃粒子、氧化物陶瓷粒子、碳化物陶瓷粒子或玻璃陶瓷粒子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而成的二元或多元粒子。优选地,阻尼粒子的表面摩擦因子为0.01~0.99,表面恢复系数为0.01~1,密度为0.1~30g/cm3,填充率为10%~100%。优选地,穿入式管道和连接套与阻尼柔性减振支架的固定方式均为焊接、粘接、螺纹配合连接或胀紧连接中的一种,阻尼柔性减振支架与连接套的配合形式为光滑式、摩擦式、凹凸式或阶梯槽式中的一种。优选地,阻尼柔性减振支架与连接套配合面中间设置有防水减振垫,且阻尼柔性减振支架与连接套通过紧固件紧固。优选地,紧固件为螺栓紧固件、销紧固件、铆钉紧固件、胶水紧固件中的一种。优选地,当阻尼柔性减振支架与穿入式管道采用焊接密封固定时,两个阻尼柔性减振支架均沿穿入式管道周向满焊密封固定于穿入式管道外壁。优选地,第一基座的内腔为圆柱体或多面体。优选地,锥环型阻尼隔振体为剪切式,锥环型阻尼隔振体的材质为橡胶、硅胶、有机高分子弹性材料或有机高分子复合弹性材料,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与锥环型阻尼隔振体的固定方式均为硫化、粘接、铆接或螺栓连接中的一种。优选地,锥环型阻尼隔振体的表面为光滑面和/或非光滑面。优选地,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的材料均为金属、金属复合材料或非金属材料中的一种。优选地,金属为铝合金、钛合金、铁合金、铜合金、镍合金、铅合金、锰合金、钴合金或钨合金,金属复合材料为上述合金中的多元合金,非金属材料为硬质塑料或硬质有机材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可有效的减小管道振动引起的轴向和径向低频振动通过所穿物体向外界传递。2、利用剪切式的锥环型阻尼隔振体作为主要隔振部件,具有良好隔振、隔音、缓冲作用,配合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可承受多向应力,通过在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腔体中合理的填充阻尼粒子,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减小管道振动向外传递,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消除管道经过隔振后带来的高频驻波效应,具有广泛的适用。3、连接套与穿入式管道外壁之间填充有防火材料,起到防火作用,防火材料由连接套、左右两个阻尼柔性减振支架和穿入式管道外壁包围在内,确保防火材料不会掉出,并且通过穿入式管道和阻尼柔性减振支架的密封连接,阻尼柔性减振支架与连接套的密封连接,避免防火材料受潮而影响其性能,同时也避免湿气或水通过本减振装置,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4、通过防水减振垫的设置,在起到减振的同时起到防水作用,进一步提高防水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和穿入式管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阻尼柔性减振支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连接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步骤S1的安装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步骤S2的安装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步骤S3的安装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步骤S41的安装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步骤S42的安装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步骤S43的安装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步骤S5的安装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步骤S6的安装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安装效果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的减振效果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阻尼柔性减振支架,11-第一基座,12-锥环型阻尼隔振体,13-第二基座,14-阻尼粒子,2-连接套,3-防火材料,4-防水减振垫,5-紧固件,6-弹性支撑,7-穿孔,8-水泥混凝土,9-密封材料,100-穿入式管道,200-所穿物体。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所示,所穿物体200为室外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粒子阻尼的穿入式管道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两个阻尼柔性减振支架,两个所述阻尼柔性减振支架分别密封固定套设在穿入式管道穿入段的两端;/n连接套,将所述穿入式管道的穿入段包围在内,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阻尼柔性减振支架密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套与穿入式管道外壁之间填充有防火材料;/n所述阻尼柔性减振支架与穿入式管道和连接套的连接段的内部均填充有阻尼粒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粒子阻尼的穿入式管道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阻尼柔性减振支架,两个所述阻尼柔性减振支架分别密封固定套设在穿入式管道穿入段的两端;
连接套,将所述穿入式管道的穿入段包围在内,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阻尼柔性减振支架密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套与穿入式管道外壁之间填充有防火材料;
所述阻尼柔性减振支架与穿入式管道和连接套的连接段的内部均填充有阻尼粒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粒子阻尼的穿入式管道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柔性减振支架包括第一基座、锥环型阻尼隔振体、以及第二基座;
所述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之间通过锥环型阻尼隔振体密封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基座与穿入式管道外侧壁密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基座与阻尼柔性减振支架端部密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粒子阻尼的穿入式管道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的内部均具有至少两个横向和/或竖向的隔离腔体,每个所述隔离腔体内均填充相同和/或不同特征的所述阻尼粒子,其中,所述特征为所述阻尼粒子的材料、形状和尺寸,所述第一基座的内腔为圆柱体或多面体。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粒子阻尼的穿入式管道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粒子为铁基粒子、铝基粒子、镍基粒子、钨基粒子、铬基粒子、钠基粒子、镁基粒子、锰基粒子、钙基粒子、铜基粒子、锌基粒子、钪基粒子、钛基粒子、玻璃粒子、氧化物陶瓷粒子、碳化物陶瓷粒子或玻璃陶瓷粒子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而成的二元或多元粒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粒子阻尼的穿入式管道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粒子的表面摩擦因子为0.01~0.99,表面恢复系数为0.01~1,密度为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望强,冯振超,罗元易,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振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