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油机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5558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抽油机驱动装置,包括底座、支架、游梁、驴头、以及驱动装置,所述支架固定在底座上端,所述游梁的中部铰接在支架的顶端,所述驴头固定在游梁的前端,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在游梁的尾端,用于带动游梁绕支架的顶端摆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提升机构、驱动杆、壳体、蓄力装置、以及连杆,所述提升机构和蓄力装置设置在壳体的内部,所述驱动杆竖直滑动插装在壳体上,其上端从壳体的顶面穿出后与连杆的底端铰接,所述连杆的顶端转动连接在游梁的尾端下部,驱动杆在提升机构的作用下上升到最顶端后在重力以及蓄力装置的作用下向下滑动,驱动驴头进行相应的抽油动作,通过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驱动装置的传动效率,同时可以节约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抽油机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抽油机
,具体为一种抽油机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抽油机是开采石油的一种机器设备,俗称“磕头机”,通过加压的办法使石油出井,当抽油机上冲程时,油管弹性收缩向上运动,带动机械解堵采油器向上运动,撞击滑套产生振动;同时,正向单流阀关闭,变径活塞总成封堵油当抽油机下冲程时,油管弹性伸长向下运动,带动机械解堵采油器向下运动,撞击滑套产生振动;同时,反向单流阀部分关闭,变径活塞总成仍然封堵油套环形油道,使反向单流阀下方区域形成高压区,这一运动又对地层内的油流通道产生一种反向的冲击力。在传统的游梁式抽油机中,电机输出的动力需要经过带传动机构、驱动齿轮减速器和连杆机构后才能传递至游梁,这种动力传递方式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传动效率低,导致抽油机能耗居高不下;二是皮带传动机构中的皮带属于易损件,需要经常停机更换,维护工作量很大,维护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油机驱动装置,提高电机传动效率,同时节约能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抽油机驱动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抽油机驱动装置,包括底座(1)、支架(2)、游梁(3)、驴头(4)、以及驱动装置,所述支架(2)固定在底座(1)上端,所述游梁(3)的中部铰接在支架(2)的顶端,所述驴头(4)固定在游梁(3)的前端,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在游梁(3)的尾端,用于带动游梁(3)绕支架(2)的顶端摆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提升机构、驱动杆(11)、壳体(8)、蓄力装置、以及连杆(6),所述提升机构和蓄力装置设置在壳体(8)的内部,所述驱动杆(11)竖直滑动插装在壳体(8)上,其上端从壳体(8)的顶面穿出后与连杆(6)的底端铰接,所述连杆(6)的顶端转动连接在游梁(3)的尾端下部,驱动杆(11)在提升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抽油机驱动装置,包括底座(1)、支架(2)、游梁(3)、驴头(4)、以及驱动装置,所述支架(2)固定在底座(1)上端,所述游梁(3)的中部铰接在支架(2)的顶端,所述驴头(4)固定在游梁(3)的前端,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在游梁(3)的尾端,用于带动游梁(3)绕支架(2)的顶端摆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提升机构、驱动杆(11)、壳体(8)、蓄力装置、以及连杆(6),所述提升机构和蓄力装置设置在壳体(8)的内部,所述驱动杆(11)竖直滑动插装在壳体(8)上,其上端从壳体(8)的顶面穿出后与连杆(6)的底端铰接,所述连杆(6)的顶端转动连接在游梁(3)的尾端下部,驱动杆(11)在提升机构的作用下上升到最顶端后在重力以及蓄力装置的作用下向下滑动,驱动驴头(4)进行相应的抽油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油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8)的内部从上到下分别开设有安装腔(12)和配块腔(13),所述安装腔(12)与配块腔(13)之间开设有竖直的通孔,所述驱动杆(11)依次向下插入安装腔(12)与配块腔(1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抽油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对应安装腔(12)的侧壁上固定有动力盒(9),所述动力盒(9)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0),所述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向下插入动力盒(9)内部并同轴固定连接一个蜗杆(19),所述蜗杆(19)的一侧设有与其相配合的蜗轮(20),所述蜗轮(20)与主动齿轮(21)同轴设置,且该传动轴穿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勇王晓飞黄永超郭建军朱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原总机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