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水螺旋藻-藻际细菌共生体系、构建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水养殖尾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海水螺旋藻-藻际细菌共生体系、构建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海水养殖产品产量占比重大。由于海水养殖尾水具有成分复杂、盐度高等特点,导致其处理难度较大。基于成本考虑,生物处理法较物理化学法有着更大优势,由于盐度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并不适用。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生物处理法用于海水养殖尾水处理。藻菌协同处理工艺已被证明可有效应用于水产品加工废水、消海水冲厕废水、酿酒废水和养猪废水的处理,因而可尝试应用于海水养殖尾水的处理,且近期研究显示,藻菌处理技术正成为新的研究趋势。利用藻菌共生系统去除海水养殖尾水中的营养物质,需要选择合适的藻种。螺旋藻(Spriulina(Arthrospira)sp.)是一种多细胞螺旋状原核蓝藻,细胞内含大量蛋白质、多糖、不饱和脂肪酸等生物活性物质,是重要的营养和药物资源,是最先长期受到产业关注的蓝藻,由于其更高的光合效率、更快的生长速度以及更低的采收成本,特别适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水螺旋藻-藻际细菌共生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螺旋藻-藻际细菌共生体系为单一菌株海水螺旋藻藻际细菌和海水螺旋藻共培养;接种时海水螺旋藻藻际细菌与海水螺旋藻生物质量比为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水螺旋藻-藻际细菌共生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螺旋藻-藻际细菌共生体系为单一菌株海水螺旋藻藻际细菌和海水螺旋藻共培养;接种时海水螺旋藻藻际细菌与海水螺旋藻生物质量比为1:3。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海水螺旋藻-藻际细菌共生体系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螺旋藻-藻际细菌共生体系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单一菌株海水螺旋藻藻际细菌与海水螺旋藻按照生物质量1:3的比例进行接种;
第二步,在培养基中混合培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水螺旋藻-藻际细菌共生体系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0℃,光强为60μmol·m-1·s-1,光暗比为12:12,培养时间为10天。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水螺旋藻-藻际细菌共生体系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开放培养条件下的海水螺旋藻在2216E固体培养基中划平板取样,得到海水螺旋藻藻际细菌,挑取单菌落继续在2216E固体培养基中多次培养、纯化,得到单一菌种的海生细菌,随后挑取单菌落至2216E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纯化的细菌培养液。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水螺旋藻-藻际细菌共生体系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藻际细菌通过固体2216E培养基划平板分离,其中,2216E固体培养基组成为:蛋白胨5.0g·L-1,酵母浸粉1.0g·L-1,柠檬酸铁0.1g·L-1,氯化钠19.45g·L-1,氯化镁5.98g·L-1,硫酸钠3.24g·L-1,氯化钙1.8g·L-1,氯化钾0.55g·L-1,碳酸钠0.16g·L-1,溴化钾0.08g·L-1,氯化锶0.034g·L-1,硼酸0.022g·L-1,硅酸钠0.004g·L-1,氟化钠0.0024g·L-1,硝酸钠0.0016g·L-1,磷酸氢二钠0.008g·L-1,琼脂15.0g·L-1,25℃下,pH为7.6±0.2。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水螺旋藻-藻际细菌共生体系的构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鸿武,汪鲁,曲克明,崔正国,王斌,丁任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