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地压巷道围岩卸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5564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51
一种冲击地压巷道围岩卸压方法,在巷道左右两侧的帮部分别水平布设一个钻孔;利用钻孔触探仪对钻孔进行探测,获得不同深度的受压情况和位移信息数据;数据采集仪根据获得的钻孔内压力和位移的信息数据,分析出帮部不同深度的应力情况,并确定出切缝卸压的深度;根据得到的切缝深度,在巷道左右两侧的帮部竖直面的中间位置,以一定的间距分别布设一排钻孔;利用电脉冲装置在巷道底板的钻孔进行作业以进行致裂作业;在达到预期效果后,取出电脉冲装置,进行下一邻近钻孔的冲击作业,直至整个巷道帮部致裂作业全部结束;完成巷道底板另一侧的钻孔致裂作业;对巷道帮部致裂面进行注浆加固。该方法探测精度高,切缝速度快、卸压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击地压巷道围岩卸压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矿井巷道冲击地压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冲击地压巷道围岩卸压方法。
技术介绍
现阶段,我国煤矿开采主要为井工开采模式,对于深井巷道,尤其是千米深井,不同强度的冲击地压对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危害性,因而冲击地压的防治是深井开采的主要问题之一。在井下开采过程中,巷道会出现强烈的冲击地压显现。在大巷中冲击地压的来袭,会使巷道产生大变形,甚至会对巷道形成破坏。目前,针对巷道冲击地压的防治,主要有钻孔卸压法、开挖卸压巷、水压致裂和爆破卸压等方式,这些传统的卸压方式,通常仅能适用于高、中、低不同的冲击地压,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带来了安全环保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冲击地压巷道围岩卸压方法,既能同时对不同冲击地压达到同样的卸压效果,又安全环保,不会对矿井造成二次污染。再者,现有技术中,在探测方面,我国钻孔探测原位测试方法有超声波探测法、钻孔触探法、钻孔剪切法等。而由于原有的钻孔触探法在探头上只有单一的探针,对钻孔围岩进行探测,在探测时不仅测试方位有偏差,而且测试数据也不够精准。在底板控制方面,传统的对顶板爆破方式存在炸药消耗大、有危险性、动力扰动大等缺点。在注浆方面采用PVC管进行快速注浆,且能实时监测围岩深部应力变化情况。在巷道冲击地压防治领域,急需一种集探测、切缝卸压、注浆加固于一体的创新高效冲击地压巷道围岩卸压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冲击地压巷道围岩卸压方法,该方法对巷道帮部前期的探测过程不易出现偏差,探测精度高,有利于准确的分析出帮部岩层受压情况;同时,切缝速度快、卸压效果好,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且切缝过程中的动力扰动小,不会损坏原有的支护,再者,其围岩控制效果好;该方法集探测、切缝卸压、控制围岩于一体,能有效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冲击地压巷道围岩卸压方法,包括钻孔触探仪和电脉冲装置,所述钻孔触探仪包括输送杆、升降器、探头、探针、手压泵和数据采集仪,所述输送杆为伸缩式杆件,输送杆的一端与升降器连接,其外径小于钻孔的内径;所述升降器安装在巷道内,升降器为可升降式结构,且俯仰角度可调节,从而不仅可以调整输送杆进入钻孔的深度,也可以调节输送杆的角度以适应不同角度的钻孔;所述探头安装在输送杆的上端,其顶端周身均匀的设置有四个径向安装孔,其内部还设置有连通到四个径向安装孔里端的油道,油道的进油口设置在探头的表面;探针的数量四个,四个探针分别安装在四个径向安装孔中,且两两成对的分布在x轴和y轴方向上;探针的里端外侧安装有活塞环,并通过活塞环与径向安装孔滑动密封配合,探针的长度小于径向安装孔的深度,且其里端还通过拉簧与径向安装孔的孔底连接;探针顶端的外部设置在压力传感器;在探头上设置有检测探针伸出长度的位移传感器;所述手压泵设置在巷道内,且通过油路与探头上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数据采集仪通过电缆与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电脉冲装置包括推杆、操作台、冲击波产生器、封孔器和控制器,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操作台连接,其外径小于钻孔的内径;所述操作台设置在巷道内,操作台用于控制推杆伸缩长度和俯仰角度的调节;所述冲击波产生器的尺寸小于钻孔的内径,其安装在推杆的另一端,其外部相对的两侧固定嵌设有呈V字形的聚能罩,聚能罩的里端与冲击波产生器的出口相连通;所述封孔器为筒式结构,其套设在推杆的外部,并与钻孔的孔口相配合,用于建立推杆与钻孔的孔口之间的密封连接;封孔器上设置有连通到其内腔中的注水口;控制器与操作台和冲击波产生器连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在巷道左右两侧的帮部分别布设一个钻孔,每个钻孔均由巷道一侧水平向外侧延伸到底板岩层中;每个钻孔的深度均为5~8m;S2:利用钻孔触探仪对钻孔进行探测;通过调节升降器将输送杆放进钻孔的内部,并将探头输送到钻孔内的待测位置;启动手压泵工作通过油路和油道向径向安装孔中供油,油液同时推动四个活塞环向外侧移动,进而推动x轴方向上的两个探针分别沿x轴正、负两个方向同时伸出,推动y轴方向上的两个探针分别沿y轴正、负两个方向同时伸出;探针缓慢伸出后,其端部逐渐与岩层接触并压紧,直至深入到岩层中;数据采集仪利用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进行信号的实时采集,并根据采集的信号分析钻孔内压力和位移的信息数据,同时对信息数据进行记录和存储;断开手压泵和油路之间的连接,在拉簧的作用下,探针回缩到探头内部,再通过调节升降器带动输送杆回缩,使探头回缩至下一探测深度;依次获得不同深度的深度岩层受压情况和位移信息数据,直至完成整个钻孔的水平探测过程;S3:数据采集仪根据获得的钻孔内压力和位移的信息数据,分析出帮部不同深度的应力情况,并通过与其连接的显示装置进行应力情况的显示;结合应力情况推断出切缝卸压的深度及所需的冲击波能量参数;S4:根据得到的切缝深度,在巷道左右两侧的帮部竖直面的中间位置,以一定的间距分别布设一排钻孔,每个钻孔均由巷道一侧水平向外侧延伸到底板岩层中;每个钻孔的深度均为5~12m;S5:利用电脉冲装置在巷道底板的第一个钻孔进行作业,通过操作台控制推杆伸入到钻孔的底部,利用封孔器封住钻孔的孔口,并通过连接在注水口上的水路进行注水作业;钻孔中注满水后,接通电源,冲击波通过冲击波产生器进行能量的释放,通过冲击波产生器上部安装的聚能罩将能量聚集瞬时释放,聚能罩进口尺寸小,出口尺寸大,且由进口向出口的尺寸逐渐向外部张开,能确保冲击波能量可靠稳定的作用于岩层;冲击波沿着聚能罩方向定向致裂岩层,冲击波能量释放的瞬间对岩层产生撕裂作用,扩散的冲击波结合钻孔中的水形成电液效应,进一步增加对岩层的撕裂式破坏程度,在冲击波重复作业过程中,岩层会产生裂隙,通过注水口持续低压注水,并保持恒定的水压,水沿着冲击波产生的裂隙进入到岩层深部,利用水将冲击波进一步耦合到岩层中,水既能充当冲击波的传播介质,又能起到保护冲击波产生器的作用,重复进行多次冲击作业形成放射状致裂面,直至岩层裂隙扩展到指定范围,即完成该作业点的作业,接着收缩推杆至下一作业点位置,重复上一个作业点的作业方式,依次作业至距孔口0.3m处,即完成一个钻孔作业;控制器通过冲击波产生器能获得冲击波的实时延伸距离,进而获得致裂面的形状并在显示器上进行显示;S6:通过控制器上连接的显示器观察冲击波致裂范围,在达到预期效果后,取出电脉冲装置,并进行下一邻近钻孔的冲击作业,重复步骤S5的操作,同时,通过水压的变化情况,判断当前钻孔的致裂范围是否与上一钻孔的致裂范围是否贯通,在两个相邻致裂面相通时,即完成该钻孔的冲击作业,并继续进行下一钻孔的冲击作业,直至整个巷道帮部致裂作业全部结束,致裂作业全部结束后,巷道帮部上形成一个致裂面,切断了巷道帮部的应力传递,致裂面处原有的应力解除,完成了卸压;S7:在巷道另一侧,重复步骤S5至步骤S6,完成巷道底板另一侧的钻孔致裂作业,在两帮分别形成两个致裂面,解除了帮部浅部的应力,完成了卸压;S8:完成巷道两帮致裂工作后,对巷道帮部致裂面进行注浆加固,增加帮部围岩的整体性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击地压巷道围岩卸压方法,包括钻孔触探仪和电脉冲装置(4),所述钻孔触探仪包括输送杆(8)、升降器(7)、探头(9)、探针(10)、手压泵(6)和数据采集仪(12),所述输送杆(8)为伸缩式杆件,输送杆(8)的一端与升降器(7)连接,其外径小于钻孔(2)的内径;所述升降器(7)安装在巷道(5)内,升降器(7)为可升降式结构,且俯仰角度可调节,从而不仅可以调整输送杆(8)进入钻孔(2)的深度,也可以调节输送杆(8)的角度以适应不同角度的钻孔(2);所述探头(9)安装在输送杆(8)的上端,其顶端周身均匀的设置有四个径向安装孔(24),其内部还设置有连通到四个径向安装孔(24)里端的油道(27),油道(27)的进油口(28)设置在探头(9)的表面;探针(10)的数量四个,四个探针(10)分别安装在四个径向安装孔(24)中,且两两成对的分布在x轴和y轴方向上;探针(10)的里端外侧安装有活塞环(25),并通过活塞环(25)与径向安装孔(24)滑动密封配合,探针(10)的长度小于径向安装孔(24)的深度,且其里端还通过拉簧(26)与径向安装孔(24)的孔底连接;探针(10)顶端的外部设置在压力传感器;在探头(9)上设置有检测探针(10)伸出长度的位移传感器;所述手压泵(6)设置在巷道(5)内,且通过油路(13)与探头(9)上的进油口(28)连接;所述数据采集仪(12)通过电缆(11)与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连接;/n所述电脉冲装置(4)包括推杆(18)、操作台(16)、冲击波产生器(17)、封孔器(19)和控制器(14),所述推杆(18)的一端与操作台(16)连接,其外径小于钻孔(2)的内径;所述操作台(16)设置在巷道(5)内,操作台(16)用于控制推杆(18)伸缩长度和俯仰角度的调节;所述冲击波产生器(17)的尺寸小于钻孔(2)的内径,其安装在推杆(18)的另一端,其外部相对的两侧固定嵌设有呈V字形的聚能罩(15),聚能罩(15)的里端与冲击波产生器(17)的出口相连通;所述封孔器(19)为筒式结构,其套设在推杆(18)的外部,并与钻孔(2)的孔口相配合,用于建立推杆(18)与钻孔(2)的孔口之间的密封连接;封孔器(19)上设置有连通到其内腔中的注水口(20);控制器(14)与操作台(16)和冲击波产生器(17)连接;/n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nS1:在巷道(5)左右两侧的帮部分别布设一个钻孔(2),每个钻孔(2)均由巷道(5)一侧水平向外侧延伸到底板岩层(3)中;每个钻孔(2)的深度均为5~8m;/nS2:利用钻孔触探仪对钻孔(2)进行探测;通过调节升降器(7)将输送杆(8)放进钻孔(2)的内部,并将探头(9)输送到钻孔(2)内的待测位置;启动手压泵(6)工作通过油路(13)和油道(27)向径向安装孔(24)中供油,油液同时推动四个活塞环(25)向外侧移动,进而推动x轴方向上的两个探针(10)分别沿x轴正、负两个方向同时伸出,推动y轴方向上的两个探针(10)分别沿y轴正、负两个方向同时伸出;探针(10)缓慢伸出后,其端部逐渐与岩层(3)接触并压紧,直至深入到岩层(3)中;数据采集仪(12)利用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进行信号的实时采集,并根据采集的信号分析钻孔(2)内压力和位移的信息数据,同时对信息数据进行记录和存储;断开手压泵(14)和油路(13)之间的连接,在拉簧(26)的作用下,探针(10)回缩到探头(9)内部,再通过调节升降器(7)带动输送杆(8)回缩,使探头(9)回缩至下一探测深度;依次获得不同深度的深度岩层(3)受压情况和位移信息数据,直至完成整个钻孔(2)的水平探测过程;/nS3:数据采集仪(12)根据获得的钻孔(2)内压力和位移的信息数据,分析出帮部不同深度的应力情况,并通过与其连接的显示装置进行应力情况的显示;结合应力情况推断出切缝卸压的深度及所需的冲击波能量参数;/nS4:根据得到的切缝深度,在巷道(5)左右两侧的帮部竖直面的中间位置,以一定的间距分别布设一排钻孔(2),每个钻孔(2)均由巷道(5)一侧水平向外侧延伸到底板岩层(3)中;每个钻孔(2)的深度均为5~12m;/nS5:利用电脉冲装置(4)在巷道(5)底板的第一个钻孔(2)进行作业,通过操作台(16)控制推杆(18)伸入到钻孔(2)的底部,利用封孔器(19)封住钻孔(2)的孔口,并通过连接在注水口(20)上的水路进行注水作业;钻孔(2)中注满水后,接通电源,冲击波通过冲击波产生器(17)进行能量的释放,通过冲击波产生器(17)上部安装的聚能罩(15)将能量聚集瞬时释放,聚能罩(15)进口尺寸小,出口尺寸大,且由进口向出口的尺寸逐渐向外部张开,能确保冲击波能量可靠稳定的作用于岩层(3);冲击波沿着聚能罩(15)方向定向致裂岩层(3),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地压巷道围岩卸压方法,包括钻孔触探仪和电脉冲装置(4),所述钻孔触探仪包括输送杆(8)、升降器(7)、探头(9)、探针(10)、手压泵(6)和数据采集仪(12),所述输送杆(8)为伸缩式杆件,输送杆(8)的一端与升降器(7)连接,其外径小于钻孔(2)的内径;所述升降器(7)安装在巷道(5)内,升降器(7)为可升降式结构,且俯仰角度可调节,从而不仅可以调整输送杆(8)进入钻孔(2)的深度,也可以调节输送杆(8)的角度以适应不同角度的钻孔(2);所述探头(9)安装在输送杆(8)的上端,其顶端周身均匀的设置有四个径向安装孔(24),其内部还设置有连通到四个径向安装孔(24)里端的油道(27),油道(27)的进油口(28)设置在探头(9)的表面;探针(10)的数量四个,四个探针(10)分别安装在四个径向安装孔(24)中,且两两成对的分布在x轴和y轴方向上;探针(10)的里端外侧安装有活塞环(25),并通过活塞环(25)与径向安装孔(24)滑动密封配合,探针(10)的长度小于径向安装孔(24)的深度,且其里端还通过拉簧(26)与径向安装孔(24)的孔底连接;探针(10)顶端的外部设置在压力传感器;在探头(9)上设置有检测探针(10)伸出长度的位移传感器;所述手压泵(6)设置在巷道(5)内,且通过油路(13)与探头(9)上的进油口(28)连接;所述数据采集仪(12)通过电缆(11)与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连接;
所述电脉冲装置(4)包括推杆(18)、操作台(16)、冲击波产生器(17)、封孔器(19)和控制器(14),所述推杆(18)的一端与操作台(16)连接,其外径小于钻孔(2)的内径;所述操作台(16)设置在巷道(5)内,操作台(16)用于控制推杆(18)伸缩长度和俯仰角度的调节;所述冲击波产生器(17)的尺寸小于钻孔(2)的内径,其安装在推杆(18)的另一端,其外部相对的两侧固定嵌设有呈V字形的聚能罩(15),聚能罩(15)的里端与冲击波产生器(17)的出口相连通;所述封孔器(19)为筒式结构,其套设在推杆(18)的外部,并与钻孔(2)的孔口相配合,用于建立推杆(18)与钻孔(2)的孔口之间的密封连接;封孔器(19)上设置有连通到其内腔中的注水口(20);控制器(14)与操作台(16)和冲击波产生器(17)连接;
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巷道(5)左右两侧的帮部分别布设一个钻孔(2),每个钻孔(2)均由巷道(5)一侧水平向外侧延伸到底板岩层(3)中;每个钻孔(2)的深度均为5~8m;
S2:利用钻孔触探仪对钻孔(2)进行探测;通过调节升降器(7)将输送杆(8)放进钻孔(2)的内部,并将探头(9)输送到钻孔(2)内的待测位置;启动手压泵(6)工作通过油路(13)和油道(27)向径向安装孔(24)中供油,油液同时推动四个活塞环(25)向外侧移动,进而推动x轴方向上的两个探针(10)分别沿x轴正、负两个方向同时伸出,推动y轴方向上的两个探针(10)分别沿y轴正、负两个方向同时伸出;探针(10)缓慢伸出后,其端部逐渐与岩层(3)接触并压紧,直至深入到岩层(3)中;数据采集仪(12)利用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进行信号的实时采集,并根据采集的信号分析钻孔(2)内压力和位移的信息数据,同时对信息数据进行记录和存储;断开手压泵(14)和油路(13)之间的连接,在拉簧(26)的作用下,探针(10)回缩到探头(9)内部,再通过调节升降器(7)带动输送杆(8)回缩,使探头(9)回缩至下一探测深度;依次获得不同深度的深度岩层(3)受压情况和位移信息数据,直至完成整个钻孔(2)的水平探测过程;
S3:数据采集仪(12)根据获得的钻孔(2)内压力和位移的信息数据,分析出帮部不同深度的应力情况,并通过与其连接的显示装置进行应力情况的显示;结合应力情况推断出切缝卸压的深度及所需的冲击波能量参数;
S4:根据得到的切缝深度,在巷道(5)左右两侧的帮部竖直面的中间位置,以一定的间距分别布设一排钻孔(2),每个钻孔(2)均由巷道(5)一侧水平向外侧延伸到底板岩层(3)中;每个钻孔(2)的深度均为5~12m;
S5:利用电脉冲装置(4)在巷道(5)底板的第一个钻孔(2)进行作业,通过操作台(16)控制推杆(18)伸入到钻孔(2)的底部,利用封孔器(19)封住钻孔(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桂臣毕瑞阳孙长伦梁巨理孙元田荣浩宇许嘉徽马嘉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