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钻井固废生物降解装置及其集液收集再利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勘探钻井固废生物处理降解设施,具体来讲,涉及油气勘探钻井固废生物降解装置。
技术介绍
油气勘探常规钻井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水基固体废弃物,通常称为钻井固废,西南油气田的钻井固废产生量一般为每米进尺0.3~0.4m3。这些钻井固废主要由钻屑、清掏钻井液罐及方井产生的废弃渣泥、废弃钻井液、废水处置时产生的渣泥以及除砂除泥器脱出的固废等组成,具有组分复杂,固相含量高、有机物含量高、pH较高、粘附性强、色度深、有害重金属较低等特点,处置不当会造成较大的环境污染。水基钻井固废的生物处理土壤化利用已在川渝地区的西南油气田得到一定程度应用,同是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应用的方向。但由于钻井作业处于野外现场并且位置分散,加之钻井固废污染物含量较高,生物降解需较长时间,所以需在现场构建生物处理降解堆放池。为了使生物处理达到较好效果,需保持处理物处于一定的湿度范围(例如45~60%RH)。如果钻井固废含水率较高时,则需对生物降解堆放池中的处理物集液进行导流抽出。此集液含有生物降解菌珠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钻井固废生物降解装置,包括生物处理混合物层、清洁土壤层和植被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钻井固废生物降解装置还包括降解堆放池、防渗膜、集液汇集管以及导液管,其中,/n所述降解堆放池包括池壁以及池底,所述池底包括横向倾斜度为0.5~1.5%的沟槽、纵向朝向沟槽倾斜且倾斜度为2~3%的第一集液面、纵向朝向沟槽倾斜且倾斜度为2~3%的第二集液面;/n所述防渗膜覆盖在所述池底以及池壁上;/n所述生物处理混合物层被设置在所述降解堆放池中并通过所述防渗膜与所述池壁和池底隔绝接触;/n所述集液汇集管被安装在所述沟槽内并位于所述防渗膜上方,且所述集液汇集管的管壁上每隔5~10cm设置有至少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井固废生物降解装置,包括生物处理混合物层、清洁土壤层和植被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钻井固废生物降解装置还包括降解堆放池、防渗膜、集液汇集管以及导液管,其中,
所述降解堆放池包括池壁以及池底,所述池底包括横向倾斜度为0.5~1.5%的沟槽、纵向朝向沟槽倾斜且倾斜度为2~3%的第一集液面、纵向朝向沟槽倾斜且倾斜度为2~3%的第二集液面;
所述防渗膜覆盖在所述池底以及池壁上;
所述生物处理混合物层被设置在所述降解堆放池中并通过所述防渗膜与所述池壁和池底隔绝接触;
所述集液汇集管被安装在所述沟槽内并位于所述防渗膜上方,且所述集液汇集管的管壁上每隔5~10cm设置有至少1个孔径为0.5~1.5cm的第一穿孔;
所述导液管的一端在所述沟槽最低处与所述集液汇集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导液管的另一端高出生物降解堆放池的池面5~8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井固废生物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壁具有60~80%的倾斜度,且与所述池底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井固废生物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壁在平行于沟槽方向的长度大于与沟槽相交方向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井固废生物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膜由防渗系数小于1×10-10cm/s的无纺土工布和/或高密度聚乙烯土工布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井固废生物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汇集管的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辉,陈立荣,何天鹏,蒋学彬,张敏,干汉川,刘汉军,闫瑞景,李盛林,徐梓培,文炜涛,张薇,吴思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