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构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521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46
本申请公开一种变电构架,包括:支撑组件,包括间隔排列的至少两个支撑柱,至少两个支撑柱中包括位于两边边侧的两个边侧支撑柱;横梁组件,包括架设于每两个相邻的支撑柱之间的横梁;边侧挂线组件,边侧挂线组件设置于至少一个边侧支撑柱上,且位于边侧支撑柱背离横梁组件的一侧,边侧挂线组件上设置挂线点;其中,沿横梁组件的轴线和支撑组件的轴线所在的平面,将变电构架的两侧分为第一侧和第二侧;导线从第一侧通过变电构架引入对应的地面设备,每一相导线对应一套地面设备,地面设备设置于变电构架下方或变电构架周围的地面上。能够拓展导线连接的相数,减小占地面积,减少横梁与支撑柱的使用,降低钢材与基础材料用量,降低建设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构架
本申请属于变电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变电构架。
技术介绍
由于采用SF6气体作为主要绝缘介质,气体绝缘变电站(GIS)相比于传统的敞开式变电站,能够大大缩减导线间的电气安全距离,有效地减少了整个变电站的土地占用面积。但在GIS站的实际工程中,仍然需要成熟的、具有高性价比的变电构架设计方案,能够进一步实现减小占地面积,降低材料用量,达到节约建设成本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变电构架,以解决变电构架材料用量多,占地面积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变电构架,变电构架包括:支撑组件,包括间隔排列的至少两个支撑柱,至少两个支撑柱中包括位于两边边侧的两个边侧支撑柱,两个边侧支撑柱包括第一边侧支撑柱和第二边侧支撑柱;横梁组件,包括架设于每两个相邻的支撑柱之间的横梁;边侧挂线组件,边侧挂线组件设置于至少一个边侧支撑柱上,且位于边侧支撑柱背离横梁组件的一侧,边侧挂线组件上设置挂线点;其中,沿横梁组件的轴线和支撑组件的轴线所在的平面,将变电构架的两侧分为第一侧和第二侧;导线从第一侧通过变电构架引入对应的地面设备,每一相导线对应一套地面设备,地面设备设置于变电构架下方或变电构架周围的地面上。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变电构架包括:两个边侧挂线组件,两个边侧挂线组件分别设置于两个边侧支撑柱上,且分别位于两个边侧支撑柱背离横梁的一侧;两个边侧挂线组件上的挂线点上挂接的导线对应的地面设备分别设置于两个边侧支撑柱背离横梁的一侧;第一边侧支撑柱上设有三个挂线点。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横梁为复合绝缘材料,横梁上位于两个支撑柱之间的位置可直接作为挂线点;横梁上位于两个支撑柱之间的挂线点上挂接的导线所对应的地面设备设置于挂线点在地面投影处或地面投影处周围。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变电构架还包括:第二横梁,架设于相邻两个支撑柱之间,第二横梁位于横梁下方;第三耐张绝缘子,第三耐张绝缘子位于第一侧,一端连接于第二横梁上,另一端为自由端作为挂线点;第三耐张绝缘子的自由端所挂接的导线位于第一侧;横梁上位于两个支撑柱之间的挂线点对应的地面设备位于第二侧。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至少两个支撑柱中还包括位于第一边侧支撑柱和第二边侧支撑柱之间的中间支撑柱,第一边侧支撑柱和中间支撑柱均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位于横梁和第二支撑部之间,且第一支撑部为复合绝缘材料,第一支撑部与横梁的连接处可直接作为挂线点;导线通过第一支撑部与横梁的连接处的挂线点从第一侧引至第二侧。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变电构架包括:第一支撑绝缘子,第一支撑绝缘子位于第二侧,一端连接于支撑柱上,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一支撑绝缘子的自由端用于支撑第一支撑部与横梁的连接处的挂线点所挂接的导线。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横梁为复合绝缘材料,第一支撑部和横梁通过法兰组件连接,导线挂接于法兰组件上,导线通过跳线组件从第一侧连接至第二侧。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变电构架还包括:第二耐张绝缘子,第二耐张绝缘子位于第一侧,一端连接于支撑柱上,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二耐张绝缘子的自由端作为挂线点;第二耐张绝缘子的自由端所挂接的导线位于第一侧。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第二边侧支撑柱上设有两个挂线点,第二边侧支撑柱为金属材料,变电构架还包括:第四耐张绝缘子,一端连接于第二边侧支撑柱和横梁的连接处,第四耐张绝缘子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作为挂线点,第四耐张绝缘子位于第一侧;第四耐张绝缘子的自由端所挂接的导线位于第一侧。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第二边侧支撑柱的顶部设置避雷针,变电构架包括第二支撑绝缘子,第二支撑绝缘子设置于横梁组件上或横梁组件与支撑柱的连接处,第二支撑绝缘子远离横梁组件的一端用于设置地线,地线连接于避雷针实现接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边侧支撑柱背离横梁一侧设置挂线组件,挂线组件上可以再设置一相导线,进而能够拓展导线连接的相数,减少横梁与支撑柱的使用,降低钢材与基础材料用量,降低建设成本。除此之外,横梁和第一支撑部采用复合材料,使得变电构架的结构更加紧凑,减小变电站占地面积,同时通过复合绝缘材料对传统绝缘材料的替代,可以实现免维护,节约运维费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申请的变电构架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的变电构架一实施例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用于展示横梁;图6是本申请的变电构架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的变电构架又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D部分的放大图;图9是本申请的变电构架又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变电构架100,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组件110、横梁组件120和边侧挂线组件131。其中,支撑组件110包括间隔排列的至少两个支撑柱111,至少两个支撑柱111中包括位于两边边侧的两个边侧支撑柱112,两个边侧支撑柱112分别为第一边侧支撑柱1121和第二边侧支撑柱1122;横梁组件120包括架设于每两个相邻的支撑柱111之间的横梁121;边侧挂线组件131至少设置于第一边侧支撑柱1121上,且位于第一边侧支撑柱1121背离横梁121的一侧。通过在第一边侧支撑柱1121背离横梁121一侧设置边侧挂线组件131,变电构架100上可以再设置一相导线200,进而能够拓展连接的导线200相数,减少横梁121与支撑柱111的使用,降低钢材与基础材料用量,降低建设成本。优选地,第一边侧支撑柱1121和第二边侧支撑柱1122均设有边侧挂线组件131,从而能够进一步拓展连接的导线200相数,减少横梁121与支撑柱111的使用,降低钢材与基础材料用量,降低建设成本。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边侧挂线组件131包括支柱横担1311,支柱横担1311的一端连接边侧支撑柱112,且支柱横担1311朝向背离横梁121的方向伸出,支柱横担1311的另一端用于挂接导线200。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支柱横担131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端部金具180,第一端部金具180包括第一套筒181、第一平板182和第一加强筋183。其中,第一套筒181套设固定于支柱横担1311的一端,第一平板182的一端开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构架包括:/n支撑组件,包括间隔排列的至少两个支撑柱,所述至少两个支撑柱中包括位于两边边侧的两个边侧支撑柱,两个所述边侧支撑柱包括第一边侧支撑柱和第二边侧支撑柱;/n横梁组件,包括架设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柱之间的横梁;/n边侧挂线组件,所述边侧挂线组件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边侧支撑柱上,且位于所述边侧支撑柱背离所述横梁组件的一侧,所述边侧挂线组件上设置挂线点;/n其中,沿所述横梁组件的轴线和所述支撑组件的轴线所在的平面,将所述变电构架的两侧分为第一侧和第二侧;导线从所述第一侧通过所述变电构架引入对应的地面设备,每一相所述导线对应一套所述地面设备,所述地面设备设置于所述变电构架下方或所述变电构架周围的地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构架包括:
支撑组件,包括间隔排列的至少两个支撑柱,所述至少两个支撑柱中包括位于两边边侧的两个边侧支撑柱,两个所述边侧支撑柱包括第一边侧支撑柱和第二边侧支撑柱;
横梁组件,包括架设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柱之间的横梁;
边侧挂线组件,所述边侧挂线组件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边侧支撑柱上,且位于所述边侧支撑柱背离所述横梁组件的一侧,所述边侧挂线组件上设置挂线点;
其中,沿所述横梁组件的轴线和所述支撑组件的轴线所在的平面,将所述变电构架的两侧分为第一侧和第二侧;导线从所述第一侧通过所述变电构架引入对应的地面设备,每一相所述导线对应一套所述地面设备,所述地面设备设置于所述变电构架下方或所述变电构架周围的地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构架包括:
两个边侧挂线组件,所述两个边侧挂线组件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边侧支撑柱上,且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边侧支撑柱背离所述横梁的一侧;两个所述边侧挂线组件上的挂线点上挂接的导线对应的所述地面设备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边侧支撑柱背离所述横梁的一侧;所述第一边侧支撑柱上设有三个挂线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为复合绝缘材料,所述横梁上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的位置可直接作为挂线点;所述横梁上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的挂线点上挂接的导线所对应的所述地面设备设置于所述挂线点在地面投影处或所述地面投影处周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构架还包括:
第二横梁,架设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所述第二横梁位于所述横梁下方;
第三耐张绝缘子,所述第三耐张绝缘子位于所述第一侧,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横梁上,另一端为自由端作为挂线点;所述第三耐张绝缘子的自由端所挂接的导线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横梁上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的挂线点对应的所述地面设备位于所述第二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奥运曹明阳何振金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神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