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长生物质热解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261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长生物质热解炉,该热解炉包括:用于盛装炭化原料的炭化炉,设置于炭化炉下方的加热仓,驱动炭化炉旋转的驱动装置,用于支撑炭化炉的固定支撑轮组和移动支撑轮组,炭化炉包括:内部贯通的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分别需要一组固定支撑轮组和一组移动支撑轮组进行支撑吗,可一次性在炭化炉内盛装更多的生物质原料进行热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长生物质热解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质热解炉,尤其涉及一种超长生物质热解炉。
技术介绍
生物质热解是通过热化学转换,将生物质转变成为木炭、液体和气体等低分子物质的过程,其中生物质热解技术是最有效利用生物质能源的途径。生物质热解是指在无氧或者限氧的条件下将生物质升温至550℃左右,使其主要转化为热解油和热解气的过程,而热解炉是生物质热解技术的关键。现有技术生产木炭及副产品所使用的生物质热解炉,炉体为单管炉,且该单管长度不宜过长,长度如果太长炉体本身挠度较大,容易产生变形,此炉形产量低、生产效率低,要达到高产量,需要在车间内安装多台生物质热解炉,整体占地面积大,所需的管路、生产工人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超长生物质热解炉。该热解炉包括:用于盛装炭化原料的炭化炉,设置于炭化炉下方的加热仓,驱动炭化炉旋转的驱动装置,用于支撑炭化炉的固定支撑轮组和移动支撑轮组,其中,炭化炉包括:内部贯通的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分别需要一组固定支撑轮组和一组移动支撑轮组进行支撑。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炉体与第二炉体外圆固设着的从动大齿轮分别与驱动装置上的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的啮合,减速电机驱动第二主动齿轮转动,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之间通过万向传动装置连接,保证第二主动齿轮与第一主动齿轮同步转动。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撑轮组支撑在炉体上设有从动大齿轮的一端,移动支撑轮组支撑在炉体上远离从动大齿轮的另一端。由于动力通过齿轮进行传递,越靠近齿轮的地方,炉体的同轴度越好,因此,将固定支撑轮组设置在靠近炉体上设有从动大齿轮的一端,具有补偿能力的移动支撑轮组设置炉体上在同轴度误差较大的远端。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撑轮组和移动支撑轮组均通过两侧的圆柱钢辊与炉体滚动接触,移动支撑轮组的可以通过设置在下方的滚动工字辊在导轨上移动,导轨的方向垂直于炭化炉的回转中心。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炉体上还设有排气管,排气管与第二炉体之间,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之间均通过密封装置连接,以保证炭化炉在回转时,内部可燃气体不会发生泄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炉体的进料端还设有炉盖,炉盖上设有供开炉时起吊用的吊环。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仓包括:天然气供气管,从天然气供气管上伸出,开口朝向炭化炉底部的若干燃烧口,用于包围燃烧口的防火罩,避免热量向外扩散,同时保护加热仓附近其它装置不会受到高温的炙烤,防火罩优先选用耐高温的耐火材料进行制造。进一步地,所述天然气供气管的还与可燃气体回流管路连通,可燃气体回流管路与冷凝器组的输出端连接,冷凝器组与排气管连通,加热启动阶段需要通过天然气供气管路提供天然气进行加热,当炉体内的生物质被加热至一定温度后,会释放出可燃的有机气体,将生成的可燃气体通过管路回接至供气管路,实现能量回收利用,此时可以关闭原有的天然气供气管路,只利用炉体内生成的气体对自身进行加热即可完成生物质的热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将两段单管炉体通过密封装置连接成一个超长的贯穿式炉,增加单次开炉的产能,密封装置不会传递扭矩,仅保证在转动时对接处的密封性能。分别在两个炉体的外圈上设置从动大齿轮,驱动装置上两个主动齿轮分别与之啮合,,并驱动炉体转动。两个主动齿轮之间通过万向传动装置补偿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之间的同轴误差,避免使用超长的一体式炉体而带来的扰度过大的问题。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各自使用一组固定支撑轮组和移动支撑轮组分别对炉体两端进行滚动支撑,其中固定支撑轮组设置在炉体上尽量靠近从动大齿轮的位置,而移动支撑轮组设置在炉体的另一端,可以补偿单个炉体制造的同轴误差,在原有的制造工艺条件下,允许使用更长的单个炉体进行对接,以进一步增加整个热解炉的长度,且不会增加单个炉体的制造安装难度与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热解炉的轴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热解炉的主视图。图中,1.炭化炉,2.冷凝器组,3.驱动装置,4.排气管,5.,6.固定支撑轮组,7.移动支撑轮组,8.加热仓,11.第一炉体,12.第二炉体,13.密封装置,14.从动大齿轮,15.吊环,16.炉盖,31.减速电机,32.第二主动齿轮,33.第一主动齿轮,34.万向传动装置,71.导轨,72.工字轮,81.燃烧口,82.可燃气体回流管路,83.天然气供气管,85.防火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至图2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示意了热解炉的整体结构及各部件的装配位置,该热解炉包括:用于盛装炭化原料的炭化炉1,设置于炭化炉1下方的加热仓8,驱动炭化炉1旋转的驱动装置3,用于支撑炭化炉1的固定支撑轮组6和移动支撑轮组7,其中,炭化炉1包括:内部贯通的第一炉体11和第二炉体12,第一炉体11和第二炉体12分别需要一组固定支撑轮组6和一组移动支撑轮组7进行支撑。所述第一炉体11与第二炉体12外圆固设着的从动大齿轮14分别与驱动装置3上的第一主动齿轮33和第二主动齿轮32的啮合,减速电机31驱动第二主动齿轮32转动,第一主动齿轮33和第二主动齿轮32之间通过万向传动装置34连接,保证第二主动齿轮32与第一主动齿轮33同步转动,所述第一炉体11的进料端还设有炉盖16,炉盖16上设有供开炉时起吊用的吊环15。图2示意了热解炉的炉体支撑部件及加热仓8的内部结构,所述固定支撑轮组6支撑在炉体上设有从动大齿轮14的一端,移动支撑轮组7支撑在炉体上远离从动大齿轮14的另一端,所述固定支撑轮组6和移动支撑轮组7均通过两侧的圆柱钢辊与炉体滚动接触,移动支撑轮组7的可以通过设置在下方的滚动工字辊72在导轨71上移动,导轨71的方向垂直于炭化炉1的回转中心;所述第二炉体12上还设有排气管4,排气管4与第二炉体12之间,第一炉体11和第二炉体12之间均通过密封装置13连接,以保证炭化炉1在回转时,内部可燃气体不会发生泄漏;所述加热仓8包括:天然气供气管83,从天然气供气管83上伸出,开口朝向炭化炉1底部的若干燃烧口81,用于包围燃烧口81的防火罩85,避免热量向外扩散,所述天然气供气管83的还与可燃气体回流管路82连通,可燃气体回流管路82与冷凝器组2的输出端连接,冷凝器组2与排气管4连通。工作原理:第一炉体11与第二炉体12通过仅起密封作用的密封装置13连接,第一炉体11与第二炉体12的外圆上还设置有从动大齿轮14,从动大齿轮14分别与驱动装置3中的第一主动齿轮33和第二主动齿轮32啮合,第一主动齿轮33和第二主动齿轮32之间通过万向传动装置34连接,第二主动齿轮32的另一端与减速电机31连接。第一炉体11与第二炉体12各自被支撑在固定支撑轮组6和移动支撑轮组7上,由于动力通过齿轮进行传递,越靠近齿轮的地方,炉体的同轴度越好,因此,将固定支撑轮组6设置在靠近炉体上设有从动大齿轮14的一端,具有补偿能力的移动支撑轮组7设置炉体上在同轴度误差较大的远端。当炉体转动时,远端的炉体可能会出现左右晃动的问题,此时,移动支撑轮组7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长生物质热解炉,其特征在于,该热解炉包括:用于盛装炭化原料的炭化炉(1),设置于炭化炉(1)下方的加热仓(8),驱动炭化炉(1)旋转的驱动装置(3),用于支撑炭化炉(1)的固定支撑轮组(6)和移动支撑轮组(7);/n其中,炭化炉(1)包括:内部贯通的第一炉体(11)和第二炉体(12),第一炉体(11)和第二炉体(12)分别需要一组固定支撑轮组(6)和一组移动支撑轮组(7)进行支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长生物质热解炉,其特征在于,该热解炉包括:用于盛装炭化原料的炭化炉(1),设置于炭化炉(1)下方的加热仓(8),驱动炭化炉(1)旋转的驱动装置(3),用于支撑炭化炉(1)的固定支撑轮组(6)和移动支撑轮组(7);
其中,炭化炉(1)包括:内部贯通的第一炉体(11)和第二炉体(12),第一炉体(11)和第二炉体(12)分别需要一组固定支撑轮组(6)和一组移动支撑轮组(7)进行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长生物质热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炉体(11)与第二炉体(12)外圆固设着的从动大齿轮(14)分别与驱动装置(3)上的第一主动齿轮(33)和第二主动齿轮(32)的啮合,减速电机(31)驱动第二主动齿轮(32)转动,第一主动齿轮(33)和第二主动齿轮(32)之间通过万向传动装置(34)连接,保证第二主动齿轮(32)与第一主动齿轮(33)同步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长生物质热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轮组(6)支撑在炉体上设有从动大齿轮(14)的一端,移动支撑轮组(7)支撑在炉体上远离从动大齿轮(14)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长生物质热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轮组(6)和移动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占军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杰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