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混凝土模板用顶升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混凝土模板用顶升机。
技术介绍
房顶建筑设置后,需要利用木质板贴合在其底部,再利用顶升机构顶到木板的底面上,经过一段时间顶动防护后,混凝土制成的房顶会被强化加固,以提高房顶混凝土层的施工质量。用于顶动木板的顶升机构结构简单,多由一般式的木板顶升架构成,其拆除时利用敲辊将其击歪,令其顶到房顶混凝土层上的木板自然掉落,此种操作方式一是会令击歪的顶升架造成损坏,影响其使用寿命,二是随顶升架击倒后向下掉落的木板易造成人员伤亡,且操作并不规范,并且现有的顶升架功能性较差,不能对顶升的木板定期敲打,令房顶混凝土层在凝固过程中更好的强化固定,因此其在结构与功能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混凝土模板用顶升机,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施工混凝土模板用顶升机,包括梯架、驱动电机、联动底架、第二踩撑、第三踩撑、第四踩撑、联动顶架、液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混凝土模板用顶升机,包括梯架(1)、驱动电机(2)、联动底架(3)、第二踩撑(4)、第三踩撑(5)、第四踩撑(6)、联动顶架(7)、液压缸(10)和顶升机构(11),其特征在于:所述梯架(1)的两侧架管的顶部均还开设有槽道(101),所述顶升机构(11)通过槽道(101)安装在梯架(1)上,所述梯架(1)的内侧自下向上焊接有联动底架(3)、第二踩撑(4)、第三踩撑(5)以及第四踩撑(6),所述第三踩撑(5)的中部安装有用于将顶升机构(11)向上顶升的液压缸(10);/n所述联动底架(3)包括焊接于所述梯架(1)底部的第一踩撑(301)、开设在所述第一踩撑(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混凝土模板用顶升机,包括梯架(1)、驱动电机(2)、联动底架(3)、第二踩撑(4)、第三踩撑(5)、第四踩撑(6)、联动顶架(7)、液压缸(10)和顶升机构(11),其特征在于:所述梯架(1)的两侧架管的顶部均还开设有槽道(101),所述顶升机构(11)通过槽道(101)安装在梯架(1)上,所述梯架(1)的内侧自下向上焊接有联动底架(3)、第二踩撑(4)、第三踩撑(5)以及第四踩撑(6),所述第三踩撑(5)的中部安装有用于将顶升机构(11)向上顶升的液压缸(10);
所述联动底架(3)包括焊接于所述梯架(1)底部的第一踩撑(301)、开设在所述第一踩撑(301)上的第一导槽(303),以及焊接于所述第一踩撑(301)外表面的齿板(302);
所述联动顶架(7)包括滑动走向于所述第一导槽(303)中的移动座(701)、连接于所述移动座(701)背面上的拐杆(702)、通过齿辊与所述齿板(302)传动连接的转轮(703),以及滑动套装在所述拐杆(702)外端头上并与且底端与转轮(703)接触的导柱组件(704),所述梯架(1)的外侧设置有驱动电机(2),所述驱动电机(2)通过传动轴上的螺杆(201)伸入第一导槽(303)中并与移动座(701)传动连接,以使移动座(701)联动拐杆(702)带着导柱组件(704)以及转轮(703)往复移动,同时齿辊与齿板(302)联动动作,以使转轮(703)移动时同步旋转,所述第二踩撑(4)上开设有用于令拐杆(702)穿行的第二导槽(401);
所述承动架(8)的后部设置有平衡座(9),所述承动架(8)通过平衡座(9)按往复移动式安装在第四踩撑(6),所述第四踩撑(6)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平衡座(9)的第三导槽(601),所述承动架(8)的底端与所述导柱组件(704)连接,所述螺杆(201)驱动导柱组件(704)往复移动时同时驱动承动架(8)同步移动,且转轮(703)旋转时,驱动导柱组件(704)联动承动架(8)上下移动;
所述第四踩撑(6)焊接在所述顶升机构(11)上,所述液压缸(10)的动作杆上安装有升降板(1001),所述液压缸(10)利用升降板(1001)驱动顶升机构(11)上下移动,并同时联动第四踩撑(6)以及平衡座(9)上下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混凝土模板用顶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动架(8)包括焊接在所述平衡座(9)外侧的导向管(801)和滑动套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辉,庞康利,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华志宇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