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426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桩连接结构,包括若干相互连接的桩体,每个桩体的两端为公榫和母榫结构,相邻两个桩体中,一个桩体的公榫端插入至另一个桩体的母榫端内,并形成相邻两个桩体的结合部,在所述结合部通过连接组件将相邻两个桩体连接在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相邻桩体之间采用公榫和母榫插接的连接方式,相比传统端面接触并相互焊接的方式,其能够增大相邻桩体的接触面积,并通过多个连接组件进行连接,使得相邻两个桩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从而避免相邻桩连接处出现断裂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桩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基础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桩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地面建筑物如果要建在地面上,地面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因此需要保证地面有足够的抵抗压力的强度,这个往往很难做到,所以就必须对承受建筑物的地面进行加固或者改善地面的承受方式,目前普遍的解决方式是在地基上打桩,使建筑物的大部分重量通过桩传到地面以下很深的位置,因为这个位置的地基比地面承受能力大得多。由此可见,打桩是将木桩或石桩等砸进地里,以使建筑物基础坚固。钢筋混凝土桩是一种常用的桩身,在打桩时,通过打桩机将一节又一节的桩打入地下,当在上一节桩被打入地下时,这时候需要连接新的一节桩。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方式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新来的桩与老桩进行焊接,如图1所示。但是在打桩过程中,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的相邻两个桩之间容易出现焊接失效的情况发生,即两个桩之间的焊接处易产生裂纹或断裂情况,从而造成连接不够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相邻桩之间连接可靠性的桩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桩连接结构,包括若干相互连接的桩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桩体的两端为公榫和母榫结构,相邻两个桩体中,一个桩体的公榫端插入至另一个桩体的母榫端内,并形成相邻两个桩体的结合部,在所述结合部通过连接组件将相邻两个桩体连接在一起。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桩连接结构,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在桩体公榫端中预埋的具有螺纹孔的公榫连接件、在桩体母榫端开设的连接孔以及连接螺栓,所述桩体母榫端的连接孔与桩体公榫端的公榫连接件对应,所述连接螺栓穿过桩体母榫端的连接孔,并与另一桩体公榫端的公榫连接件螺纹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桩连接结构,其所述桩体公榫端中预埋的公榫连接件为浮动式结构,即所述公榫连接件在桩体的预埋位内具有周向上的移动间隙,且公榫连接件在桩体的预埋位内无法自由转动,所述公榫连接件的移动能够使其螺纹孔与桩体母榫端的连接孔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桩连接结构,其在所述桩体母榫端的连接孔内预埋有具有螺纹孔的母榫连接件,当相邻两个桩体的公榫端和母榫端相互配合连接后,所述桩体母榫端的母榫连接件与桩体公榫端的公榫连接件共同形成与连接螺栓连接的螺纹段,所述母榫连接件与公榫连接件的端面相互紧贴或者母榫连接件与公榫连接件之间留有间隙。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桩连接结构,其所述桩体母榫端中预埋的母榫连接件为浮动式结构,即所述母榫连接件在桩体的预埋位内具有周向上的移动间隙,且母榫连接件在桩体的预埋位内无法自由转动,所述母榫连接件的移动能够使其螺纹孔与桩体公榫端的公榫连接件的螺纹孔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桩连接结构,其多个连接组件沿相邻两个桩体结合部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布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桩连接结构,其在所述桩体的公榫端内预埋有公榫连接环,所述多个连接组件中的公榫连接件均连接在公榫连接环上,所述公榫连接环在桩体公榫端中采用浮动式结构,所述公榫连接件在公榫连接环上的连接采用浮动式结构,即所述公榫连接环在预埋位内具有一定移动空间,所述公榫连接件在公榫连接环上也具有一定移动空间,以形成两级浮动,所述公榫连接件在公榫连接环上无法自由转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桩连接结构,其在所述桩体的母榫端内预埋有母榫连接环,所述多个连接组件中的母榫连接件均连接在母榫连接环上,所述母榫连接环在桩体母榫端中采用浮动式结构,所述母榫连接件在母榫连接环上的连接采用浮动式结构,即所述母榫连接环在预埋位内具有一定移动空间,所述母榫连接件在母榫连接环上也具有一定移动空间,以形成两级浮动,所述母榫连接件在母榫连接环上无法自由转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桩连接结构,其在所述公榫连接环和母榫连接环上分别设置有供公榫连接件和母榫连接件移动的滑槽,所述公榫连接件和母榫连接件的连接部分别设置在对应公榫连接环和母榫连接环的滑槽内,且通过其连接部与滑槽的配合而限制公榫连接件和母榫连接件的转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桩连接结构,其在所述公榫连接件和母榫连接件的连接部的末端设置有限位部,即所述公榫连接件和母榫连接件分别与其连接部的限位部配合,并将公榫连接环和母榫连接环夹设在两者之间,以限制公榫连接件和母榫连接件在轴向上的移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相邻桩体之间采用公榫和母榫插接的连接方式,相比传统端面接触并相互焊接的方式,其能够增大相邻桩体的接触面积,并通过多个连接组件进行连接,使得相邻两个桩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从而避免相邻桩连接处出现断裂的情况。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相邻桩体公榫端和母榫端同时具有螺纹孔连接件的设置,使得与连接螺栓连接的螺纹段由相邻两个桩体内预埋的连接件共同配合构成,这样能够大大提高相邻两个桩体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同时能够通过圆周上的多个连接螺栓将桩体之间相互拉紧而实现相邻桩体的自动对中,避免出现某些结合部端面间缝隙过大的问题。3)本专利技术中的连接件及连接环均采用浮动式结构设计,通过连接环能够大大提高连接部的刚度,而浮动式的结构设计,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相邻桩体内对应螺纹连接件之间的对中能力,保证两者形成螺纹段的直线度,从而使连接螺栓在安装时的螺纹连接更加顺畅,有效避免因施工误差造成的连接件之间错位,而无法进行正常螺纹连接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相邻桩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单节桩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相邻桩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相邻桩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相邻桩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为桩体,2为公榫连接件,3为连接孔,4为连接螺栓,5为母榫连接件,6为公榫连接环,7为母榫连接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轴向”、“环向”、“走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层”、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专利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下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桩连接结构,包括若干相互连接的桩体(1),其特征在于:每个桩体(1)的两端为公榫和母榫结构,相邻两个桩体(1)中,一个桩体(1)的公榫端插入至另一个桩体(1)的母榫端内,并形成相邻两个桩体(1)的结合部,在所述结合部通过连接组件将相邻两个桩体(1)连接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桩连接结构,包括若干相互连接的桩体(1),其特征在于:每个桩体(1)的两端为公榫和母榫结构,相邻两个桩体(1)中,一个桩体(1)的公榫端插入至另一个桩体(1)的母榫端内,并形成相邻两个桩体(1)的结合部,在所述结合部通过连接组件将相邻两个桩体(1)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在桩体(1)公榫端中预埋的具有螺纹孔的公榫连接件(2)、在桩体(1)母榫端开设的连接孔(3)以及连接螺栓(4),所述桩体(1)母榫端的连接孔(3)与桩体(1)公榫端的公榫连接件(2)对应,所述连接螺栓(4)穿过桩体(1)母榫端的连接孔(3),并与另一桩体(1)公榫端的公榫连接件(2)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公榫端中预埋的公榫连接件(2)为浮动式结构,即所述公榫连接件(2)在桩体(1)的预埋位内具有周向上的移动间隙,且公榫连接件(2)在桩体(1)的预埋位内无法自由转动,所述公榫连接件(2)的移动能够使其螺纹孔与桩体(1)母榫端的连接孔(3)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桩体(1)母榫端的连接孔(3)内预埋有具有螺纹孔的母榫连接件(5),当相邻两个桩体(1)的公榫端和母榫端相互配合连接后,所述桩体(1)母榫端的母榫连接件(5)与桩体(1)公榫端的公榫连接件(2)共同形成与连接螺栓(4)连接的螺纹段,所述母榫连接件(5)与公榫连接件(2)的端面相互紧贴或者母榫连接件(5)与公榫连接件(2)之间留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母榫端中预埋的母榫连接件(5)为浮动式结构,即所述母榫连接件(5)在桩体(1)的预埋位内具有周向上的移动间隙,且母榫连接件(5)在桩体(1)的预埋位内无法自由转动,所述母榫连接件(5)的移动能够使其螺纹孔与桩体(1)公榫端的公榫连接件(2)的螺纹孔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雪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