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动振荡轮及压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393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振动振荡轮,包括轮子结构、振动组件和用于驱动轮子结构转动的驱动组件,振动组件包括振动马达、中间轴、激振轴Ⅰ、激振轴Ⅱ,中间轴、激振轴Ⅰ和激振轴Ⅱ均转动连接在轮子结构内;振动马达固定在轮子结构内,中间轴的一端和振动马达相连接,另一端上连接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和激振轴Ⅰ上连接的被动齿轮Ⅰ外啮合,主动轮还和激振轴Ⅱ上连接的被动齿轮Ⅱ外啮合;激振轴Ⅰ的外周连接有固定偏心块,激振轴Ⅱ的外周连接有固定偏心块和活动偏心块;振动马达正转,带动轮子结构处于振动模式,振动马达反转,带动轮子结构处于振荡模式;本装置可选择振动振荡轮的工作模式,提高了振动振荡轮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振动振荡轮及压路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振动振荡轮及压路机。
技术介绍
现有压路机常采用振动压实的方式进行压实,振动压实时,振动波在被压实材料会沿纵向方向持续扩散传播,对深层有很好的压实效果,压实影响深度大,压实效率高,适合于厚铺层压实。但由于振动力在纵深方向是逐渐衰减的,表层的力大于深层的力,会造成深层压实而表层料压碎的现象。与振动压实相比,振荡压实时,振动波在压实材料中沿着水平方向传播,解决薄层压实问题。目前同时在单一轮子中实现振动振荡轮的结构只有一种,由振动组件内部的传动结构由皮带实现,且在振动轮振动动力源侧。传动结构和激振室独立分开,激振室实现振动轴承密封功能保障激振器正常工作。但皮带传动效率和精度影响激振器的同步性,同时两组激振器独立安装独立密封造成安装困难,密封可靠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振动振荡轮,能够实现不同工况下的压实,根据需要调整振动或振荡的工作模式,提高装置的适用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压路机,该压路机具有上述振动振荡轮,提高了压路机的适应性和适用范围。为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振动振荡轮,包括轮子结构、振动组件和用于驱动所述轮子结构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包括振动马达、中间轴、激振轴Ⅰ、激振轴Ⅱ,所述中间轴、激振轴Ⅰ和激振轴Ⅱ均转动连接在所述轮子结构内;所述振动马达固定在所述轮子结构内,所述中间轴的一端和所述振动马达相连接,另一端上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和激振轴Ⅰ上连接的被动齿轮Ⅰ外啮合,所述主动轮还和激振轴Ⅱ上连接的被动齿轮Ⅱ外啮合;所述激振轴Ⅰ的外周连接有固定偏心块,所述激振轴Ⅱ的外周连接有固定偏心块和活动偏心块;所述振动马达正转,带动所述轮子结构处于振动模式,所述振动马达反转,带动所述轮子结构处于振荡模式。进一步地,所述激振轴Ⅰ和激振轴Ⅱ均连接在所述轮子结构的激振室内,所述振动马达连接在所述激振室外,所述中间轴的一端贯穿至所述激振室外和所述振动马达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激振轴Ⅰ和激振轴Ⅱ关于所述中间轴对称。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轴的一端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和所述中间轴上的轴肩分别位于所述主动齿轮的两侧;所述激振轴Ⅰ的一端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和所述激振轴Ⅰ上的轴肩分别位于所述被动齿轮Ⅰ的两侧;所述激振轴Ⅱ的一端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和所述激振轴Ⅱ上的轴肩分别位于所述被动齿轮Ⅱ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位于所述振动组件的一端,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马达、连接板Ⅰ和多个减振器Ⅰ,所述连接板Ⅰ连接在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端,多个所述减振器Ⅰ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轮子结构上,另一端和所述连接板Ⅰ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激振轴Ⅰ及激振轴Ⅱ静偏心距相等,相位相差180;所述激振轴Ⅰ不可调节相位方向,激振轴Ⅱ可调节相位方向,相位方向调节范围为0°-180。进一步地,还包括位于所述振动组件一端的车架连接组件,所述车架连接组件包括减振器Ⅱ、连接板Ⅱ、轴承座Ⅱ、支承轴承,所述轴承座Ⅱ安装在轮子结构上,所述支承轴承安装在轴承座Ⅱ内与振动组件相接,所述连接板Ⅱ安装在轴承座Ⅱ上,所述减振器Ⅱ安装在连接板Ⅱ上并与外部车架相接。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轴通过中间轴承座及轴承安装座连接在所述轮子结构内。中间轴承座和轴承座安装座和轮子结构连接,且内部均安装有轴承,能够保证中间轴的有效转动。为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路机,包括上述的振动振荡轮。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效果:1、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振动振荡轮,包括关于中间轴对称的两个激振轴,在一个激振轴上安装固定偏心块,另一个激振轴上安装固定偏心块和活动偏心块,通过中间轴带动两个激振轴同时转动,两个激振轴正转时实现振动工作模式,两个激振轴反转时实现振荡工作模式,本装置可选择振动振荡轮的工作模式,提高了振动振荡轮的使用范围;2、激振轴Ⅰ和激振轴Ⅱ均连接在所述轮子结构的激振室内,激振轴Ⅰ和激振轴Ⅱ通过被动齿轮和中间轴上的主动齿轮相连接,通过齿轮传动传动效率高、精度高;传动组件采用位于激振室内的齿轮组件,相比位于激振室外的传动带此种设计解决了传动组件需要独立安装独立密封的问题,具有密封可靠性高的优点;3、本装置在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的一侧设计轴肩,另一侧连接挡板,通过轴肩和挡板限制了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的轴向窜动,保证了装置的稳定性;4、本装置的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马达和减震器Ⅰ,驱动马达带动减震器Ⅰ转动,减震器Ⅰ一方面用于带动轮子结构转动,另一方面用于车架的减震,保证轮车架的稳定,进一步保证驾驶室内工作人员的舒适性;5、本装置车架连接组件具有减震器Ⅱ,减震器Ⅱ和车架相连接,能够对车架减震,保证轮车架的稳定,进一步保证驾驶室内工作人员的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振动振荡轮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其中:1、轮子结构;2、振动组件;2-1、振动马达;2-2、传动轴;2-3、振动马达安装座;2-4、中间轴;2-5、轴承安装座;2-6、振动轴承Ⅰ;2-7、振动轴承Ⅱ;2-8、中间轴承座;2-9、主动齿轮;2-10、被动齿轮Ⅰ;2-11、被动齿轮Ⅱ;2-12、挡板;2-13、激振轴Ⅰ;2-14、激振轴Ⅱ;2-15、轴承盖板;2-16、振动轴承座;3、驱动组件;3-1、驱动马达;3-2、连接板Ⅰ;3-3、减振器Ⅰ;4、车架连接组件;4-1、减振器Ⅱ;4-2、连接板Ⅱ;4-3、轴承座Ⅱ;4-4、支承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要求本专利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前”、“后”、“左”、“右”、“上”、“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术语“内”、“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振动振荡轮,包括轮子结构1、振动组件2和用于驱动轮子结构1转动的驱动组件3,振动组件2包括振动马达2-1、中间轴2-4、激振轴Ⅰ2-13、激振轴Ⅱ2-14,中间轴2-4、激振轴Ⅰ2-13和激振轴Ⅱ2-14均转动连接在轮子结构1内;振动马达2-1固定在轮子结构1内,中间轴2-4的一端和振动马达2-1相连接,另一端上连接有主动齿轮2-9,主动齿轮2-9和激振轴Ⅰ2-13上连接的被动齿轮Ⅰ2-10外啮合,主动轮2-9还和激振轴Ⅱ2-14上连接的被动齿轮Ⅱ2-11外啮合;激振轴Ⅰ2-13的外周连接有固定偏心块,激振轴Ⅱ2-14的外周连接有固定偏心块和活动偏心块;振动马达2-1正转,带动轮子结构1处于振动模式,振动马达2-1反转,带动轮子结构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振动振荡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子结构(1)、振动组件(2)和用于驱动所述轮子结构(1)转动的驱动组件(3),所述振动组件(2)包括振动马达(2-1)、中间轴(2-4)、激振轴Ⅰ(2-13)、激振轴Ⅱ(2-14),所述中间轴(2-4)、激振轴Ⅰ(2-13)和激振轴Ⅱ(2-14)均转动连接在所述轮子结构(1)内;/n所述振动马达(2-1)固定在所述轮子结构(1)内,所述中间轴(2-4)的一端和所述振动马达(2-1)相连接,另一端上连接有主动齿轮(2-9),所述主动齿轮(2-9)和激振轴Ⅰ(2-13)上连接的被动齿轮Ⅰ(2-10)外啮合,所述主动轮(2-9)还和激振轴Ⅱ(2-14)上连接的被动齿轮Ⅱ(2-11)外啮合;/n所述激振轴Ⅰ(2-13)的外周连接有固定偏心块,所述激振轴Ⅱ(2-14)的外周连接有固定偏心块和活动偏心块;/n所述振动马达(2-1)正转,带动所述轮子结构(1)处于振动模式,所述振动马达(2-1)反转,带动所述轮子结构(1)处于振荡模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动振荡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子结构(1)、振动组件(2)和用于驱动所述轮子结构(1)转动的驱动组件(3),所述振动组件(2)包括振动马达(2-1)、中间轴(2-4)、激振轴Ⅰ(2-13)、激振轴Ⅱ(2-14),所述中间轴(2-4)、激振轴Ⅰ(2-13)和激振轴Ⅱ(2-14)均转动连接在所述轮子结构(1)内;
所述振动马达(2-1)固定在所述轮子结构(1)内,所述中间轴(2-4)的一端和所述振动马达(2-1)相连接,另一端上连接有主动齿轮(2-9),所述主动齿轮(2-9)和激振轴Ⅰ(2-13)上连接的被动齿轮Ⅰ(2-10)外啮合,所述主动轮(2-9)还和激振轴Ⅱ(2-14)上连接的被动齿轮Ⅱ(2-11)外啮合;
所述激振轴Ⅰ(2-13)的外周连接有固定偏心块,所述激振轴Ⅱ(2-14)的外周连接有固定偏心块和活动偏心块;
所述振动马达(2-1)正转,带动所述轮子结构(1)处于振动模式,所述振动马达(2-1)反转,带动所述轮子结构(1)处于振荡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振荡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振轴Ⅰ(2-13)和激振轴Ⅱ(2-14)均连接在所述轮子结构(1)的激振室内,所述振动马达(2-1)连接在所述激振室外,所述中间轴(2-4)的一端贯穿至所述激振室外和所述振动马达(2-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振荡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振轴Ⅰ(2-13)和激振轴Ⅱ(2-14)关于所述中间轴(2-4)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振荡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2-4)的一端连接有挡板(12),所述挡板(12)和所述中间轴(24)上的轴肩分别位于所述主动齿轮(2-9)的两侧;
所述激振轴Ⅰ(2-13)的一端连接有挡板(12),所述挡板(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韵玮高亮段吉轮牛春亮郑兆华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道路机械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