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福忠专利>正文

一种日光温室墙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361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日光温室墙体结构,包括:地基;后墙,包括后墙墙体及背土坡,后墙墙体由若干空心砖砌成,背土坡由土壤和/或砂砌成;后墙墙体与背土坡之间设置有若干后墙墙拉筋,后墙墙拉筋由若干实心砖砌成;至少2个后墙圈梁;后墙墙体长度方向两端设置有山墙;山墙包括两面山墙墙体,两山墙墙体之间设置有山墙墙拉筋;每扇山墙上设置有至少2个山墙圈梁。所述墙体结构与传统土夯墙相比,一是空心砖砌墙速度快,生产效率提高;二是因山墙墙体和后墙墙体是用空心砖砌的,彻底解决了墙面发发酥掉渣问题,墙面整洁,温室生产环境污染减少;三是科学的后墙墙体和山墙墙体的坡度设计及后墙墙拉筋和山墙墙拉筋使墙体稳定、坚固性增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日光温室墙体结构
本技术属于日光温室
,具体涉及一种日光温室墙体结构。
技术介绍
日光温室是节能日光温室的简称,又称暖棚,由两侧山墙、维护后墙体、支撑骨架及覆盖材料组成。是我国北方地区独有的一种温室类型。是一种在室内不加热的温室,通过后墙体对太阳能吸收实现蓄放热,维持室内一定的温度水平,以满足蔬菜作物生长的需要。日光温室建造主要分为墙体建造和主体前后屋面结构建造,其中屋面结构现在比较规范,基本都是钢材料成形结构,生产中困难最大的是墙体建造,因为温室墙起着承重、储热、散热的作用,故现在墙体建造从材料分主要有土体建筑,有实心砖结构建筑,有新型材料(石块、组装EPS材料、苯板材料等)结构建造。对于资金较到位的各级政府支持园区建造可采用新型材料,但成本较高,故在普通老百姓普及推广中难度较大。实心砖砌墙宜于施工,墙体规范,质量较好,但建造成本仍高,而土筑墙体就成了老百姓的首选,在山东等地较普遍。但在西北等土壤含盐碱较高地方,用盐碱土壤夯墙墙面宜于潮湿发酥,使墙体不断掉土渣并向墙面里发酥,即不安全又不卫生。如何即解决墙体发酥、又建造成本不会增加太高,使群众能够接受就成了生产中很现实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日光温室墙体结构,以解决现有日光温室墙体建筑成本高、采用土筑墙体又存在安全卫生隐患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日光温室墙体结构,包括:地基;后墙,所述后墙包括沿地基上表面长度方向设置于地基上表面的后墙墙体及设置于后墙墙体背阳面的背土坡,所述后墙墙体由若干空心砖砌成,所述背土坡由土壤和/或砂砌成;位于后墙墙体与背土坡之间的地基上表面竖直设置有若干后墙墙拉筋,若干所述后墙墙拉筋沿地基上表面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后墙墙拉筋由若干实心砖砌成,所述后墙墙拉筋形成对背土坡与后墙墙体之间的支撑;至少2个后墙圈梁,所述后墙圈梁沿后墙墙体长度方向设置于后墙墙体上,两所述后墙圈梁沿后墙墙体高度方向间隔排布;对应所述后墙墙体长度方向两端的地基上表面分别竖直设置有一面山墙,两所述山墙与后墙墙体配合形成“[”型结构;所述山墙包括竖直间隔设置的两面山墙墙体,每面所述山墙墙体由若干空心砖砌成,位于两所述山墙墙体之间的地基上表面竖直设置有至少一个山墙墙拉筋,所述山墙墙拉筋由若干实心砖砌成,所述山墙墙拉筋形成对两所述山墙墙体之间的支撑;每扇所述山墙上设置有至少2个山墙圈梁,所述山墙圈梁沿山墙长度方向设置于山墙上,两所述山墙圈梁沿山墙高度方向间隔排布,两所述山墙之间通过山墙圈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后墙墙体竖直设置于地基上表面宽度方向一端,地基上表面宽度方向另一端为步道。进一步地,所述后墙圈梁数量为2个,一个后墙圈梁设置于所述后墙墙体高度方向中部,另一个后墙圈梁设置于后墙墙体顶面。进一步地,位于后墙墙体顶面的后墙圈梁内接由若干预埋筋。进一步地,对应后墙墙拉筋的后墙墙体表面开设有若干组支撑插孔组,一组支撑插孔组对应一后墙墙拉筋,每组支撑插孔组包括若干沿后墙墙体高度方向间隔开设于后墙墙体表面的支撑插孔;所述后墙墙拉筋的底面积大于后墙墙拉筋的顶面积,形成后墙墙拉筋的梯形形状截面;靠近后墙墙体的后墙墙拉筋一面间隔凸设有若干与所述支撑插孔相配合的支撑凸块,所述支撑凸块插设于支撑插孔,所述支撑凸块由若干实心砖砌成。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插孔的高度为1块空心砖的高度,所述支撑凸块由3块实心砖层叠砌成。进一步地,所述后墙墙体的朝阳面为坡面,后墙墙体的朝阳面所在平面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5~8°;背土坡与后墙墙拉筋配合形成对后墙墙体的顶撑。进一步地,每扇所述山墙的两面山墙墙体中,朝阳的一面山墙墙体表面开设有若干组支撑开孔组,一组支撑开孔组对应一山墙墙拉筋,每组支撑开孔组包括若干沿山墙墙体高度方向间隔开设于山墙墙体表面的支撑开孔;所述山墙的底面积大于山墙的顶面积,形成山墙的梯形形状截面;所述山墙墙拉筋表面间隔凸设有若干与所述支撑开孔相配合的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插设于支撑开孔,所述支撑凸起由若干实心砖砌成。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开孔的高度为1块空心砖的高度,所述支撑凸起由3块实心砖层叠砌成。进一步地,每扇所述山墙的两面山墙墙体中,朝阳的一面山墙墙体的朝阳面为坡面,山墙墙体的朝阳面与竖直方向夹角为5~8°。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所述日光温室墙体结构,与传统土夯墙相比,采用混凝土做地基,后墙的后墙墙体采用空心砖堆砌,空心砖砌墙速度快,结合后墙墙体背阳面的背土坡,背土坡采用当地土壤或砂,因背土坡是随意背,不需要夯,工作量少,生产效率提高,可大幅度提高温室建造速度;因后墙墙体是用空心砖砌的,彻底解决了土筑墙体墙面发发酥掉渣问题,墙体墙面整洁,温室生产环境污染减少;后墙墙体朝阳面的坡度设计及采用实心砖堆砌的墙拉筋结构,使得后墙墙体稳定、坚固性增强;同理,两侧山墙的山墙墙体均采用空心砖砌墙,速度快,效率高,采用实心砖砌成的山墙墙拉筋结合山墙墙体朝阳面的坡面结构设计,可保证山墙的两山墙墙体之间的稳定、坚固性增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日光温室墙体结构中后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日光温室墙体结构中后墙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日光温室墙体结构中后墙墙体、背土坡以及后墙墙拉筋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日光温室墙体结构中山墙结构示意图;图中:1、地基,11、步道;2、后墙,21、后墙墙体,22、背土坡,23、后墙墙拉筋,231、支撑凸块,24、支撑插孔组,241、支撑插孔;3、后墙圈梁,31、预埋筋;4、山墙,41、山墙墙体,42、山墙墙拉筋,421、支撑凸起,43、山墙圈梁,44、支撑开孔组,441、支撑开孔;100、空心砖;200、实心砖。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日光温室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地基(1);/n后墙(2),所述后墙(2)包括沿地基(1)上表面长度方向设置于地基(1)上表面的后墙墙体(21)及设置于后墙墙体(21)背阳面的背土坡(22),所述后墙墙体(21)由若干空心砖(100)砌成,所述背土坡(22)由土壤和/或砂砌成;位于后墙墙体(21)与背土坡(22)之间的地基(1)上表面竖直设置有若干后墙墙拉筋(23),若干所述后墙墙拉筋(23)沿地基(1)上表面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后墙墙拉筋(23)由若干实心砖(200)砌成,所述后墙墙拉筋(23)形成对背土坡(22)与后墙墙体(21)之间的支撑;/n至少2个后墙圈梁(3),所述后墙圈梁(3)沿后墙墙体(21)长度方向设置于后墙墙体(21)上,两所述后墙圈梁(3)沿后墙墙体(21)高度方向间隔排布;/n对应所述后墙墙体(21)长度方向两端的地基(1)上表面分别竖直设置有一面山墙(4),两所述山墙(4)与后墙墙体(21)配合形成“[”型结构;/n所述山墙(4)包括竖直间隔设置的两面山墙墙体(41),每面所述山墙墙体(41)由若干空心砖(100)砌成,位于两所述山墙墙体(41)之间的地基(1)上表面竖直设置有至少一个山墙墙拉筋(42),所述山墙墙拉筋(42)由若干实心砖(200)砌成,所述山墙墙拉筋(42)形成对两所述山墙墙体(41)之间的支撑;/n每扇所述山墙(4)上设置有至少2个山墙圈梁(43),所述山墙圈梁(43)沿山墙(4)长度方向设置于山墙(4)上,两所述山墙圈梁(43)沿山墙(4)高度方向间隔排布,两所述山墙(4)之间通过山墙圈梁(4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日光温室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基(1);
后墙(2),所述后墙(2)包括沿地基(1)上表面长度方向设置于地基(1)上表面的后墙墙体(21)及设置于后墙墙体(21)背阳面的背土坡(22),所述后墙墙体(21)由若干空心砖(100)砌成,所述背土坡(22)由土壤和/或砂砌成;位于后墙墙体(21)与背土坡(22)之间的地基(1)上表面竖直设置有若干后墙墙拉筋(23),若干所述后墙墙拉筋(23)沿地基(1)上表面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后墙墙拉筋(23)由若干实心砖(200)砌成,所述后墙墙拉筋(23)形成对背土坡(22)与后墙墙体(21)之间的支撑;
至少2个后墙圈梁(3),所述后墙圈梁(3)沿后墙墙体(21)长度方向设置于后墙墙体(21)上,两所述后墙圈梁(3)沿后墙墙体(21)高度方向间隔排布;
对应所述后墙墙体(21)长度方向两端的地基(1)上表面分别竖直设置有一面山墙(4),两所述山墙(4)与后墙墙体(21)配合形成“[”型结构;
所述山墙(4)包括竖直间隔设置的两面山墙墙体(41),每面所述山墙墙体(41)由若干空心砖(100)砌成,位于两所述山墙墙体(41)之间的地基(1)上表面竖直设置有至少一个山墙墙拉筋(42),所述山墙墙拉筋(42)由若干实心砖(200)砌成,所述山墙墙拉筋(42)形成对两所述山墙墙体(41)之间的支撑;
每扇所述山墙(4)上设置有至少2个山墙圈梁(43),所述山墙圈梁(43)沿山墙(4)长度方向设置于山墙(4)上,两所述山墙圈梁(43)沿山墙(4)高度方向间隔排布,两所述山墙(4)之间通过山墙圈梁(4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光温室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墙墙体(21)竖直设置于地基(1)上表面宽度方向一端,地基(1)上表面宽度方向另一端为步道(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光温室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墙圈梁(3)数量为2个,一个后墙圈梁(3)设置于所述后墙墙体(21)高度方向中部,另一个后墙圈梁(3)设置于后墙墙体(21)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日光温室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后墙墙体(21)顶面的后墙圈梁(3)内接由若干预埋筋(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光温室墙体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忠
申请(专利权)人:刘福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