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型路面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390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31
本申请涉及一种透水型路面施工工艺,其涉及道路施工的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S1、选择场地,并开挖基坑,清理基坑内土壤,并将基坑夯实,并在基坑的两侧铺筑路肩;S2、将级配碎石层摊铺在基坑土层上并碾压整平;S3、将粗砂层摊铺在级配碎石层上并碾压整平;S4、利用铺砖装置将渗水砖铺在粗砂层上;S5、最后将混凝土填补渗水砖和路肩的空隙处,待混凝土凝固后,完成路面施工。本申请效果在于可以及时将路面的水排走,减少发生路面积水,导致发生城市内涝的可能性;也有利于调节城市地表的温度和湿度,消除热岛现象,绿色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水型路面施工工艺
本申请涉及道路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透水型路面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路面是指用各种筑路材料铺筑在道路路基上直接承受车辆荷载的层状构造物。授权公告号为CN20334675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沥青路面。由下至上包括地基、基层、下铺层、中间层、上铺层和抗磨层;所述沥青路面的中央高度高于沥青路面的两边高度;所述基层为沥青碎石路面;所述下铺层为加入丁苯橡胶的沥青路面;所述中间层为加入聚乙烯的沥青路面;所述上铺层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所述抗磨层为加入石棉纤维的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路面。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的缺陷在于:由于抗磨层为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路面,其防水性能较好,所以当遇到强降雨天气时,雨水落在路面上,不易透水,容易出现路面上出现大范围积水,容易导致城市内涝。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路面容易积水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透水型路面施工工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透水型路面施工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透水型路面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选择场地,并开挖基坑,清理基坑内土壤,并将基坑夯实,并在基坑的两侧铺筑路肩;S2、将级配碎石层摊铺在基坑土层上并碾压整平;S3、将粗砂层摊铺在级配碎石层上并碾压整平;S4、利用铺砖装置将渗水砖铺在粗砂层上;S5、最后将混凝土填补渗水砖和路肩的空隙处,待混凝土凝固后,完成路面施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工时,首先开挖基坑并将基坑夯实压平,将路肩铺在基坑两侧,再将级配碎石层和粗砂层从下向上依次铺在基坑上,再利用铺砖装置将渗水砖铺在粗砂层上,最后在渗水砖和路肩之间的空隙处填补混凝土,从而可以将渗水砖固定在粗砂层上,即可完成路面施工;当在下雨时,雨水落在渗水砖上,雨水渗透入粗砂层中,再渗透进入基坑土层中,以此可以及时将路面的水排走,减少发生路面积水,导致发生城市内涝的可能性。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的渗水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的侧壁上设有插块,所述砖体远离插块的一侧设有供插块插入的固定缺口,所述砖体的侧壁上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位于插块和固定缺口之间,所述砖体远离安装块的一侧设有供安装块插入的安装缺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插块安装在固定缺口中,安装块插入安装缺口中,从而可以方便快捷的将多个渗水砖铺在粗砂层上,最后利用混凝土将靠近路肩一侧的渗水砖和路肩之间的缝隙填补,从而可以将渗水砖进行固定在粗砂层上,减少渗水砖发生翻动的可能性。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的铺砖装置包括在路肩上运动的移动架,所述移动架上叠放有若干组砖组,所述砖组包括若干个相互插接的渗水砖,所述移动架上设有用于固定砖组的定位组件,所述移动架上设有用于逐个输出砖组的驱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铺砖时,首先利用定位组件将多个相互插接的渗水砖固定,再利用驱动组件将砖组逐个输出,从而可以方便快捷的将渗水砖铺在粗砂层上。优选的,所述安装缺口的侧壁上均设有插孔;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两相对设置在移动架上的定位气缸,两所述定位气缸的活塞杆端壁上设有支撑板和固定板,所述支撑板和固定板分别位于砖组的两侧,所述支撑板与位于最下方的砖组上的安装块和插块的底壁接触,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插入插孔的插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定位气缸推动支撑板和固定板伸出,支撑板从而可以对安装块和插块支撑,插杆同时插入插孔中,以此可以将多组砖组固定在移动架上。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相对设置在移动架上的驱动气缸,两所述驱动气缸均位于定位气缸的上方,两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端壁上分别设有驱动板和动力板,所述驱动板和动力板分别位于砖组的两侧,所述驱动板与位于倒数第二个砖组上的安装块和插块的底壁接触,所述动力板上设有插入插孔的动力杆;所述移动架上设有供砖组下落的落料缺口,所述落料缺口的相对侧壁上均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设有动力电机,所述动力电机的电机轴上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设有齿轮,所述定位槽的槽壁上滑移设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远离齿轮的一侧伸出定位槽,所述齿条伸出定位槽的一侧设有与砖组抵触的定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逐个输出砖组时,首先利用驱动气缸驱动动力板和驱动板伸出,驱动板与倒数第二个砖组上的安装块和插块抵触,同时动力杆插入插孔中,即可将倒数第二个砖组固定,定位气缸再带动支撑板和固定板移动,支撑板松开最下方砖组上的安装块和插块,插杆脱离插孔,即可松开位于最下方的砖组,动力电机驱动转动轴和齿轮转动,从而推动齿条移出,进而可以将定位块推出定位槽,砖组落在定位块上,定位气缸再推动支撑板伸出,此时驱动气缸驱动动力板和驱动板缩回,动力杆脱离插孔,驱动板与安装块和插块脱离,砖组从而可以向下移动一个砖组的厚度距离,首先位于落料缺口中的砖组为移动架上最下方的砖组提供支撑,同时支撑板将最下方的安装块和插块支撑,定位气缸再推动插杆插入插孔中,从而可以将砖组固定,以此可以逐个输出砖组;动力电机驱动转动轴和齿轮转动,从而可以带动齿条向定位槽内移动,进而可以松开砖组,砖租从而可以顺利沿着落料缺口落在粗砂层上,有利于增加铺砖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定位块远离齿条的一侧设有供砖组滑移的导向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导向斜面,方便砖组顺利沿着导向斜面滑落,有利于增加砖组滑移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砖体上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沿砖体的厚度方向设置;所述移动架上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穿过通孔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穿过通孔的一侧伸入落料缺口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导向杆对砖组下移进行导向,有利于减少砖组下移过程中发生偏斜,导向相邻砖组之间发生偏斜,影响安装块插入安装缺口的可能性。优选的,所述导向杆伸入落料缺口一端的侧壁上设有橡胶环,所述橡胶环与通孔的周壁接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橡胶环与通孔接触,进一步减缓砖组的移动速度,方便将相邻组的砖组相互拼接。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开挖基坑并夯实,铺筑路肩,将级配碎石层和粗砂层分别铺在基坑内,再利用铺砖装置将渗水砖铺在粗砂层上,并用混凝土将渗水砖和路肩之间的空隙进行填补,在下雨时,雨水从渗水砖中渗透进入粗砂层和级配碎石层,最后进入泥土中,以此可以减少路面发生积水,导致发生城市内涝的可能性;2.利用插块安装在固定缺口中,安装块插入安装缺口中,以此可以将多个渗水砖拼装在一起,有利于减少渗水砖发生翻动的可能性;3.利用导向杆对砖组下移进行导向,有利于减少相邻砖组之间发生偏斜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体现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透水型路面施工工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体现实施例中定位组件和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是图1中A-A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基坑;10、路肩;11、级配碎石层;12、粗砂层;2、砖组;20、渗水砖;21、砖体;22、插块;23、固定缺口;24、安装块;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水型路面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选择场地,并开挖基坑(1),清理基坑(1)内土壤,并将基坑(1)夯实,并在基坑(1)的两侧铺筑路肩(10);/nS2、将级配碎石层(11)摊铺在基坑(1)土层上并碾压整平;/nS3、将粗砂层(12)摊铺在级配碎石层(11)上并碾压整平;/nS4、利用铺砖装置(3)将渗水砖(20)铺在粗砂层(12)上;/nS5、最后将混凝土填补渗水砖(20)和路肩(10)的空隙处,待混凝土凝固后,完成路面施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型路面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场地,并开挖基坑(1),清理基坑(1)内土壤,并将基坑(1)夯实,并在基坑(1)的两侧铺筑路肩(10);
S2、将级配碎石层(11)摊铺在基坑(1)土层上并碾压整平;
S3、将粗砂层(12)摊铺在级配碎石层(11)上并碾压整平;
S4、利用铺砖装置(3)将渗水砖(20)铺在粗砂层(12)上;
S5、最后将混凝土填补渗水砖(20)和路肩(10)的空隙处,待混凝土凝固后,完成路面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型路面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渗水砖(20)包括砖体(21),所述砖体(21)的侧壁上设有插块(22),所述砖体(21)远离插块(22)的一侧设有供插块(22)插入的固定缺口(23),所述砖体(21)的侧壁上设有安装块(24),所述安装块(24)位于插块(22)和固定缺口(23)之间,所述砖体(21)远离安装块(24)的一侧设有供安装块(24)插入的安装缺口(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水型路面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铺砖装置(3)包括在路肩(10)上运动的移动架(4),所述移动架(4)上叠放有若干组砖组(2),所述砖组(2)包括若干个相互插接的渗水砖(20),所述移动架(4)上设有用于固定砖组(2)的定位组件(5),所述移动架(4)上设有用于逐个输出砖组(2)的驱动组件(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透水型路面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缺口(25)的侧壁上均设有插孔(26);
所述定位组件(5)包括两相对设置在移动架(4)上的定位气缸(50),两所述定位气缸(50)的活塞杆端壁上设有支撑板(51)和固定板(52),所述支撑板(51)和固定板(52)分别位于砖组(2)的两侧,所述支撑板(51)与位于最下方的砖组(2)上的安装块(24)和插块(22)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利明潘衍吴泽凡张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三新路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