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超大跨度的转换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超大跨度的转换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空铁联建等建筑工程项目中通常会遇到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之间转换连接的情况,而且上部转换构件的内力往往很大,这就需要转换柱和转换梁需要有很高的承载力,导致转换梁和转换柱的配筋量巨大。传统的转换梁和转换柱的钢筋密度大,钢筋直径较大时,钢筋绑扎难度非常大,钢筋间距较小时,混凝土的浇筑非常困难,容易产生麻面和孔洞,且施工进度慢。一般情况下,车道之间的柱截面宽度通常限制在1200mm左右,进一步加大了转转柱的配筋难度。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宽敞、明亮的超大/大跨度式建筑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这类建筑结构中转换构件的长度较大,能达到数十米甚至更大,导致钢骨构件的刚度相对比较弱,容易发生变形,浇筑混凝土时也容易发生偏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超大跨度的转换构件及其施工方法,能实现超大跨度转换构件的安全性和配筋的合理性,降低了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超大跨度的转换构件,包括竖直施工在基础阀板(3)上的转换柱(1)和水平施工在转换柱(1)上的转换梁(2);其特征是:所述的转换柱(1)内间隔设有若干根转换柱钢骨(11),相邻两根转换柱钢骨(11)之间通过拉结件(6)连接固定,形成转换柱钢骨结构;每根转换柱钢骨(11)的侧端通过固定件(9)固定在转换柱箍筋(12)上;所述的转换梁(2)内间隔设有若干根转换梁钢骨(21),相邻两根转换梁钢骨(21)之间通过拉结件(6)连接固定,形成转换梁钢骨结构;转换梁钢骨(21)设置在转换柱钢骨(11)的上端,使转换柱(1)与转换梁(2)连接构成转换构件,并一体浇筑成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超大跨度的转换构件,包括竖直施工在基础阀板(3)上的转换柱(1)和水平施工在转换柱(1)上的转换梁(2);其特征是:所述的转换柱(1)内间隔设有若干根转换柱钢骨(11),相邻两根转换柱钢骨(11)之间通过拉结件(6)连接固定,形成转换柱钢骨结构;每根转换柱钢骨(11)的侧端通过固定件(9)固定在转换柱箍筋(12)上;所述的转换梁(2)内间隔设有若干根转换梁钢骨(21),相邻两根转换梁钢骨(21)之间通过拉结件(6)连接固定,形成转换梁钢骨结构;转换梁钢骨(21)设置在转换柱钢骨(11)的上端,使转换柱(1)与转换梁(2)连接构成转换构件,并一体浇筑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超大跨度的转换构件,其特征是:所述的转换柱钢骨结构的两侧与转换柱(1)的转换柱纵筋(13)之间间隔连接有若干根拉筋(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超大跨度的转换构件,其特征是:所述的拉筋(9)与转换柱钢骨结构的转换柱钢骨(11)之间通过连接件(7)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用于超大跨度的转换构件,其特征是:所述的转换柱钢骨(11)的下端预埋在基础阀板(3)内。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用于超大跨度的转换构件,其特征是:所述的转换柱钢骨结构位于转换柱(1)的中心区域,即转换柱钢骨结构与转换柱(1)同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超大跨度的转换构件,其特征是:所述的转换梁钢骨结构的两侧与转换梁(2)的转换梁纵筋(22)之间间隔连接有若干根拉筋(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超大跨度的转换构件,其特征是:所述的拉筋(9)与转换梁钢骨结构的转换梁钢骨(21)之间通过连接件(7)连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用于超大跨度的转换构件,其特征是:所述的转换梁钢骨结构位于转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钧俊,陈华,杨钦,彭建勇,文杨,余少乐,李晓富,方能榕,司法强,黄沛林,管宁,王刚,沈洁,金国栋,赵辉,陈新喜,李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