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隔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建筑隔震装置。
技术介绍
地震释放的能量以震动波为载体向地球表面传播,通常的建筑物因和基础牢牢地连接在一起,地震波携带的能量通过基础传递到上部结构,进入到上部结构的能量被转化为结构的动能和变形能,在此过程中,当结构的总变形能超越了结构自身的某种承受极限时,建筑物便发生损坏甚至倒塌,通过安装隔震装置可以减轻地震对建筑的损坏;现有的隔震装置在使用时减震效果较差,减震弹簧在使用过程中易变形损坏,使用寿命较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建筑隔震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隔震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隔震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前端活动安装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一端设置有顶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连接有底板,所述顶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外套管、内伸缩杆,所述外套管、内伸缩杆的外侧设置有外减震弹簧,且外套管与内伸缩杆的内部设置有内减震弹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隔震装置,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前端活动安装有滑板(3),所述滑板(3)的一端设置有顶板(4),所述支撑板(1)的一端连接有底板(6),所述顶板(4)与底板(6)之间设置有伸缩机构(7),所述伸缩机构(7)包括外套管(72)、内伸缩杆(73),所述外套管(72)、内伸缩杆(73)的外侧设置有外减震弹簧(8),且外套管(72)与内伸缩杆(73)的内部设置有内减震弹簧(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隔震装置,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前端活动安装有滑板(3),所述滑板(3)的一端设置有顶板(4),所述支撑板(1)的一端连接有底板(6),所述顶板(4)与底板(6)之间设置有伸缩机构(7),所述伸缩机构(7)包括外套管(72)、内伸缩杆(73),所述外套管(72)、内伸缩杆(73)的外侧设置有外减震弹簧(8),且外套管(72)与内伸缩杆(73)的内部设置有内减震弹簧(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前端设置有两个卡槽(2),所述卡槽(2)的后端外表面与支撑板(1)的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卡槽(2)关于支撑板(1)的中心线轴对称,所述滑板(3)的外表面与卡槽(2)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滑板(3)通过卡槽(2)与支撑板(1)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4)与滑板(3)为一体结构,所述顶板(4)的一端设置有缓震垫(5),所述缓震垫(5)通过胶黏剂与顶板(4)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缓震...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