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优秀排水功能的复合式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优秀排水功能的复合式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公路行业采用复合式沥青路面施工方法,城市内该种道路结构形式因两侧受路边平侧石阻挡,沥青层间积水不易排出,在动水压力作用下,沥青结构破坏而使沥青面层损坏。此外,目前公路排水系统孱弱,无法应对极端天气的排水工作,这导致路面积水严重,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当前的公路排水,主要利用公路两侧边缘设置排水渠进行路面排水,再设置排水井,将排水渠的水排入其中。而排水渠的水依旧位于路面附近,没有及时将水转移,导致路面容易积水。此外,将水排入排水井的通道较少,使得路面容易挤压雨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优秀排水功能的复合式路面及其施工方法,能够快速地将路面雨水排走,避免产生积水,保障交通安全;还可有效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并减小维修量,从而降低因改造及维修对市民的影响,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具有优秀排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优秀排水功能的复合式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的复合铺设层(1)和其两侧边由若干块的缘石(2)组成的石排,所述缘石(2)包括立部(21)和侧部(22),所述立部(21)夹设于铺设层(1)的外侧边,所述侧部(22)被所述铺设层(1)的边缘部分压在下方;所述立部(21)横向贯穿设置有集水孔(23),所述立部(21)的侧壁设置有若干个倾斜设置的排水孔(24),所述排水孔(24)上侧连接所述铺设层(1)而下部连通所述集水孔(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优秀排水功能的复合式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的复合铺设层(1)和其两侧边由若干块的缘石(2)组成的石排,所述缘石(2)包括立部(21)和侧部(22),所述立部(21)夹设于铺设层(1)的外侧边,所述侧部(22)被所述铺设层(1)的边缘部分压在下方;所述立部(21)横向贯穿设置有集水孔(23),所述立部(21)的侧壁设置有若干个倾斜设置的排水孔(24),所述排水孔(24)上侧连接所述铺设层(1)而下部连通所述集水孔(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铺设层为复合式沥青路面,采用CRC+AC复合式路面结构,其中CRC板为主要承重结构层,用于承受荷载应力与环境应力;AC层为沥青面层,作为为表面功能层,可提供表面行车舒适性能;所述CRC和AC层之间设置层间界面黏结层,其为CRC+AC提供界面结合,防止在水平力作用下产生层间滑动与推移,保证结构层的连续与共同受力;层间黏结层有效防止雨水渗入CRC板内部,保证CRC板的整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孔(23)设置于所述立部(21)中部或者底部;所述石排下方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排水井,所述排水件通过下水排污管道相连,位于排水井上方的缘石(2)设置有泄水管(25),所述泄水管(25)连通所述排水井和所述集水孔(23)。
4.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式路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垫层验收、稀浆封层施工、测量放样、连续配筋钢筋模板施工、连续配筋砼浇筑、砼养护、黏结层施工和沥青层施工的工艺流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稀浆封层施工中,稀浆封层设计配合比为,水比石料比乳化沥青为10比1比1,控制加水量不超过设计的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配筋钢筋模板施工和连续配筋砼浇筑工作包括模板安装工作、钢筋绑扎、地梁施工和混凝土浇筑工作;模板安装工作中,模板宜采用定制钢模,确定侧模平面位置后,分别用2个12#花篮对拉杆对钢模进行固定,花篮一头钩住钢模背后的螺帽处,另一头以钢筋串连锚入C20混凝土垫层,锚入深度不小于10cm;然后对钢模均匀涂刷模板油,钢筋安装完成后,钢模开槽处与钢筋间的空隙用三夹板进行填补,三夹板裁剪高度与钢模一致防止漏浆;模板立模拼装完毕后,进行侧向弯曲、垂直度等检查,钢筋绑扎工作中,连续配筋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含军,龚韬,程滨生,王善波,周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