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流围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28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流围堰,包括沿河道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挡水组件以及位于相对的挡水组件内侧并插入河底的固定桩,固定桩沿河流的宽度方向设置若干;挡水组件包括第二挡水板以及沿位于第二挡水板两侧的若干相邻的第一挡水板;第二挡水板与第一挡水板抵接,第二挡水板顶面抵接有竖直的第三挡水板,第三挡水板与两侧的第一挡水板抵接;相对的第三挡水板之间设置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的底面不高于第二挡水板的底面;导流通道的宽度大于第三挡水板的宽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围堰中设置导水流通道,只需将导流通道两端的第三挡水板拆除,既能够在水流中围限出施工区域,又能够对水流进行导流,使下游能够获得足够的用水,避免造成河流断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流围堰
本技术涉及水利围堰工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导流围堰。
技术介绍
目前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时,经常利用围堰作为临时性挡水建筑,以使能够隔出施工区域。授权公告号为CN207160036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包括钢模板和搭架结构,搭架结构放置在地面上,钢模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90度并固定搭架结构上,有钢模板的一侧用于挡水,还包括固定在搭架结构的最下部的踢脚装置,踢脚装置包括竖钢管和斜支腿,竖钢管插入到地面,斜支腿与竖钢管之间的夹度为锐角,竖钢管位于斜支腿与钢模板之间,斜支腿一端插入到地面内,另一端通过卡扣组件固定在斜支腿上。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对河流进行水利工程作业时,需要将整条河流拦截,造成河流下游用水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流围堰,本技术通过在围堰中设置水流通道,既能够在水流中围限出施工区域,又能够对水流进行导流,使下游能够获得足够的用水,避免造成河流断流。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导流围堰,包括沿河道长度方向竖直相对设置的挡水组件以及位于相对的挡水组件内侧并插入河底的固定桩,所述固定桩沿河流的宽度方向设置若干并对挡水组件进行支撑;所述挡水组件包括中间的第二挡水板以及沿位于第二挡水板两侧的若干相邻的第一挡水板;所述第二挡水板与第一挡水板抵接,所述第二挡水板顶面抵接有竖直的第三挡水板,所述第三挡水板与两侧的第一挡水板抵接;相对的所述第三挡水板之间设置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的底面不高于第二挡水板的底面;所述导流通道的宽度大于第三挡水板的宽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相对的挡水组件以及支撑挡水组件的固定桩布设完毕后,将挡水组件之间的河水排出,架设导流管道,最后将导流通道两端的第三挡水板拆除,使阻挡的河水沿导流通道由上游排向下游,避免了拦截河道造成下游断流的问题出现,同时也能够降低水流对围堰的压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挡水板、第二挡水板以及第三挡水板相互插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了挡水组件的稳定性,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围堰的防水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通道包括底板以及位于底板沿河道宽度方向两侧的侧板;所述底板与侧板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底板长度方向的两端以及侧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挡水组件抵接;所述底板下方设置有若干对导流通道进行支撑的支撑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支撑柱对底板进行支撑,增加了导流通道的稳定性,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便于导流通道的拆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板为L型,所述底板与支撑柱之间设置有U型的夹持两侧侧板的加固板;所述支撑柱位于侧板的水平部的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加固板进一步增加了导流通道的稳定程度和可靠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固板与侧板和底板之间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导流通道的组装和拆卸。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相对所述挡水组件之间设置有若干斜向支撑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桩的基础上加强对挡水组件的支撑力度,有助于提高围堰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斜向支撑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挡水组件下部的第一连接件以及与第一连接件铰接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远离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有固定在河底的第二连接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可调节长度的液压缸能够调整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距离,使液压缸对挡水组件的支撑强度更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挡水板、第二挡水板以及第三挡水板的上部均设置有吊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对第一挡水板、第二挡水板以及第三挡水板进行吊装和拆除。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挡水组件围限出施工区域,并在施工区域上部架设与挡水组件连接的导流通道,之后拆除挡水组件的第三挡水板即可实现围堰的导流功能;2.通过增加包括液压缸的斜向支撑机构,增加了对挡水组件的支撑力度;3.通过将挡水组件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设置为插接,方便挡水组件拆装的同时有助于挡水组件的防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挡水组件的爆炸图;图4是本技术的另一方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导流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导线通道的爆炸图;图8是本技术的侧板与挡水组件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固定桩;20、支撑柱;30、挡水组件;301、第一挡水板;302、第二挡水板;303、第三挡水板;40、导流通道;401、底板;402、侧板;403、加固板;404、固定螺栓;50、支撑机构;501、第一连接件;502、液压缸;503、第二连接件;60、吊耳;70、条形块;80、条形槽;90、第一凸块;110、第一凹槽;120、第二凸块;130、第二凹槽;140、河底。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导流围堰,包括沿河道长度方向竖直相对设置的挡水组件30。挡水组件30包括位于河道中间竖直设置的第二挡水板302以及沿河道宽度方向位于第二挡水板302两侧的若干相邻排列的第一挡水板301。第二挡水板302顶面上设置有与第二挡水板302宽度相同的第三挡水板303。第一挡水板301和第三挡水板303的顶面齐平。第一挡水板301、第二挡水板302以及第三挡水板303的顶部均设置有吊耳60。若干第一挡水板301中最远离第二挡水板302的第一挡水板301与河岸抵接。参照图2、图3,第一挡水板301沿河道宽度方向相对的两侧壁的其中一侧壁设置有沿第一挡水板301长度方向贯穿第一挡水板301的条形槽80,另一侧壁设置有沿第一挡水板301长度方向向外伸出的条形块70,条形块70与条形槽80匹配。相邻第一挡水板301之间相互插接组合。第三挡水板303与第一挡水板301的条形槽80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挡水板301的条形槽80匹配的条形块70;第三挡水板303与第一挡水板301的条形块70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挡水板301的条形块70匹配的条形槽80。第三挡水板303与第一挡水板301之间插接组合。第二挡水板302与第一挡水板301的条形块70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挡水板301的条形块70匹配的条形槽80;第二挡水板302与第一挡水板301的条形槽80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挡水板301的条形槽80匹配的条形块70。第二挡水板302与第一挡水板301之间相互插接组合。第三挡水板303与第二挡水板302之间抵接。通过以上设置,将第一挡水板301、第二挡水板302以及第三挡水板303组合成完整的挡水组件30。参照图1、图4,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流围堰,包括沿河道长度方向竖直相对设置的挡水组件(30)以及位于相对的挡水组件(30)内侧并插入河底(140)的固定桩(1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桩(10)沿河流的宽度方向设置若干并对挡水组件(30)进行支撑;所述挡水组件(30)包括中间的第二挡水板(302)以及沿位于第二挡水板(302)两侧的若干相邻的第一挡水板(301);所述第二挡水板(302)与第一挡水板(301)抵接,所述第二挡水板(302)顶面抵接有竖直的第三挡水板(303),所述第三挡水板(303)与两侧的第一挡水板(301)抵接;相对的所述第三挡水板(303)之间设置有导流通道(40);所述导流通道(40)的底面不高于第二挡水板(302)的底面;所述导流通道(40)的宽度大于第三挡水板(303)的宽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流围堰,包括沿河道长度方向竖直相对设置的挡水组件(30)以及位于相对的挡水组件(30)内侧并插入河底(140)的固定桩(1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桩(10)沿河流的宽度方向设置若干并对挡水组件(30)进行支撑;所述挡水组件(30)包括中间的第二挡水板(302)以及沿位于第二挡水板(302)两侧的若干相邻的第一挡水板(301);所述第二挡水板(302)与第一挡水板(301)抵接,所述第二挡水板(302)顶面抵接有竖直的第三挡水板(303),所述第三挡水板(303)与两侧的第一挡水板(301)抵接;相对的所述第三挡水板(303)之间设置有导流通道(40);所述导流通道(40)的底面不高于第二挡水板(302)的底面;所述导流通道(40)的宽度大于第三挡水板(303)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水板(301)、第二挡水板(302)以及第三挡水板(303)相互插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40)包括底板(401)以及位于底板(401)沿河道宽度方向两侧的侧板(402);所述底板(401)与侧板(402)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底板(401)长度方向的两端以及侧板(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腾焦通闫庆张岩李加庆江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朝阳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