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仿生抗冲击传感器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5816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传感器封装技术,具体是一种仿生抗冲击传感器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传感器封装结构抗冲击能力较差的问题。一种仿生抗冲击传感器封装结构,包括圆杯形壳体、喇叭形基座、圆杯形盖体、传感器、第I阻尼层、第I粘合层、第II粘合层、第II阻尼层;所述圆杯形壳体包括杯口朝上的圆杯形外层壳体、杯口朝上的圆杯形中层壳体、杯口朝上的圆杯形内层壳体;所述喇叭形基座包括上细下粗的喇叭形外层基座、若干个条形连接筋板、上细下粗的喇叭形内层基座;所述圆杯形盖体包括杯口朝下的圆杯形外层盖体、杯口朝下的圆杯形中层盖体、杯口朝下的圆杯形内层盖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传感器封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生抗冲击传感器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传感器封装技术,具体是一种仿生抗冲击传感器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传感器封装技术的发展,传感器的应用环境越来越多样。但是实践表明,当传感器应用于高冲击环境时,由于现有传感器封装结构的抗冲击能力较差,传感器极易在冲击载荷的作用下发生结构变形或元器件损坏,由此导致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严重降低。基于此,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仿生抗冲击传感器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传感器封装结构抗冲击能力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传感器封装结构抗冲击能力较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仿生抗冲击传感器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仿生抗冲击传感器封装结构,包括圆杯形壳体、喇叭形基座、圆杯形盖体、传感器、第I阻尼层、第I粘合层、第II粘合层、第II阻尼层;所述圆杯形壳体包括杯口朝上的圆杯形外层壳体、杯口朝上的圆杯形中层壳体、杯口朝上的圆杯形内层壳体;圆杯形外层壳体、圆杯形中层壳体、圆杯形内层壳体由外向内依次层叠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生抗冲击传感器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杯形壳体、喇叭形基座、圆杯形盖体、传感器(4)、第I阻尼层(5)、第I粘合层(6)、第II粘合层(7)、第II阻尼层(8);/n所述圆杯形壳体包括杯口朝上的圆杯形外层壳体(101)、杯口朝上的圆杯形中层壳体(102)、杯口朝上的圆杯形内层壳体(103);圆杯形外层壳体(101)、圆杯形中层壳体(102)、圆杯形内层壳体(103)由外向内依次层叠固定在一起,且三者的杯口均齐平;圆杯形内层壳体(103)的硬度大于圆杯形外层壳体(101)的硬度;圆杯形外层壳体(101)的硬度大于圆杯形中层壳体(102)的硬度;/n所述喇叭形基座包括上细下粗的喇叭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生抗冲击传感器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杯形壳体、喇叭形基座、圆杯形盖体、传感器(4)、第I阻尼层(5)、第I粘合层(6)、第II粘合层(7)、第II阻尼层(8);
所述圆杯形壳体包括杯口朝上的圆杯形外层壳体(101)、杯口朝上的圆杯形中层壳体(102)、杯口朝上的圆杯形内层壳体(103);圆杯形外层壳体(101)、圆杯形中层壳体(102)、圆杯形内层壳体(103)由外向内依次层叠固定在一起,且三者的杯口均齐平;圆杯形内层壳体(103)的硬度大于圆杯形外层壳体(101)的硬度;圆杯形外层壳体(101)的硬度大于圆杯形中层壳体(102)的硬度;
所述喇叭形基座包括上细下粗的喇叭形外层基座(201)、若干个条形连接筋板(202)、上细下粗的喇叭形内层基座(203);喇叭形外层基座(201)同轴套设于喇叭形内层基座(203)的外侧,且喇叭形外层基座(201)与喇叭形内层基座(203)之间留设有喇叭形间隙;各个条形连接筋板(202)均位于喇叭形间隙内,且各个条形连接筋板(202)沿周向等距排列;各个条形连接筋板(202)的外端面均与喇叭形外层基座(201)的内侧面固定;各个条形连接筋板(202)的内端面均与喇叭形内层基座(203)的外侧面固定;各个条形连接筋板(202)的上端面、喇叭形外层基座(201)的上端面、喇叭形内层基座(203)的上端面均齐平;各个条形连接筋板(202)的下端面、喇叭形外层基座(201)的下端面、喇叭形内层基座(203)的下端面均齐平;喇叭形内层基座(203)的上端面内边缘开设有圆环形定位豁槽;
所述圆杯形盖体包括杯口朝下的圆杯形外层盖体(301)、杯口朝下的圆杯形中层盖体(302)、杯口朝下的圆杯形内层盖体(303);圆杯形外层盖体(301)、圆杯形中层盖体(302)、圆杯形内层盖体(303)由外向内依次层叠固定在一起,且三者的杯口均齐平;圆杯形内层盖体(303)的硬度大于圆杯形外层盖体(301)的硬度;圆杯形外层盖体(301)的硬度大于圆杯形中层盖体(302)的硬度;
传感器(4)同轴镶嵌于圆环形定位豁槽内,且传感器(4)的上端面低于喇叭形基座的上端面;第I阻尼层(5)层叠固定于圆杯形内层壳体(103)的内底面;喇叭形基座同轴设置于第I阻尼层(5)的上端面,且喇叭形基座的上端面与圆杯形壳体的杯口齐平;第I粘合层(6)填充于喇叭形内层基座(203)的内腔;第I粘合层(6)的上端面与传感器(4)的下端面固定;第I粘合层(6)的下端面与第I阻尼层(5)的上端面固定;第II粘合层(7)填充于喇叭形外层基座(201)的外侧面与圆杯形内层壳体(103)的内侧面之间;第II粘合层(7)的上端面与喇叭形基座的上端面齐平;第II粘合层(7)的下端面与第I阻尼层(5)的上端面边缘固定;第II阻尼层(8)层叠固定于圆杯形内层盖体(303)的内底面,且第II阻尼层(8)同轴封堵于圆杯形壳体的杯口上;圆杯形内层盖体(303)的内侧面与圆杯形外层壳体(101)的外侧面上端固定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抗冲击传感器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慧亮刘俊石云波唐军申冲赵锐魏雯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