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巷道围岩支护的主体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573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应用于巷道围岩支护的主体支护结构,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锚索,多根所述的锚索上依次设有用于将锚索经过的围岩分成四个区段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四个所述区段包括用于分级施加预紧力的依次设置的第一区段、第二区段、第三区段和第四区段;第一区段内设有与锚索的首端固定连接且用于搅拌锚固剂和用于锚固锚索首端的搅拌锚固头;第三区段内设有多根与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连接且与锚索并排设置的加固段;第四区段内设有锚杆及锚索锚杆固定组件,所述锚杆设于多根所述锚索之间,所述锚索锚杆固定组件设于锚索末端。通过主体支护结构对不同区段采用不同的支护结构,以实现对空间差异性岩体的差异化支护,支护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巷道围岩支护的主体支护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巷道围岩加固
,具体是应用于巷道围岩支护的主体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因围岩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锚杆和锚索等支护结构在巷道围岩支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资源开采和机械、人员安全得到保障。调查发现,目前国内外在深部巷道围岩控制时最主要的支护方式仍为锚杆、锚索配合喷射混凝土支护的方式。预应力锚杆能够给予浅部破碎岩体较强的支护力,维持巷道结构稳定;预应力锚索在结构长度和支护强度方面具有良好优势,锚固范围大。两者都以主动支护为支护理念,能够较充分地发挥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控制岩体剧烈变形,为煤矿开采提供安全环境。与被动支护的方式相比较,预应力锚杆(索)支护不论是从材料成本、操作简易性和支护效果上都明显优于被动支护方式。然而,随着资源开采向深部转移,巷道埋深越来越大,围岩应力不断增大,普通锚杆(索)支护技术的支护效果越发不明显,甚至失效。在现有的深部巷道锚杆(索)支护技术中,通常采取局部锚固、局部注浆形式,仅施加一次或者不施加预紧力,难以对不同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应用于巷道围岩支护的主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锚索(14),多根所述的锚索(14)上依次设有用于将锚索(14)经过的围岩分成四个区段的第一挡板(11)、第二挡板(12)和第三挡板(13),四个所述区段包括用于分级施加预紧力的依次设置的第一区段、第二区段、第三区段和第四区段;所述第一区段内设有与锚索(14)的首端固定连接且用于搅拌锚固剂和用于锚固锚索(14)首端的搅拌锚固头(15);所述第三区段内设有多根与第二挡板(12)和第三挡板(13)连接且与锚索(14)并排设置的加固段(16);所述第四区段内设有锚杆(17)及锚索锚杆固定组件(18),所述锚杆(17)设于多根所述锚索...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巷道围岩支护的主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锚索(14),多根所述的锚索(14)上依次设有用于将锚索(14)经过的围岩分成四个区段的第一挡板(11)、第二挡板(12)和第三挡板(13),四个所述区段包括用于分级施加预紧力的依次设置的第一区段、第二区段、第三区段和第四区段;所述第一区段内设有与锚索(14)的首端固定连接且用于搅拌锚固剂和用于锚固锚索(14)首端的搅拌锚固头(15);所述第三区段内设有多根与第二挡板(12)和第三挡板(13)连接且与锚索(14)并排设置的加固段(16);所述第四区段内设有锚杆(17)及锚索锚杆固定组件(18),所述锚杆(17)设于多根所述锚索(14)之间,所述锚索锚杆固定组件(18)设于锚索(14)末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巷道围岩支护的主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12)上设有用于连接一级注浆套管的套管连接槽(121),所述套管连接槽(121)内设有多个贯通第二挡板(12)且用于供浆液通过的注浆通孔(1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巷道围岩支护的主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12)上设有与套管连接槽(121)贯通的卡槽(122),所述套管连接槽(121)侧壁上设有与卡槽(122)侧壁连通的第一滑道(1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巷道围岩支护的主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连接槽(121)内设有渗流通孔(125),多个所述注浆通孔(124)沿渗流通孔(125)外周均匀等距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巷道围岩支护的主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挡板(13)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超范磊王卫军曹力铭郭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