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厢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4905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梯轿厢座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梯轿厢座椅技术领域,电梯轿厢座椅,包括轿厢体、座椅板、连接件以及折叠杆件,座椅板设有两个并对称排布于轿厢体内壁左右两侧中下方,且连接件设有四个并分别位于两个座椅板左右两侧靠后侧边缘位置,折叠杆件设有四个并分别位于两个座椅板下方左右两侧边缘;座椅板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嵌入有软垫,软垫上表面开设有至少五个均匀分布的圆孔,每个圆孔内均嵌入有弹簧,且弹簧顶部固定有按摩珠,按摩珠平行于圆孔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方便折叠收缩轿厢座椅/提高使用者使用座椅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轿厢座椅
本技术涉及电梯轿厢座椅
,尤其是涉及电梯轿厢座椅。
技术介绍
座椅是一种有靠背、有的还有扶手的坐具。古代席地而坐,原没有椅子,“椅”本是木名,常规的轿厢座椅,在无需使用时,不仅霸占轿厢内的空间,并且不好收缩折叠起来,进而导致电梯内人多时,可活动空间大大缩小,再是,一般的轿厢座椅因材质较硬而导致坐起来不够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目前轿厢座椅不好折叠和座椅太硬不够舒适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电梯轿厢座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梯轿厢座椅,包括轿厢体、座椅板、连接件以及折叠杆件,所述座椅板设有两个并对称排布于轿厢体内壁左右两侧中下方,且所述连接件设有四个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座椅板左右两侧靠后侧边缘位置,所述折叠杆件设有四个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座椅板下方左右两侧边缘;所述座椅板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内嵌入有软垫,所述软垫上表面开设有至少五个均匀分布的圆孔,每个所述圆孔内均嵌入有弹簧,且所述弹簧顶部固定有按摩珠,所述按摩珠平行于圆孔上方;所述折叠杆件包括第一斜杆、第二斜杆、软轴以及竖板,且所述第一斜杆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折叠杆件前面上方,所述第二斜杆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第一斜杆前面上方,且所述软轴弹性连接于第一斜杆和第二斜杆之间,所述竖板垂直焊接于折叠杆件后面。优选的,所述座椅板上方左右两侧边缘中间均垂直固定有立板,两个所述立板上表面均通过粘合剂粘接有垫片,且所述立板凸出于座椅板大约3cm。优选的,所述座椅板下方左右两侧边缘中部靠前方均垂直焊接有立块,所述立块外壁下方开设有通孔。优选的,所述第二斜杆远离第一斜杆的一端通过插入转轴在通孔内并与立块转动连接,且所述折叠杆件通过第一斜杆、第二斜杆以及立块与座椅板转动连接。优选的,四个所述连接件均包括安装板和转杆,且所述安装板垂直焊接于连接件后面,所述转杆设有两根并分别从左至右贯穿于四个所述连接件与座椅板相接处,且所述连接件通过转杆与座椅板上下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后面和竖板后面均通过螺丝与轿厢体内壁固定连接,且所述座椅板通过连接件和折叠杆件与轿厢体内壁连接为一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使用者直接坐在座椅板上,而其中的软垫能够有效加强座椅板的柔软度,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并且每当使用者坐下来时,按摩珠表面与使用者的臀部直接接触,这样能够增加按摩珠的弹性,同时也能够起到按摩使用者臀部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性,并且有效缓解使用者的疲劳程度;使用者将第一斜杆向上转动,并呈垂直状,再将第二斜杆通过转轴向上转动,并同样呈垂直状,而其中的软轴能够起到增加第一斜杆和第二斜杆之间连接性和弹性空间的作用,再将座椅板通过转杆与连接件转动连接,向上转动并呈垂直状,同时也将座椅板的表面贴合在轿厢体的内壁即可,这样便可以将座椅板折叠收缩起来,不仅不占空间,同时也有效扩大人们在轿厢体内的活动空间。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的座椅板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座椅板A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座椅板和折叠杆件侧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座椅板;101-凹槽;102-软垫;103-立板;104-垫片;105-立块;106-通孔;107-圆孔;108-弹簧;109-按摩珠;2-连接件;201-安装板;202-转杆;3-轿厢体;4-折叠杆件;401-第一斜杆;402-第二斜杆;403-软轴;404-竖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梯轿厢座椅,包括轿厢体3、座椅板1、连接件2以及折叠杆件4,座椅板1设有两个并对称排布于轿厢体3内壁左右两侧中下方,且连接件2设有四个并分别位于两个座椅板1左右两侧靠后侧边缘位置,折叠杆件4设有四个并分别位于两个座椅板1下方左右两侧边缘,四个连接件2均包括安装板201和转杆202,且安装板201垂直焊接于连接件2后面,转杆202设有两根并分别从左至右贯穿于四个连接件2与座椅板1相接处,且连接件2通过转杆202与座椅板1上下转动连接,将四个连接件2分别放置在座椅板1的左右两侧后方边缘位置,再将转杆202贯穿在四个连接件2与两个座椅板1的相接处,这样便可以使得座椅板1通过转杆202与连接件2上下转动连接,这样方便使用者将座椅板1在轿厢内通过与折叠杆件4配合进行上下转动折叠;本技术实施例中座椅板1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凹槽101,且凹槽101内嵌入有软垫102,软垫102上表面开设有至少五个均匀分布的圆孔107,每个圆孔107内均嵌入有弹簧108,且弹簧108顶部固定有按摩珠109,按摩珠109平行于圆孔107上方,通过座椅板1上凹槽101内的软垫102,使用者在使用座椅板1时,臀部直接坐在座椅板1上,而其中的软垫102能够有效加强座椅板1的柔软度,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并且通过每个圆孔107内的弹簧108和按摩珠109,每当使用者坐下来时,按摩珠109表面与使用者的臀部直接接触,并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弹簧108向圆孔107内压缩,这样能够增加按摩珠109的弹性,同时也能够起到按摩使用者臀部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性,并且有效缓解使用者的疲劳程度;本技术实施例中折叠杆件4包括第一斜杆401、第二斜杆402、软轴403以及竖板404,且第一斜杆401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折叠杆件4前面上方,第二斜杆402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第一斜杆401前面上方,且软轴403弹性连接于第一斜杆401和第二斜杆402之间,竖板404垂直焊接于折叠杆件4后面,座椅板1下方左右两侧边缘中部靠前方均垂直焊接有立块105,立块105外壁下方开设有通孔106,第二斜杆402远离第一斜杆401的一端通过插入转轴在通孔106内并与立块105转动连接,且折叠杆件4通过第一斜杆401、第二斜杆402以及立块105与座椅板1转动连接,安装板201后面和竖板404后面均通过螺丝与轿厢体3内壁固定连接,且座椅板1通过连接件2和折叠杆件4与轿厢体3内壁连接为一体,使用者将折叠杆件4中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电梯轿厢座椅,包括轿厢体(3)、座椅板(1)、连接件(2)以及折叠杆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板(1)设有两个并对称排布于轿厢体(3)内壁左右两侧中下方,且所述连接件(2)设有四个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座椅板(1)左右两侧靠后侧边缘位置,所述折叠杆件(4)设有四个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座椅板(1)下方左右两侧边缘;/n所述座椅板(1)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凹槽(101),且所述凹槽(101)内嵌入有软垫(102),所述软垫(102)上表面开设有至少五个均匀分布的圆孔(107),每个所述圆孔(107)内均嵌入有弹簧(108),且所述弹簧(108)顶部固定有按摩珠(109),所述按摩珠(109)平行于圆孔(107)上方;/n所述折叠杆件(4)包括第一斜杆(401)、第二斜杆(402)、软轴(403)以及竖板(404),且所述第一斜杆(401)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折叠杆件(4)前面上方,所述第二斜杆(402)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第一斜杆(401)前面上方,且所述软轴(403)弹性连接于第一斜杆(401)和第二斜杆(402)之间,所述竖板(404)垂直焊接于折叠杆件(4)后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梯轿厢座椅,包括轿厢体(3)、座椅板(1)、连接件(2)以及折叠杆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板(1)设有两个并对称排布于轿厢体(3)内壁左右两侧中下方,且所述连接件(2)设有四个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座椅板(1)左右两侧靠后侧边缘位置,所述折叠杆件(4)设有四个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座椅板(1)下方左右两侧边缘;
所述座椅板(1)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凹槽(101),且所述凹槽(101)内嵌入有软垫(102),所述软垫(102)上表面开设有至少五个均匀分布的圆孔(107),每个所述圆孔(107)内均嵌入有弹簧(108),且所述弹簧(108)顶部固定有按摩珠(109),所述按摩珠(109)平行于圆孔(107)上方;
所述折叠杆件(4)包括第一斜杆(401)、第二斜杆(402)、软轴(403)以及竖板(404),且所述第一斜杆(401)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折叠杆件(4)前面上方,所述第二斜杆(402)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第一斜杆(401)前面上方,且所述软轴(403)弹性连接于第一斜杆(401)和第二斜杆(402)之间,所述竖板(404)垂直焊接于折叠杆件(4)后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板(1)上方左右两侧边缘中间均垂直固定有立板(103),两个所述立板(1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宏辉丁先星
申请(专利权)人:塔库米电梯技术服务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