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水箱补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313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力水箱补气结构,包括压力水箱,所述压力水箱设有进水口,还包括阀头,所述阀头连接在所述压力水箱上,所述阀头内设有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连通所述进水口,所述阀头内部设有连通所述进水口和外界大气的空气流道,还包括用于开关所述空气流道的端子及用于弹性支撑所述端子的弹簧,所述端子设置于所述阀头内。进水时,所述进水口与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力差驱使所述端子打开所述空气流道。所述端子上下浮动设置于所述阀头内,利用所述弹簧顶起所述端子就可以关闭空气流道,结构简单,密封性能稳定,并且端子的开关更佳灵敏,更有效地保证了压力水箱内的空气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力水箱补气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力水箱补气结构,属于马桶水箱领域。
技术介绍
压力水箱在补水时,水体逐渐压缩水箱当中的空气,在水箱内积聚压力能,当打开出口水进行冲水时,空气的压力能得到释放,带来强劲的冲刷力,在冲水时,水箱内的空气会和压力水一起排出,导致水箱内的气压和水量不平稳,因此,需要对水箱进行补气。现有的补气方式,都是利用水箱高速进水时带动空气吸入水箱,因此,需要在水箱进水通道的侧边开设通道,在通道上安装吸气阀。现有的吸气阀通常包括像胶开口垫和压盖,压盖限制住像胶开口垫,依靠通道内的气压差来控制像胶开口垫的打开和关闭,压盖与通道之间也需要设置密封结构,防止漏气。实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现有的吸气阀结构存在以下缺陷:压盖与通道之间、像胶开口垫与通道之间都要保证密封性,多道密封线导致出现密封失效的概率大,结构也复杂;另外,单纯利用气压差来控制像胶开口垫的打开和关闭,灵敏度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力水箱补气结构,其克服了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压力水箱补气结构,包括压力水箱,所述压力水箱设有进水口,还包括阀头,所述阀头连接在所述压力水箱上,所述阀头内设有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连通所述进水口,所述阀头内部设有连通所述进水口和外界大气的空气流道,还包括用于开关所述空气流道的端子及用于弹性支撑所述端子的弹簧,所述端子设置于所述阀头内;自然状态下,所述弹簧顶起所述端子以关闭所述空气流道;进水时,所述进水口与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力差驱使所述端子克服所述弹簧的弹性支撑力向下移动从而打开所述空气流道。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1.所述端子活动设置于所述阀头内,利用所述弹簧顶起所述端子就可以关闭空气流道,结构简单,密封性能稳定。2.通过进水口与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力差与弹簧的支撑力之间的大小关系来控制端子浮动,当压力差、端子的重量大于弹簧支撑力,端子就向下浮动,打开空气流道;当进水口的压力与外界大气压力相近时,利用弹簧的弹性力顶起端子,使端子向上浮动关闭空气流道,因此,端子的开关更佳灵敏,更有效地保证了压力水箱内的空气压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绘示了压力水箱补气结构在进水状态下打开空气流道的示意图。图2绘示了压力水箱补气结构在进满水状态下关闭空气流道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和图2,压力水箱补气结构,包括压力水箱10、阀头20、水嘴30、端子40、弹簧50。所述压力水箱10顶部设有进水口12,所述阀头20连接在所述压力水箱10上方,所述阀头20内设有进水通道22,所述水嘴30连接在所述进水通道22的出口位置并且下部分插入所述进水口12,所述水嘴30下部分与所述进水口12之间构成环形的吸气通道14。所述阀头20内部设有连通所述吸气通道14和外界大气的空气流道24。所述端子40可上下浮动地设置于所述阀头30内,用于开关所述空气流道24。所述弹簧50弹性支撑住所述端子40,对所述端子40提供上下浮动的移动让位空间。自然状态下,也就是压力水箱10内进满水,所述弹簧50顶起所述端子40以关闭所述空气流道24。进水时,水流沿所述进水通道22流动,再从水嘴30快速喷出,高速流动的水流将吸气通道14周围的空气带进压力水箱10,从而吸气通道14形成负压,所述吸气通道14与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力差驱使所述端子40克服所述弹簧50的弹性支撑力向下移动从而打开所述空气流道24,外界空气被吸入吸气通道14,与进水口12的水流混合形成气泡水,注入压力水箱10当中。所述进水口12优选是锥形结构,这样与水嘴30配合形成锥形的环状吸气通道14,可以更好地吸入空气。所述水嘴30内腔的过水面积在出口位置达到最小,这样可以提高水的流速,从而更有利于带走空气。所述水嘴30的目的是用于提高水的流速,如果水流够快,也可以不设置所述水嘴30。优选地,所述空气流道24的尾部是竖直向下延伸的腔室,所述端子40活动设置在所述腔室内,所述弹簧50张紧在所述端子40与所述压力水箱10之间。直接将所述端子40设置于所述空气流道24当中,可以简化所述阀头20的结构。特别是,所述腔室内壁与所述端子40外表面之间形成相互配对的锥形斜面,依靠二锥形斜面之间的配合关系来实现关闭空气流道的密封效果,不仅性能稳定,而且端子40与腔室内壁之间的空隙也可以更大,方便加工成型和装配。本实施例当中,所述端子40外表面在锥形斜面位置上套有密封圈60,通过二锥形斜面来压紧密封圈60实现密封,保证有效的密封效果。所述端子40外表面对应该密封圈60设有定位凹槽,使所述密封圈60套在所述定位凹槽上,有效防止密封圈60跑动。优选地,所述压力水箱10的顶面设有沉槽16,所述沉槽16覆盖到所述进水口12,所述腔室的下端通入所述沉槽16。这样空气流道24直接通过所述沉槽16连通吸气通道14,在所述压力水箱10的顶面可以更容易设置沉槽16。优选地,所述端子40呈筒状,底面开口,重量小,浮动更加灵敏。所述弹簧50上端伸入所述端子40内,所述压力水箱10的顶面对应所述弹簧50设有限位凹槽18。优选地,所述进水通道22当中还设有单向阀70,进水时,水流冲开单向阀70,单向进水,所述单向阀70可以防止水回流。本实施例当中,所述进水通道22按进水方向划分为前中后三段,前段221横向设置,中段222由前段末端圆滑过渡之后竖直向上延伸设置,后段223由中段末端朝侧边引出之后竖直向下延伸设置,所述单向阀70设置于中段222。这样,利用单向阀70的重力来实现止水,止水效果更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压力水箱补气结构,包括压力水箱,所述压力水箱设有进水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头,所述阀头连接在所述压力水箱上,所述阀头内设有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连通所述进水口,所述阀头内部设有连通所述进水口和外界大气的空气流道,还包括用于开关所述空气流道的端子及用于弹性支撑所述端子的弹簧,所述端子设置于所述阀头内;/n自然状态下,所述弹簧顶起所述端子以关闭所述空气流道;进水时,所述进水口与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力差驱使所述端子克服所述弹簧的弹性支撑力移动从而打开所述空气流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压力水箱补气结构,包括压力水箱,所述压力水箱设有进水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头,所述阀头连接在所述压力水箱上,所述阀头内设有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连通所述进水口,所述阀头内部设有连通所述进水口和外界大气的空气流道,还包括用于开关所述空气流道的端子及用于弹性支撑所述端子的弹簧,所述端子设置于所述阀头内;
自然状态下,所述弹簧顶起所述端子以关闭所述空气流道;进水时,所述进水口与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力差驱使所述端子克服所述弹簧的弹性支撑力移动从而打开所述空气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水箱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道的尾部是竖直向下延伸的腔室,所述端子活动设置在所述腔室内,所述弹簧张紧在所述端子与所述压力水箱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水箱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内壁与所述端子外表面之间形成相互配对的锥形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水箱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外表面在锥形斜面位置上套有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水箱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炳兴张东生戴金定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铱科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