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隔距经编织物的织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5361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隔距经编织物的织造方法,所述织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材料;设备,装料,钩织,涂层。该方法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织造方法采用已纺织好的面料作为编织物两侧面,同时将两个面料绷直固定且相间平行,能够形成一个间隔丝编织分布空间,节省加工工序所需的时间,用单排钩针协调穿过上下两个面料将涤纶复丝进行交错穿线,且以间距在80‑100mm范围内对钩针进行位置移动,同时改变上下边框织造台中上下分布的两个边框之间间距大小,便于编织处不同隔矩厚度的编织物,改变传统编织物编织结构设备的使用,在编织物表面设置涂层,且涂层由内向外依次涂覆混合有阻燃剂的聚氯乙烯涂层和耐磨胶泥涂层,提高了编织物的密封性和耐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隔距经编织物的织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编织物的织造方法,具体为一种大隔距经编织物的织造方法,属于编织物应用

技术介绍
大隔距经编间隔织物是一种由间隔丝连接着2个表面且间隔距离很大的一类新型三维立体结构织物,也称经编3D结构织物或拉丝布,超大隔距经编间隔织物的厚度通常在100~300mm(间隔丝伸直状态),也有极少数织物厚度可以达到650mm以上,不同厚度的超大隔距经编间隔织物对原料品种及其性能、编织设备和加工工艺等要求都有所不同,超大的间隔空间决定了其具有较高而独特的应用价值,使其成为一种多功能、高性能织物。大隔距经编间隔织物两侧表面之间留有间距,两侧表面和间隔丝之间同时进行编织,所需时间较长,且编织难度较大,编织物表面密封性和耐磨性有待提高。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大隔距经编织物的织造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大隔距经编织物的织造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大隔距经编织物的织造方法,所述织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材料:涤纶面料和150~300D的涤纶复丝;S2、设备:钩针机器和上下边框织造台,钩针机器的钩针钩织处位于上下边框织造台一侧;S3、装料:将两个涤纶面料铺盖固定在上下边框织造台的框口上形成平行相间的两个涤纶面料层,再将涤纶复丝引线装在钩针机器上;S4、钩织:钩针机器的钩针上下往复交替先穿过上层涤纶面料后穿过下层涤纶面料,钩针在上层涤纶面料顶部进行换位,重复进行钩织;S5、卸料:将织造好的织物取下进行后续处理;S6、涂层:涂层材料为聚氯乙烯、耐磨胶泥和阻燃剂,将阻燃剂分别与聚氯乙烯混合和耐磨胶泥混合,聚氯乙烯和耐磨胶泥依次涂覆在涤纶面料外表面上。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涤纶面料作为编织物两侧表面,涤纶复丝位于两个涤纶面料之间作为间隔丝。优选的,所述S1中位于两个涤纶面料之间的涤纶复丝之间间距在80-100mm,涤纶复丝由多股涤纶纤维纺纱形成。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钩针机器安装在智能机械手臂上进行钩织位置的更换,智能机械手臂位于上下边框织造台一侧。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的上下边框织造台由上边框和下边框组成,所述上边框与下边框之间四角处通过短气缸组件相互连接,所述上边框顶部框口周围面安装有上面料夹具组件,所述下边框顶部框口周围面安装有下面料夹具组件。优选的,所述上边框上的上面料夹具组件与铺盖的涤纶面料边缘依次固定,所述下边框上的下面料夹具组件与铺盖的涤纶面料边缘依次固定,所述涤纶面料处于绷直状态。优选的,所述S3中钩针机器的钩针长度根据两个涤纶面料之间间距进行选用安装,多个钩针形成一个单排钩织组件。优选的,所述涤纶复丝之间间距在80-100mm作为所述步骤S4中钩针在上层涤纶面料顶部进行换位的间距。优选的,所述步骤6中聚氯乙烯作为编织物外表面内层涂层面,编织物外表面的聚乙烯涂层面通过烘晾设备风干。优选的,所述步骤6中耐磨胶泥作为编织物外表面最外层涂层面,编织物外表面的耐磨胶泥涂层面通过烘晾设备风干。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的织造方法采用已纺织好的面料作为编织物两侧面,同时将两个面料绷直固定且相间平行,能够形成一个间隔丝编织分布空间,节省加工工序所需的时间,用单排钩针协调穿过上下两个面料将涤纶复丝进行交错穿线,且以间距在80-100mm范围内对钩针进行位置移动,同时改变上下边框织造台中上下分布的两个边框之间间距大小,便于编织处不同隔矩厚度的编织物,改变传统编织物编织结构设备的使用,在编织物表面设置涂层,且涂层由内向外依次涂覆混合有阻燃剂的聚氯乙烯涂层和耐磨胶泥涂层,提高了编织物的密封性和耐磨性。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一种大隔距经编织物的织造方法,所述织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材料:涤纶面料和150D的涤纶复丝;S2、设备:钩针机器和上下边框织造台,钩针机器的钩针钩织处位于上下边框织造台一侧;S3、装料:将两个涤纶面料铺盖固定在上下边框织造台的框口上形成平行相间的两个涤纶面料层,再将涤纶复丝引线装在钩针机器上;S4、钩织:钩针机器的钩针上下往复交替先穿过上层涤纶面料后穿过下层涤纶面料,钩针在上层涤纶面料顶部进行换位,重复进行钩织;S5、卸料:将织造好的织物取下进行后续处理;S6、涂层:涂层材料为聚氯乙烯、耐磨胶泥和阻燃剂,将阻燃剂分别与聚氯乙烯混合和耐磨胶泥混合,聚氯乙烯和耐磨胶泥依次涂覆在涤纶面料外表面上。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涤纶面料作为编织物两侧表面,涤纶复丝位于两个涤纶面料之间作为间隔丝。进一步的,所述S1中位于两个涤纶面料之间的涤纶复丝之间间距在80-100mm,涤纶复丝由多股涤纶纤维纺纱形成。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钩针机器安装在智能机械手臂上进行钩织位置的更换,智能机械手臂位于上下边框织造台一侧。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的上下边框织造台由上边框和下边框组成,所述上边框与下边框之间四角处通过短气缸组件相互连接,所述上边框顶部框口周围面安装有上面料夹具组件,所述下边框顶部框口周围面安装有下面料夹具组件。进一步的,所述上边框上的上面料夹具组件与铺盖的涤纶面料边缘依次固定,所述下边框上的下面料夹具组件与铺盖的涤纶面料边缘依次固定,所述涤纶面料处于绷直状态。进一步的,所述S3中钩针机器的钩针长度根据两个涤纶面料之间间距进行选用安装,多个钩针形成一个单排钩织组件。进一步的,所述涤纶复丝之间间距在80mm作为所述步骤S4中钩针在上层涤纶面料顶部进行换位的间距。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聚氯乙烯作为编织物外表面内层涂层面,编织物外表面的聚乙烯涂层面通过烘晾设备风干。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耐磨胶泥作为编织物外表面最外层涂层面,编织物外表面的耐磨胶泥涂层面通过烘晾设备风干。上述织造方法采用已纺织好的面料作为编织物两侧面,同时将两个面料绷直固定且相间平行,能够形成一个间隔丝编织分布空间,节省加工工序所需的时间。实施例二:S1、材料:涤纶面料和200D的涤纶复丝;S2、设备:钩针机器和上下边框织造台,钩针机器的钩针钩织处位于上下边框织造台一侧;S3、装料:将两个涤纶面料铺盖固定在上下边框织造台的框口上形成平行相间的两个涤纶面料层,再将涤纶复丝引线装在钩针机器上;S4、钩织:钩针机器的钩针上下往复交替先穿过上层涤纶面料后穿过下层涤纶面料,钩针在上层涤纶面料顶部进行换位,重复进行钩织;S5、卸料:将织造好的织物取下进行后续处理;S6、涂层:涂层材料为聚氯乙烯、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隔距经编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织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S1、材料:涤纶面料和150~300D的涤纶复丝;/nS2、设备:钩针机器和上下边框织造台,钩针机器的钩针钩织处位于上下边框织造台一侧;/nS3、装料:将两个涤纶面料铺盖固定在上下边框织造台的框口上形成平行相间的两个涤纶面料层,再将涤纶复丝引线装在钩针机器上;/nS4、钩织:钩针机器的钩针上下往复交替先穿过上层涤纶面料后穿过下层涤纶面料,钩针在上层涤纶面料顶部进行换位,重复进行钩织;/nS5、卸料:将织造好的织物取下进行后续处理;/nS6、涂层:涂层材料为聚氯乙烯、耐磨胶泥和阻燃剂,将阻燃剂分别与聚氯乙烯混合和耐磨胶泥混合,聚氯乙烯和耐磨胶泥依次涂覆在涤纶面料外表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隔距经编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织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材料:涤纶面料和150~300D的涤纶复丝;
S2、设备:钩针机器和上下边框织造台,钩针机器的钩针钩织处位于上下边框织造台一侧;
S3、装料:将两个涤纶面料铺盖固定在上下边框织造台的框口上形成平行相间的两个涤纶面料层,再将涤纶复丝引线装在钩针机器上;
S4、钩织:钩针机器的钩针上下往复交替先穿过上层涤纶面料后穿过下层涤纶面料,钩针在上层涤纶面料顶部进行换位,重复进行钩织;
S5、卸料:将织造好的织物取下进行后续处理;
S6、涂层:涂层材料为聚氯乙烯、耐磨胶泥和阻燃剂,将阻燃剂分别与聚氯乙烯混合和耐磨胶泥混合,聚氯乙烯和耐磨胶泥依次涂覆在涤纶面料外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隔距经编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涤纶面料作为编织物两侧表面,涤纶复丝位于两个涤纶面料之间作为间隔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隔距经编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位于两个涤纶面料之间的涤纶复丝之间间距在80-100mm,涤纶复丝由多股涤纶纤维纺纱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隔距经编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钩针机器安装在智能机械手臂上进行钩织位置的更换,智能机械手臂位于上下边框织造台一侧。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全国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奈米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