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环保节能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5736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环保节能通风装置,包括换气箱、第一换气泵、第二换气泵、引风管、供电箱、防雨罩、太阳能电池板和弯折管,第一换气泵、第二换气泵分别安装在换气箱的上下两端,第一换气泵的输入端与引风管连通,第一换气泵的输出端与安装在换气箱内部的弯折管一端连通,弯折管包括外套管和内风管,外套管和内风管之间设有填充层,外套管和内风管均与填充层固定连接,内风管设有净化通道,净化通道与填充层连通,引风管的外侧设有引风孔,引风管的内部套接固定有滤网,供电箱固定在引风管的顶端,供电箱内部设有蓄电池,供电箱的顶部固定有锥形的防雨罩,防雨罩的外侧嵌设太阳能电池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换气效率高,环保节能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建筑环保节能通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绿色建筑环保节能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新能源的利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能源通常指非常规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有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人们对各种太阳能利用方式进行了广泛的探索,逐步明确了发展方向,使太阳能初步得到一些利用,如:①作为太阳能利用中的重要项目,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较为成熟,美国、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投资兴建了一批试验性太阳能热发电站,以后可望实现太阳能热发电商业化;②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国外己建成不少光伏电站和“太阳屋顶”示范工程,将促进并网发电系统快速发展;③目前,全世界已有数万台光伏水泵在各地运行;④太阳热水器技术比较成熟,已具备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仍需进一步地完善太阳热水器的功能,并加强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建设;⑤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因构造简单、造价低,已经得到较广泛应用,其设计技术已相对较为成熟,已有可供参考的设计手册;⑥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技术出现较早,目前已应用在大型空调领域;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目前处于样机研制和实验研究阶段;⑦太阳能干燥和太阳灶已得到一定的推广应用。但从总体而言,目前太阳能利用的规模还不大,技术尚不完善,商品化程度也较低,仍需要继续深入广泛地研究。在利用地热能时,一方面可利用高温地热能发电或直接用于采暖供热和热水供应;另一方面可借助地源热泵和地道风系统利用低温地热能。风能发电较适用于多风海岸线山区和易引起强风的高层建筑,在英国和中国香港地区已有成功的工程实例,但在建筑领域,较为常见的风能利用形式是自然通风方式。在室内粉刷后,将会产生大量的甲醛,如果不对墙体产生的气体快速清除,将会影响室内的空气质量,虽然现有通过开窗的方式进行换气,但是并不能够一直保持有风的状态,从而在对室内进行空气净化的时候效率低,室外的空气流入室内,空气中汽车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硫和尘埃物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环保节能通风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色建筑环保节能通风装置,包括换气箱、第一换气泵、第二换气泵、引风管、供电箱、防雨罩、太阳能电池板和弯折管,所述第一换气泵、第二换气泵分别安装在换气箱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换气泵的输入端与引风管连通,所述第一换气泵的输出端与安装在换气箱内部的弯折管一端连通,所述弯折管包括外套管和内风管,所述外套管和内风管之间设有填充层,所述外套管和内风管均与填充层固定连接,所述内风管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净化通道,所述净化通道与所述填充层连通,所述引风管的外侧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引风孔,所述引风管的内部套接固定有滤网,所述供电箱固定在引风管的顶端,所述供电箱内部设有蓄电池,所述供电箱的顶部固定有所述锥形的防雨罩,所述防雨罩的外侧嵌设柔性的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净化通道内部填充有硫吸附剂和活性炭吸附剂的混合物。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换气泵的输入端连接通往室内的进风管,所述第二换气泵的输出端连接贯穿换气箱连通室外的排风管。进一步的,所述换气箱的内腔底部处固定有内部空心的加热箱,所述加热箱的内部固定有电热管,所述加热箱的内部与弯折管的底端连通,所述加热箱的底端连通有出气管。进一步的,所述换气箱的一侧开设有检修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换气泵、第二换气泵和电热管均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箱的内壁设有保温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抽气泵、第二抽气泵、弯折管和引风管的设置模拟了室内外空气流通的方式高效加速室内外空气交互,在对室外排气的同时对进入室内的气体进行除尘除硫处理,环保健康,通过太阳能电池供电节约能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绿色建筑环保节能通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绿色建筑环保节能通风装置的弯折管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绿色建筑环保节能通风装置的引风管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绿色建筑环保节能通风装置的加热箱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绿色建筑环保节能通风装置的供电箱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换气箱;2、第一换气泵;3、引风管;4、引风孔;5、供电箱;6、防雨罩;7、太阳能电池板;8、加热箱;9、第二换气泵;10、出气管;11、排风管;12、进风管;13、检修门;14、弯折管;15、外套管;16、填充层;17、净化通道;18、内风管;19、蓄电池;20、滤网;21、电热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专利技术做出进一步的描述:请参阅图1-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绿色建筑环保节能通风装置,包括换气箱1、第一换气泵2、第二换气泵9、引风管3、供电箱5、防雨罩6、太阳能电池板7和弯折管14,所述第一换气泵2、第二换气泵9分别安装在换气箱1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换气泵2的输入端与引风管3连通,所述第一换气泵2的输出端与安装在换气箱1内部的弯折管14一端连通,所述弯折管14包括外套管15和内风管18,所述外套管15和内风管18之间设有填充层16,所述外套管15和内风管18均与填充层16固定连接,所述内风管18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净化通道17,所述净化通道17与所述填充层16连通,通入到内风管18内的空气进入净化通道17与填充层16接触,填充层16内部的吸附剂将空气中的硫和气味进行吸除,所述引风管3的外侧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引风孔4用于引风,所述引风管3的内部套接固定有滤网20滤除空气中的大颗粒尘埃,所述供电箱5固定在引风管3的顶端,所述供电箱5内部设有蓄电池19,所述供电箱5的顶部固定有所述锥形的防雨罩6,防雨罩6进行防水,所述防雨罩6的外侧嵌设柔性的太阳能电池板7可全天进行太阳能的吸收和转化,所述太阳能电池板7与所述蓄电池19电连接用于储备电能。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所述净化通道17内部填充有硫吸附剂和活性炭吸附剂的混合物,进行吸附异味、小颗粒尘埃和除硫。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所述第二换气泵9的输入端连接通往室内的进风管12,所述第二换气泵9的输出端连接贯穿换气箱1连通室外的排风管11进行室内空气的排出。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所述换气箱1的内腔底部处固定有内部空心的加热箱8,所述加热箱8的内部固定有电热管21,所述加热箱8的内部与弯折管14的底端连通,所述加热箱8的底端连通有出气管10,在冬天可通过开启电热管21将热量随风进入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色建筑环保节能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气箱(1)、第一换气泵(2)、第二换气泵(9)、引风管(3)、供电箱(5)、防雨罩(6)、太阳能电池板(7)和弯折管(14),所述第一换气泵(2)、第二换气泵(9)分别安装在换气箱(1)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换气泵(2)的输入端与引风管(3)连通,所述第一换气泵(2)的输出端与安装在换气箱(1)内部的弯折管(14)一端连通,所述弯折管(14)包括外套管(15)和内风管(18),所述外套管(15)和内风管(18)之间设有填充层(16),所述外套管(15)和内风管(18)均与填充层(16)固定连接,所述内风管(18)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净化通道(17),所述净化通道(17)与所述填充层(16)连通,所述引风管(3)的外侧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引风孔(4),所述引风管(3)的内部套接固定有滤网(20),所述供电箱(5)固定在引风管(3)的顶端,所述供电箱(5)内部设有蓄电池(19),所述供电箱(5)的顶部固定有所述锥形的防雨罩(6),所述防雨罩(6)的外侧嵌设柔性的太阳能电池板(7),所述太阳能电池板(7)与所述蓄电池(19)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环保节能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气箱(1)、第一换气泵(2)、第二换气泵(9)、引风管(3)、供电箱(5)、防雨罩(6)、太阳能电池板(7)和弯折管(14),所述第一换气泵(2)、第二换气泵(9)分别安装在换气箱(1)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换气泵(2)的输入端与引风管(3)连通,所述第一换气泵(2)的输出端与安装在换气箱(1)内部的弯折管(14)一端连通,所述弯折管(14)包括外套管(15)和内风管(18),所述外套管(15)和内风管(18)之间设有填充层(16),所述外套管(15)和内风管(18)均与填充层(16)固定连接,所述内风管(18)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净化通道(17),所述净化通道(17)与所述填充层(16)连通,所述引风管(3)的外侧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引风孔(4),所述引风管(3)的内部套接固定有滤网(20),所述供电箱(5)固定在引风管(3)的顶端,所述供电箱(5)内部设有蓄电池(19),所述供电箱(5)的顶部固定有所述锥形的防雨罩(6),所述防雨罩(6)的外侧嵌设柔性的太阳能电池板(7),所述太阳能电池板(7)与所述蓄电池(19)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立臣杨玉光祁丽丽徐宏伟董娉怡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