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5263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监测装置,包括安装底板、入土锥和固定环台,所述安装底板下侧设置有所述入土锥,所述入土锥内设简易压力传感器,所述安装底板上侧中心设置有所述固定环台,所述固定环台上端设置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内侧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上端设置有观测板,所述观测板下侧一端设置有卡固座,所述卡固座上成型有固定孔,所述固定环台内侧底部设置有定位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土锥并内设简易压力传感器,便于保持装置稳定而且判断局部沉降裂纹、缝隙,便于确定具体局部沉降点位,保证沉降监测的精准度,通过设置的定位传感器,可以将监测点的沉降数据和定位传感器发送到后台的位置信息进行匹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监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沉降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铁路路基是一种由多种材料组成的混合体,其沉降变形是由于土材料变形性能的特殊性、外载荷以及其他环境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大部分材料在受到小于破坏强度的外力作用时可以很快恢复并保持稳定,但土材料则不行,这也决定了铁路路基沉降的复杂性。通常来讲,导致铁路路基产生沉降的因素主要包括:(1)由于路基填土自重产生的压缩沉降;(2)地基受列车行驶动力作用而形成的固结沉降;(3)基床在铁路正常运行阶段的累积沉降。由于高速铁路的路基要求非常高,对于路基的长时间沉降需要长期进行监测,进而使得路基的沉降变化得到精准监测,保证路基的安全。现有的路基沉降监测装置在使用时,只是将装置固定在路基上,装置底侧为平面板状,通过整个平面板与地面相接,当平面板下方路基内部存在局部沉降或出现沉降裂纹、缝隙时,装置不能有效伸入到地基内,通过整个平面板与地面相接,当平面板下方路基内部存在局部沉降或出现沉降裂纹、缝隙时,整体的平面板无法及时下降,进而影响装置随着地基沉降的沉降监测精度。同时,现有的装置在使用时,多通过观测仪器对装置顶端观测板的垂直位移变化进行监测,只是对装置底板覆盖的区域整体沉降的监测,因监测采集到的信息是一块区域沉降整体效果所反馈出的,无法及时较早地检测出路基内部存在的局部沉降或出现的沉降裂纹、缝隙,进而无法及时对缺少对具体监测点的位置进行精准远端定位,影响后端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因此需要一种新型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监测装置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监测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路基沉降监测装置在使用时,只是将装置固定在路基上,装置底侧为平面板状,通过整个平面板与地面相接,当平面板下方路基内部存在局部沉降或出现沉降裂纹、缝隙时,装置不能有效伸入到地基内,整体的平面板无法及时下降,进而影响装置随着地基沉降的沉降监测精度的问题,以及现有的装置在使用时,多通过观测仪器对装置顶端观测板的垂直位移变化进行监测,只是对装置底板覆盖的区域整体沉降的监测,因监测采集到的信息是一块区域沉降整体效果所反馈出的,无法及时较早地检测出路基内部存在的局部沉降或出现的沉降裂纹、缝隙,缺少对监测点的位置进行精准远端定位,影响后端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的问题。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监测装置,包括安装底板、入土锥和固定环台,所述安装底板下侧设置有所述入土锥,所述入土锥内设简易压力传感器,所述安装底板上侧中心设置有所述固定环台,所述固定环台上端设置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内侧设置有一号固定杆,所述一号固定杆上端设置有二号固定杆,所述二号固定杆上端设置有观测板,所述观测板下侧一端设置有卡固座,所述卡固座上成型有固定孔,所述固定环台内侧底部设置有定位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环台两侧设置有配重卡固台,所述配重卡固台上侧成型有卡固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卡固槽可以方便配重块与所述配重卡固台进行卡固连接。所述紧固套环可以方便所述一号固定杆和所述二号固定杆的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入土锥上端成型有连接盘,所述安装底板与所述入土锥通过所述连接盘连接,所述安装底板与所述固定环台焊接,所述固定环台与所述固定套筒焊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底板可以通过所述入土锥与地基进行有效接触保证所述安装底板的固定牢固,并且在所述安装底板所覆盖区域下发生局部沉降,会使得所述简易压力传感器受感,所述固定环台通过所述固定套筒可以将所述一号固定杆进行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套筒内侧壁成型有螺纹槽,所述一号固定杆与所述固定套筒通过所述螺纹槽连接,所述固定环台内成型有插孔,所述插孔与所述一号固定杆插接,所述定位传感器与所述固定环台通过螺钉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螺纹槽可以方便所述一号固定杆与所述固定套筒进行连接,保证所述一号固定杆的稳定性,进而保证所述二号固定杆的稳定性。所述定位传感器可以对所述安装底板的位置及所述入土锥具体点位进行实时定位,并将所述简易压力传感器传出数据与所述入土锥具体位置对应统计,进而保证测量仪器对所述观测板沉降数据的精准监测,方便后台数据的统计。进一步的,所述一号固定杆上端外侧设置有紧固套环,所述一号固定杆与所述二号固定杆通过所述紧固套环连接,所述紧固套环与所述二号固定杆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二号固定杆与所述观测板焊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观测板垂直方向的位移变化可以通过测量仪器进行测量,进而监测出地基的沉降数据。进一步的,所述观测板与所述卡固座焊接,所述配重卡固台与所述安装底板焊接,所述配重卡固台上成型有固定螺栓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重块通过所述卡固槽和所述配重卡固台上的固定螺栓孔进行固定,保证所述安装底板的稳定性。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现有的路基沉降监测装置在使用时,只是将装置固定在路基上,装置底侧为平面板状,通过整个平面板与地面相接,当平面板下方路基内部存在局部沉降或出现沉降裂纹、缝隙时,装置不能有效伸入到地基内,整体的平面板无法及时下降,进而影响装置随着地基沉降的沉降监测精准度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入土锥、配重卡固台和卡固槽,使得安装底板可以通过入土锥伸入到地基内,并通过配重卡固台上固定的配重块可以使得安装底板有效固定在地基上,当安装底板所覆盖地基产生局部沉降或者裂缝孔隙,会通过对入土锥的牵引作用引导以及进而保证装置随着地基进行沉降,保证沉降监测的精准度;2、为解决现有的装置在使用时,多通过观测仪器对装置顶端整块观测板的垂直位移变化进行监测,而整块观测板反馈出的是整体的沉降效果,缺少对监测点的位置进行精准远端定位,影响后端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定位传感器,可以对安装底板的位置及入土锥具体点位进行实时定位,并将所述简易压力传感器传出数据与入土锥具体位置对应统计,使得观测仪器对装置进行沉降监测时,可以将监测点的沉降数据和定位传感器发送到后台的位置信息进行匹配,保证后端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精准性,确保了当路基产生局部沉降时,能够及时较早发现并确定具体位置。如果各入土锥的简易压力传感器所监测的压力存在显著的差异,则提示路基内部可能存在的局部沉降或出现的沉降裂纹、缝隙。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监测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中卡固座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固定环台和固定套筒的主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入土锥及简易压力传感器的放大图。图5是监测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安装底板;2、固定环台;3、固定套筒;4、入土锥;5、一号固定杆;6、紧固套环;7、二号固定杆;8、观测板;9、配重卡固台;10、卡固槽;11、卡固座;12、固定孔;13、插孔;14、定位传感器;15、螺纹槽;16、连接盘。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底板(1)、入土锥(4)和固定环台(2),所述安装底板(1)下侧设置有所述入土锥(4),所述入土锥内设简易压力传感器(17),所述安装底板(1)上侧中心设置有所述固定环台(2),所述固定环台(2)上端设置有固定套筒(3),所述固定套筒(3)内侧设置有一号固定杆(5),所述一号固定杆(5)上端设置有二号固定杆(7),所述二号固定杆(7)上端设置有观测板(8),所述观测板(8)下侧一端设置有卡固座(11),所述卡固座(11)上成型有固定孔(12),所述固定环台(2)内侧底部设置有定位传感器(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底板(1)、入土锥(4)和固定环台(2),所述安装底板(1)下侧设置有所述入土锥(4),所述入土锥内设简易压力传感器(17),所述安装底板(1)上侧中心设置有所述固定环台(2),所述固定环台(2)上端设置有固定套筒(3),所述固定套筒(3)内侧设置有一号固定杆(5),所述一号固定杆(5)上端设置有二号固定杆(7),所述二号固定杆(7)上端设置有观测板(8),所述观测板(8)下侧一端设置有卡固座(11),所述卡固座(11)上成型有固定孔(12),所述固定环台(2)内侧底部设置有定位传感器(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台(2)两侧设置有配重卡固台(9),所述配重卡固台(9)上侧成型有卡固槽(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筒(3)内侧壁成型有螺纹槽(15),所述固定环台(2)内成型有插孔(13),所述一号固定杆(5)与所述固定套筒(3)通过所述螺纹槽(15)连接,所述插孔(13)与所述一号固定杆(5)插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监测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伟时启博黄旭东肖燕财邱佩罗旭欣郑思源张宗义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