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上料分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4807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塞上料分料装置,用于对活塞进行上料以及分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设置且用于放置活塞的传送带以及分料装置,所述分料装置包括能够进行竖直方向运动且沿传送带运送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气缸、第二气缸,以及与第一气缸的移动端固定连接且用于阻挡活塞横向运动的第一阻挡部、与第二气缸的移动端固定连接且用于阻挡活塞横向运动的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一个活塞的外径;实现了活塞分料的自动化,减少了人工参与,提高了分料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塞上料分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活塞
,具体涉及一种活塞上料分料装置。
技术介绍
活塞是汽车发动机中的重要组成部件。现有技术中,活塞的分料需人工参与,分料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活塞上料分料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活塞上料分料装置,用于对活塞进行上料以及分料,包括横向设置且用于输送活塞的传送带以及分料装置,所述分料装置包括能够进行竖直方向运动且沿传送带运送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气缸、第二气缸,以及与第一气缸的移动端固定连接且用于阻挡活塞横向运动的第一阻挡部、与第二气缸的移动端固定连接且用于阻挡活塞横向运动的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一个活塞的外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阻挡部为固设在第一气缸的移动端底面两侧的第一阻挡杆,所述第一阻挡杆的间距小于活塞的外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阻挡部为固设在第二气缸的移动端底面两侧的第二阻挡杆,所述第二阻挡杆的间距小于活塞的外径。进一步地,所述分料装置还包括固设在传送带侧面的分料支架,所述第一气缸的固定端和第二气缸的固定端均与分料支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前导向装置,所述前导向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传送带两侧的前导向杆以及沿传送带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双向气缸,所述前导向杆分别与第一双向气缸的两个移动端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后导向装置,所述后导向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传送带两侧的后导向杆、沿传送带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双向气缸以及能够沿横向运动且用于使活塞停止运动的止推杆,所述后导向杆分别与第二双向气缸的两个移动端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红外检测装置,所述第一红外检测装置设置在传送带的两侧且位于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沿传送带的输送方向上设置能够上下运动的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配合传送带的输送作用,第二阻挡部向下移动能够将活塞停止在第二阻挡部的一侧,第一阻挡部向下移动能够将一个活塞分割在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之间,第二阻挡部向上移动能够使被分离的单个活塞移动至下一个工序,实现了活塞分料的自动化,减少了人工参与,提高了分料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气缸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气缸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前导向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如图1-5所示,一种活塞上料分料装置,用于对活塞1进行上料以及分料,包括横向设置且用于输送活塞的传送带10以及分料装置,所述分料装置包括能够进行竖直方向运动且沿传送带运送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气缸20、第二气缸30,以及与第一气缸的移动端固定连接且用于阻挡活塞横向运动的第一阻挡部、与第二气缸的移动端固定连接且用于阻挡活塞横向运动的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一个活塞的外径。活塞从传送带的一端上料,经过第一阻挡部后,被第二阻挡部挡在一侧,第一阻挡部向下移动,挡住其他活塞,此时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之间只有一个活塞,之后第二阻挡部升起,在传送带的带动下,单个活塞被运送至下一个工序,完成活塞的分料。如图1和2所示,所述第一阻挡部为固设在第一气缸的移动端底面两侧的第一阻挡杆21,所述第一阻挡杆的间距小于活塞1的外径;所述第二阻挡部为固设在第二气缸的移动端底面两侧的第二阻挡杆31,所述第二阻挡杆的间距小于活塞1的外径。所述第一阻挡杆共有两个,第二阻挡杆共有两个,所述第一阻挡杆之间的间距小于活塞的外径,所述第二阻挡杆之间的间距小于活塞的外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均为滑台气缸,其具有移动端和固定端,所述第一阻挡杆与第一气缸的移动端固定连接,第一气缸的移动端能够带动第一阻挡杆上下运动,第二气缸的移动端能够带动第二阻挡杆上下运动,第一气缸、第一阻挡杆、第二气缸、第二阻挡杆以及传送带的配合,能够完成活塞的分料。如图2-4所示,所述分料装置还包括固设在传送带侧面的分料支架22,所述第一气缸20的固定端和第二气缸30的固定端均与分料支架固定连接。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固定端朝上,且移动端朝下;上部的固定端与分料支架固定连接,且移动端能够上下运动。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还包括前导向装置40,所述前导向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传送带两侧的前导向杆42以及沿传送带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双向气缸41,所述前导向杆分别与第一双向气缸的两个移动端固定连接。前导向杆沿着传送带的输送方向延伸,其用于为活塞进行导向,且两个前导向杆的间距可以通过第一双向气缸进行调节。如图1和2所示,还包括后导向装置50,所述后导向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传送带两侧的后导向杆52、沿传送带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双向气缸51以及能够沿横向运动且用于使活塞停止运动的止推杆53,所述后导向杆分别与第二双向气缸的两个移动端固定连接。当单个活塞被分离出来后,传送带将活塞运动至两个后导向杆之间,并被止推杆顶住,停止横向的位移,两个后导向杆相互靠近,与活塞的侧边顶紧接触,完成活塞的定位,此时可用夹爪或者吸盘将活塞夹取并输送至其他工位,活塞的定位有利于夹取的效率,避免空夹取现象的出现;止推杆可以进行横向位置调节,以此确定活塞停止的位置。如图2所示,还包括第一红外检测装置60,所述第一红外检测装置设置在传送带10的两侧且位于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之间。第一红外检测装置能够检测到此时是否有单个活塞被分离出来。本技术还包括第二红外检测装置61,第二红外检测装置能够在活塞被夹取前判断是否存在活塞需要被夹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塞上料分料装置,用于对活塞(1)进行上料以及分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设置且用于输送活塞的传送带(10)以及分料装置,所述分料装置包括能够进行竖直方向运动且沿传送带运送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气缸(20)、第二气缸(30),以及与第一气缸的移动端固定连接且用于阻挡活塞横向运动的第一阻挡部、与第二气缸的移动端固定连接且用于阻挡活塞横向运动的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一个活塞的外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塞上料分料装置,用于对活塞(1)进行上料以及分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设置且用于输送活塞的传送带(10)以及分料装置,所述分料装置包括能够进行竖直方向运动且沿传送带运送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气缸(20)、第二气缸(30),以及与第一气缸的移动端固定连接且用于阻挡活塞横向运动的第一阻挡部、与第二气缸的移动端固定连接且用于阻挡活塞横向运动的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一个活塞的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上料分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部为固设在第一气缸的移动端底面两侧的第一阻挡杆(21),所述第一阻挡杆的间距小于活塞(1)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上料分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挡部为固设在第二气缸的移动端底面两侧的第二阻挡杆(31),所述第二阻挡杆的间距小于活塞(1)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上料分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秀峰张青松程从科朱世明陈水林蒋炬峰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安帝技益精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