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针床相对于主体机座的对位容易的横机。在具备被定位于主体机座的至少一对针床的横机中,在设所述针床中的织针进退的方向为X方向时,具备:通过从所述主体机座突出而贯通所述针床的定位构件、在所述针床的表面固定的位置调整板。所述针床具备以具有松动的状态供所述定位构件插入的第一插入孔、在所述表面形成的台阶。所述位置调整板具备供所述定位构件以不具有松动的状态插入的第二插入孔、在所述X方向上的所述织针的进入侧或后退侧配置的定位缘部,所述定位缘部与所述台阶抵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横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至少一对针床的横机。
技术介绍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一对针床的横机。横机的针床固定于框架状的主体机座上。在一方的针床的织针与另一方的针床的织针之间形成的齿口上编织针织物。齿口的间隔对针织物的品质造成影响,因此需要相对于主体机座高精度地固定针床。【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2224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以往,使针床与主体机座对位后,在主体机座上开孔,在该孔插入顶销,由此确定针床相对于主体机座的位置,利用螺纹固定将针床固定。因此,存在针床相对于主体机座的固定复杂的问题。另外,在使用顶销的现有的构成中,若在主体机座固定针床,则不容易变更针床相对于主体机座的位置。这是因为,在确定针床相对于主体机座的位置时,需要再次在主体机座开出顶销用的孔。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容易进行针床相对于主体机座的对位的横机。本专利技术的横机,具备:主体机座;及至少一对针床,被定位于所述主体机座,所述针床具备设置成进退自如的多个织针,其中,在设所述针床中的所述织针进退的方向为X方向时,所述横机具备:定位构件,通过从所述主体机座突出而贯通所述针床;及位置调整板,固定于所述针床的表面,所述针床具备:第一插入孔,供所述定位构件以具有松动的状态插入;及台阶,形成于所述表面,所述位置调整板具备:第二插入孔,供所述定位构件以不具有松动的状态插入;及定位缘部,配置在所述X方向上的所述织针的进入侧或后退侧,所述定位缘部与所述台阶抵接。在此处,不具有松动(play)的状态是指例如定位构件与插入孔的间隙为0.02mm以上且0.06mm以下的状态。另一方面,具有松动的状态是指例如定位构件与插入孔的间隙为0.3mm以上且3.0mm以下的状态。形成松动的间隙设为在针床相对于主体机座的调整幅度加上余量后的值。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横机的一个方式,可举出如下方式:所述定位缘部配置于所述进入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横机的一个方式,可举出如下方式:所述位置调整板具备从所述第二插入孔的中心起的距离不同的多个缘部,所述多个缘部中的某一个缘部作为所述定位缘部起作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横机的一个方式,在设与所述X方向正交的所述针床的长度方向为Y方向时,所述横机具备支承装置,该支承装置从所述后退侧支承所述针床的所述Y方向的中间部,所述支承装置具备:第一构件,固定于所述主体机座;第二构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构件且支承所述针床;及凸轮机构,对应于所述Y方向上的所述第二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的位置,使所述X方向上的所述第二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的位置变化。【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横机的构成,容易相对于主体机座在期望的位置安装针床。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横机的构成,能够容易地使针床相对于主体机座的位置变化。本专利技术的横机中,供定位构件插入的针床的第一插入孔相对于定位构件具有松动,因此针床的位置相对于主体机座没有严密地确定。取代与此,本专利技术的横机中,通过位置调整板与主体机座的定位构件卡合,来决定位置调整板相对于主体机座的位置,通过位置调整板与针床的台阶抵接来相对于位置调整板决定针床的位置。因此,能够对应于位置调整板的尺寸而使针床相对于主体机座的位置变化。定位缘部配置于X方向上的织针的进入侧,由此针床被位置调整板从后退侧支承。通常,针床中的进入侧比后退侧高,因此能从针床的下侧支承针床的重量。位置调整板具备从第二插入孔的中心起的距离不同的多个缘部,由此能利用一个位置调整板使针床的位置变化到不同的多个位置。具备凸轮机构的支承装置能够对应于被位置调整板调整的针床的位置来支承该针床的Y方向的中间部。因此,能够抑制在针床的Y方向的中间部处齿口的间隔比期望的间隔大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所示的横机的概略侧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1所示的横机的概略俯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1所示的横机中的位置调整板附近的放大立体图。图4是实施方式1所示的横机中的位置调整板附近的局部正视图。图5是图4的V-V剖视图。图6是图4的VI-VI剖视图。图7是实施方式1所示的横机中的针床的局部正视图。图8是实施方式1所示的位置调整板的正视图。图9是表示将图8所示的位置调整板翻过来而安装于针床的状态的局部正视图。图10是实施方式1所示的支承装置附近的局部正视图。图11是表示使图10所示的支承装置的第二构件相对于第一构件移动的状态的局部正视图。图12是图10的XII-XII剖视图。图13是设置于支承装置的第一构件的正视图。图14是设置于支承装置的第二构件的正视图。【标号说明】1横机10齿口2主体机座2b螺钉20底部、21F,21B壁部、22F,22B倾斜部、23顶部28螺纹孔、29滑动构件、23h开口3F、3B针床3b螺钉30第一插入孔、31凹部、311,312,314内壁(台阶)38贯通孔、39螺纹孔4位置调整板40第二插入孔41第一缘部、42第二缘部、43第三缘部44第四缘部45定位缘部、46、47切缺部、48标识部、49贯通孔5定位构件50轴环、50c中间部、50h螺纹孔、51螺钉6支承装置60支承臂、61支承螺钉7第一构件、7b螺钉71螺纹孔、72长孔、77,78标识部、79第一凸轮面8第二构件、8b螺钉80表面凹部、81第一贯通孔、82第二贯通孔、83背面凹部85支承缘部、89第二凸轮面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以下,基于图1~图14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横机的实施方式的一例。图中的标号的末尾标注有“F”或“B”的构件分别是配置于横机1的“前侧”或“后侧”的构件。[整体构成]本例所示的横机1是两针床横机。也可以与本例不同而对四针床横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构成。如图1、2所示,本例的横机1具备主体机座2、配置于主体机座2上的一对针床3F、3B。以下,详细说明横机的各构成。[主体机座]主体机座2是支承针床3F、3B的框架状构件。主体机座2具备底部20、壁部21F、21B、倾斜部22F、22B、顶部23。底部20固定于未图示的横机的架台上。在壁部21F(21B)设置有对针床3F(3B)的长度方向(图1的向内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部从下进行支承的支承装置6(包含支承臂60及支承螺钉61)。设置支承装置6的位置是由图2的空心箭头表示的部分。在倾斜部22F(22B)设置有后述的针床3F(3B)。在顶部23设置有供在针床3F、3B编织的针织物通过的开口23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横机,具备:/n主体机座;及/n至少一对针床,被定位于所述主体机座,/n所述针床具备设置成进退自如的多个织针,其中,/n在设所述针床中的所述织针进退的方向为X方向时,所述横机具备:/n定位构件,通过从所述主体机座突出而贯通所述针床;及/n位置调整板,固定于所述针床的表面,/n所述针床具备:/n第一插入孔,供所述定位构件以具有松动的状态插入;及/n台阶,形成于所述表面,/n所述位置调整板具备:/n第二插入孔,供所述定位构件以不具有松动的状态插入;及/n定位缘部,配置在所述X方向上的所述织针的进入侧或后退侧,/n所述定位缘部与所述台阶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18 JP 2019-1130411.一种横机,具备:
主体机座;及
至少一对针床,被定位于所述主体机座,
所述针床具备设置成进退自如的多个织针,其中,
在设所述针床中的所述织针进退的方向为X方向时,所述横机具备:
定位构件,通过从所述主体机座突出而贯通所述针床;及
位置调整板,固定于所述针床的表面,
所述针床具备:
第一插入孔,供所述定位构件以具有松动的状态插入;及
台阶,形成于所述表面,
所述位置调整板具备:
第二插入孔,供所述定位构件以不具有松动的状态插入;及
定位缘部,配置在所述X方向上的所述织针的进入侧或后退侧,
所述定位缘部与所述台阶抵接。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原健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