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跨度钢结构楼台面,包括对称设有支撑钢柱,所述支撑钢柱顶部设有顶架,所述顶架之间设有连接轴,所述顶架之间设有上横梁,所述支撑钢柱之间设有下横梁,所述顶架和所述支撑钢柱一侧均设有支撑座,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均位于所述支撑座的上方,所述下横梁上对称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两侧对称设有斜杆,所述支撑钢柱与所述下横梁之间设有加强杆。有益效果:通过斜杆和加强杆的使用增加了大跨度钢结构的整体稳固性,且斜杆和加强杆的用量少,在保证大跨度钢结构整体结构强度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了其重量和成本;具有跨度大、结构稳固性高、质量轻、结构性强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度钢结构楼台面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结构楼台面,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大跨度钢结构楼台面。
技术介绍
大跨度钢结构是以轻型高效钢材和轻质高效隔热围护材料组装而成的,具有重量轻、施工周期短、安装方便、抗震性能好、造型美观、洁净、节奏明快、内部空间大等特点,比一般的结构更容易分割空间,因此广泛应用于一般工农业建筑,商业、服务性建筑,标准办公楼、学校、医院建筑,别墅、旅游建筑,各类仓库性建筑,娱乐、体育场馆,地震区建筑,工期紧的建筑,旧房改建、翻修等建筑领域。而现有的大跨度钢结构的跨度还有待提高,且其承载能力低,存在轻度变形的缺陷。在连接中需要大量的焊接工序,而且在对钢结构进行固定时还需大量的焊接技术,不仅给工程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且不符合低碳、节能的建筑效果。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跨度钢结构楼台面,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跨度钢结构楼台面,包括对称设有支撑钢柱,所述支撑钢柱顶部设有顶架,所述顶架之间设有连接轴,所述顶架之间设有上横梁,所述支撑钢柱之间设有下横梁,所述顶架和所述支撑钢柱一侧均设有支撑座,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均位于所述支撑座的上方,所述下横梁上对称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两侧对称设有斜杆,所述支撑钢柱与所述下横梁之间设有加强杆。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钢柱底部设有安装基座。进一步的,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与所述支撑座通过锁紧螺栓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钢柱侧边和所述下横梁底部均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加强杆两端均贯穿于所述安装槽并延伸至所述安装槽内。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两侧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一端贯穿于限位环并延伸至所述限位环内,所述限位环固定在夹板一侧,所述加强杆固定在所述夹板之间。进一步的,所述螺纹孔外侧固定设有限位螺母,所述螺纹杆与所述限位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一端贯穿于所述安装座外设有旋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跨度钢结构楼台面,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设有支撑座,对上横梁和下横梁进行固定安装,减少了焊接的安装,从而降低了焊接的工作量和实施难度,使得大跨度钢结构更加的低碳节能。通过支撑杆、上横梁和下横梁增加了大跨度钢结构的纵向和横向稳固性;通过斜杆和加强杆的使用增加了大跨度钢结构的整体稳固性,且斜杆和加强杆的用量少,在保证大跨度钢结构整体结构强度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了其重量和成本;具有跨度大、结构稳固性高、质量轻、结构性强等优点。(2)通过设有安装座对加强杆进行固定,代替了传统的焊接,安装时,将加强杆两端分别插入到安装槽内,在手动转动旋钮,带动螺纹杆移动,螺纹杆带动夹板移动与加强杆相接触,完成对加强杆的夹紧和固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大跨度钢结构楼台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大跨度钢结构楼台面中安装座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支撑钢柱;2、顶架;3、上横梁;4、连接轴;5、下横梁;6、支撑座;7、斜杆;8、支撑杆;9、加强杆;1O、安装基座;11、安装座;12、安装槽;13、螺纹杆;14、夹板;15、限位螺母;16、旋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技术做出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大跨度钢结构楼台面,包括对称设有支撑钢柱1,所述支撑钢柱1顶部设有顶架2,所述顶架2之间设有连接轴4,所述顶架2之间设有上横梁3,所述支撑钢柱1之间设有下横梁5,所述顶架2和所述支撑钢柱1一侧均设有支撑座6,所述上横梁3和所述下横梁5均位于所述支撑座6的上方,所述下横梁5上对称设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两侧对称设有斜杆7,所述支撑钢柱1与所述下横梁5之间设有加强杆9,通过设有支撑座6,对上横梁3和下横梁5进行固定安装,减少了焊接的安装,从而降低了焊接的工作量和实施难度,使得大跨度钢结构更加的低碳节能。通过支撑杆8、上横梁3和下横梁5增加了大跨度钢结构的纵向和横向稳固性;通过斜杆7和加强杆9的使用增加了大跨度钢结构的整体稳固性,且斜杆7和加强杆9的用量少,在保证大跨度钢结构整体结构强度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了其重量和成本;具有跨度大、结构稳固性高、质量轻、结构性强等优点。实施例二:请参阅图1-2,对于支撑钢柱1来说,所述支撑钢柱1底部设有安装基座1O。对于上横梁3来说,所述上横梁3和所述下横梁5与所述支撑座6通过锁紧螺栓固定连接。对于支撑钢柱1来说,所述支撑钢柱1侧边和所述下横梁5底部均设有安装座11,所述安装座11上开设有安装槽12,所述加强杆9两端均贯穿于所述安装槽12并延伸至所述安装槽12内。对于安装槽12来说,所述安装槽12两侧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设有螺纹杆13,所述螺纹杆13一端贯穿于限位环并延伸至所述限位环内,所述限位环固定在夹板14一侧,所述加强杆9固定在所述夹板14之间。对于螺纹孔来说,所述螺纹孔外侧固定设有限位螺母15,所述螺纹杆13与所述限位螺母15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13一端贯穿于所述安装座11外设有旋钮16,通过设有安装座11对加强杆9进行固定,代替了传统的焊接,安装时,将加强杆9两端分别插入到安装槽12内,在手动转动旋钮16,带动螺纹杆13移动,螺纹杆13带动夹板14移动与加强杆9相接触,完成对加强杆9的夹紧和固定。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技术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实际应用时,通过设有支撑座6,对上横梁3和下横梁5进行固定安装,减少了焊接的安装,从而降低了焊接的工作量和实施难度,使得大跨度钢结构更加的低碳节能。通过支撑杆8、上横梁3和下横梁5增加了大跨度钢结构的纵向和横向稳固性;通过斜杆7和加强杆9的使用增加了大跨度钢结构的整体稳固性,且斜杆7和加强杆9的用量少,在保证大跨度钢结构整体结构强度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了其重量和成本;具有跨度大、结构稳固性高、质量轻、结构性强等优点。通过设有安装座11对加强杆9进行固定,代替了传统的焊接,安装时,将加强杆9两端分别插入到安装槽12内,在手动转动旋钮16,带动螺纹杆13移动,螺纹杆13带动夹板14移动与加强杆9相接触,完成对加强杆9的夹紧和固定。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跨度钢结构楼台面,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有支撑钢柱(1),所述支撑钢柱(1)顶部设有顶架(2),所述顶架(2)之间设有连接轴(4),所述顶架(2)之间设有上横梁(3),所述支撑钢柱(1)之间设有下横梁(5),所述顶架(2)和所述支撑钢柱(1)一侧均设有支撑座(6),所述上横梁(3)和所述下横梁(5)均位于所述支撑座(6)的上方,所述下横梁(5)上对称设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两侧对称设有斜杆(7),所述支撑钢柱(1)与所述下横梁(5)之间设有加强杆(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钢结构楼台面,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有支撑钢柱(1),所述支撑钢柱(1)顶部设有顶架(2),所述顶架(2)之间设有连接轴(4),所述顶架(2)之间设有上横梁(3),所述支撑钢柱(1)之间设有下横梁(5),所述顶架(2)和所述支撑钢柱(1)一侧均设有支撑座(6),所述上横梁(3)和所述下横梁(5)均位于所述支撑座(6)的上方,所述下横梁(5)上对称设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两侧对称设有斜杆(7),所述支撑钢柱(1)与所述下横梁(5)之间设有加强杆(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钢结构楼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钢柱(1)底部设有安装基座(1O)。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跨度钢结构楼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3)和所述下横梁(5)与所述支撑座(6)通过锁紧螺栓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海,钱锦锋,李伟,张煜,徐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恒欣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