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385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涉及建筑材料的技术领域,其包括主砌块,所述主砌块内设置有开口朝上的容纳腔,所述主砌块上方设置有将容纳腔开口盖合的上砌块;所述主砌块与上砌块间共同形成有与容纳腔连通的穿线孔,所述穿线孔沿主砌块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与穿线方向垂直的主撑块,所述主撑块上端开设有沿穿线方向设置的限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免穿孔,方便管线布设,布设时对周围环境污染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
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
技术介绍
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一种轻质多孔、保温隔热、防火性能良好、可钉、可锯、可刨和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新型建筑材料。早在三十年代初期,中国就开始生产这种产品,并广泛使用于高层框架结构建筑中。是一种优良的新型建筑材料,并且具有环保等优点。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2731063U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组装式加气混凝土砌块,其包括本体,本体上端设置有凸形接口,本体下端设置有凹形接口,凸形接口和凹形接口可相互配合。该技术提供了一种能提高墙体防水抗渗性能的组装式加气混凝土砌块。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房屋建筑中需要在墙体上开凿穿孔,以便安装电、水、气等各类管线;由于上述专利中的组装式加气混凝土砌块未预留供管线穿过的穿孔,需要施工人员后期借助工具来进行开孔;这样既破坏了墙面,而且又增加了施工的繁琐,开孔时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具有免穿孔,方便管线布设,布设时对周围环境污染小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包括主砌块,所述主砌块内设置有开口朝上的容纳腔,所述主砌块上方设置有将容纳腔开口盖合的上砌块;所述主砌块与上砌块间共同形成有与容纳腔连通的穿线孔,所述穿线孔沿主砌块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与穿线方向垂直的主撑块,所述主撑块上端开设有沿穿线方向设置的限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进行管线布设时,先将上砌块从主砌块上取出,再将管线嵌入在限位槽内,并使管线两端分别从两侧的穿线孔穿出;当将管线固定在容纳腔内后,再将上砌块重新盖合在主砌块上;通过上砌块来将容纳腔的上端开口盖合后,能使容纳腔内的管线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最后再通过混凝土浆来将上砌块与主砌块进行砌合固定;整个布线过程免去了开孔的步骤,避免了开孔时废料与灰尘的产生,减小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通过将上砌块与主砌块分离后施工人员能更加方便且直观的进行布线工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容纳腔内沿穿线方向间隔排布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呈对称设置在主撑块的两侧;所述支撑条的上端面与限位槽的底面平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管线嵌入在限位槽内时,通过支撑条能对管线进行支撑,减小管线的悬空部分,从而使容纳腔内的管线更加的稳定;通过支撑条还能增强容纳腔内部的结构,提高主砌块的抗压能力。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砌块上设置有朝向容纳腔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呈对称设置在穿线孔的两侧;所述限位块与支撑条的位置一一相对,且所述限位块下端与支撑条上端面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管线布设完毕后,通过位于穿线孔两侧的限位块能从管线的两侧进行限位束缚,从而能进一步减小管线的偏移,使管线更加的稳定;当上砌块受到向下的挤压力时,通过限位块能对上砌块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也增强了上砌块的结构强度,提高了上砌块的抗压能力。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砌块上设置有朝向主砌块上端面的插块,所述插块环绕在上砌块的下边沿;所述主砌块的上端面开设有与插块位置一一相对的插槽;所述插块插入在插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上砌块盖合在主砌块上时,将插块插入至对应的插槽内,插块能起到导向的作用,并且通过插块与插槽的相互插接便能将上砌块初步固定在主砌块上;从而能方便后期施工人员通过混凝土浆将上砌块与主砌块砌合。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分别位于两相邻支撑条之间的加固条,所述加固条将支撑条间依次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条能增强相邻两支撑条之间的连接强度,当主砌块受到沿自身长度方向的压力时,通过加固条能对抗所受到的形变力,从而能使主砌块整体结构更加的牢靠、稳定。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主砌块上开设有垂直于穿线孔排布方向的出线孔,所述出线孔与容纳腔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管线进行分支时,可将部分管线从主砌块侧面的进线孔穿出,从而便能实现对管线的分支布设;出线孔的设置提高了布线时的实用性,满足了施工人员对不同布线路线的需求,方便了施工人员的布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主砌块的外侧壁开设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一跑浆槽,以及沿纵向延伸的第二跑浆槽;所述第一跑浆槽与第二跑浆槽相互交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跑浆槽与第二跑浆槽能使涂覆在主砌块表面的混凝土浆均匀流淌,从而使混凝土浆能更加全面的覆盖在主砌块表面;通过第一跑浆槽与第二跑浆槽还能延长混凝土浆停留在主砌块表面的时间,减小混凝土浆的滴落量,增强了对施工环境的保护。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砌块上开设有与第二跑浆槽上端连通的第三跑浆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跑浆槽内的混凝土浆能沿着第三跑浆槽流入至上砌块上,从而能提高混凝土浆的覆盖面,同时也能使上砌块与主砌块牢靠砌合。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整个布线过程免去了开孔的步骤,避免了开孔时废料与灰尘的产生,减小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通过将上砌块与主砌块分离后施工人员能更加方便且直观的进行布线工作;2.当需要将管线进行分支时,可将部分管线从主砌块侧面的进线孔穿出,从而便能实现对管线的分支布设;出线孔的设置提高了布线时的实用性,满足了施工人员对不同布线路线的需求,方便了施工人员的布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隐藏上砌块后凸显主砌块内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凸显上砌块下端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主砌块;2、容纳腔;3、上砌块;4、穿线孔;5、主撑块;6、限位槽;7、支撑条;8、限位块;9、插块;10、插槽;11、加固条;12、出线孔;13、第一跑浆槽;14、第二跑浆槽;15、第三跑浆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包括呈矩形的主砌块1,主砌块1内部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容纳腔2。主砌块1上方可拆卸安装有呈矩形的上砌块3,上砌块3将容纳腔2的开口盖合。如图2、图3所示,主砌块1与上砌块3的前后两端共同形成有与容纳腔2连通的穿线孔4,穿线孔4沿主砌块1的长度方向开设。上砌块3的下表面一体成型有四个朝向主砌块1上端面的插块9,插块9分别位于上砌块3的四个角落。主砌块1的上端面对应开设有四个与插块9位置一一相对的插槽10,插块9分别插入在各自相对的插槽10内。如图2、图3所示,容纳腔2的中心一体成型有与穿线孔4开设方向垂直的主撑块5,主撑块5的上端面中心设置有沿穿线孔4开设方向的限位槽6,限位槽6呈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包括主砌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砌块(1)内设置有开口朝上的容纳腔(2),所述主砌块(1)上方设置有将容纳腔(2)开口盖合的上砌块(3);所述主砌块(1)与上砌块(3)间共同形成有与容纳腔(2)连通的穿线孔(4),所述穿线孔(4)沿主砌块(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容纳腔(2)内设置有与穿线方向垂直的主撑块(5),所述主撑块(5)上端开设有沿穿线方向设置的限位槽(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包括主砌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砌块(1)内设置有开口朝上的容纳腔(2),所述主砌块(1)上方设置有将容纳腔(2)开口盖合的上砌块(3);所述主砌块(1)与上砌块(3)间共同形成有与容纳腔(2)连通的穿线孔(4),所述穿线孔(4)沿主砌块(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容纳腔(2)内设置有与穿线方向垂直的主撑块(5),所述主撑块(5)上端开设有沿穿线方向设置的限位槽(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2)内沿穿线方向间隔排布有支撑条(7),所述支撑条(7)呈对称设置在主撑块(5)的两侧;所述支撑条(7)的上端面与限位槽(6)的底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砌块(3)上设置有朝向容纳腔(2)的限位块(8),所述限位块(8)呈对称设置在穿线孔(4)的两侧;所述限位块(8)与支撑条(7)的位置一一相对,且所述限位块(8)下端与支撑条(7)上端面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光森陈祥节邵卫星邵志富邵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明远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