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流围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284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流围堰,包括沿河道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挡水组件以及位于相对的挡水组件内侧并插入河底的固定桩,固定桩沿河流的宽度方向设置若干;挡水组件包括第二挡水板以及沿位于第二挡水板两侧的若干相邻的第一挡水板;第二挡水板与第一挡水板抵接,第二挡水板顶面抵接有竖直的第三挡水板,第三挡水板与两侧的第一挡水板抵接;相对的第三挡水板之间设置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的底面不高于第二挡水板的底面;导流通道的宽度大于第三挡水板的宽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围堰中设置导水流通道,只需将导流通道两端的第三挡水板拆除,既能够在水流中围限出施工区域,又能够对水流进行导流,使下游能够获得足够的用水,避免造成河流断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流围堰
本技术涉及水利围堰工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导流围堰。
技术介绍
目前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时,经常利用围堰作为临时性挡水建筑,以使能够隔出施工区域。授权公告号为CN207160036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包括钢模板和搭架结构,搭架结构放置在地面上,钢模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90度并固定搭架结构上,有钢模板的一侧用于挡水,还包括固定在搭架结构的最下部的踢脚装置,踢脚装置包括竖钢管和斜支腿,竖钢管插入到地面,斜支腿与竖钢管之间的夹度为锐角,竖钢管位于斜支腿与钢模板之间,斜支腿一端插入到地面内,另一端通过卡扣组件固定在斜支腿上。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对河流进行水利工程作业时,需要将整条河流拦截,造成河流下游用水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流围堰,本技术通过在围堰中设置水流通道,既能够在水流中围限出施工区域,又能够对水流进行导流,使下游能够获得足够的用水,避免造成河流断流。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导流围堰,包括沿河道长度方向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流围堰,包括沿河道长度方向竖直相对设置的挡水组件(30)以及位于相对的挡水组件(30)内侧并插入河底(140)的固定桩(1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桩(10)沿河流的宽度方向设置若干并对挡水组件(30)进行支撑;所述挡水组件(30)包括中间的第二挡水板(302)以及沿位于第二挡水板(302)两侧的若干相邻的第一挡水板(301);所述第二挡水板(302)与第一挡水板(301)抵接,所述第二挡水板(302)顶面抵接有竖直的第三挡水板(303),所述第三挡水板(303)与两侧的第一挡水板(301)抵接;相对的所述第三挡水板(303)之间设置有导流通道(40);所述导流通道(40)的底面不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流围堰,包括沿河道长度方向竖直相对设置的挡水组件(30)以及位于相对的挡水组件(30)内侧并插入河底(140)的固定桩(1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桩(10)沿河流的宽度方向设置若干并对挡水组件(30)进行支撑;所述挡水组件(30)包括中间的第二挡水板(302)以及沿位于第二挡水板(302)两侧的若干相邻的第一挡水板(301);所述第二挡水板(302)与第一挡水板(301)抵接,所述第二挡水板(302)顶面抵接有竖直的第三挡水板(303),所述第三挡水板(303)与两侧的第一挡水板(301)抵接;相对的所述第三挡水板(303)之间设置有导流通道(40);所述导流通道(40)的底面不高于第二挡水板(302)的底面;所述导流通道(40)的宽度大于第三挡水板(303)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水板(301)、第二挡水板(302)以及第三挡水板(303)相互插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40)包括底板(401)以及位于底板(401)沿河道宽度方向两侧的侧板(402);所述底板(401)与侧板(402)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底板(401)长度方向的两端以及侧板(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腾焦通闫庆张岩李加庆江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朝阳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