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4481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用平台,该平台包括:底盘组件以及支撑组件;其中,所述底盘组件包括铰接的第一底盘及第二底盘;其中,所述第一底盘及所述第二底盘中的一个底盘设置有驱动轮组件;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平台,以及将所述支撑平台分别与所述第一底盘及所述第二底盘连接的调整组件。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底盘铰接的方式,使得底盘可以更好的适应地面的变化,同时支撑平台通过调整组件将承载的物品的重力传递到每个底盘上,改变了底盘的受力,使得底盘可以更好的适应地面,降低了底盘翘起或受力过重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用平台
本技术涉及到物流
,尤其涉及到一种通用平台。
技术介绍
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物流行业也在往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以提高货物存储调度的效率。在物流仓库中,通常采用无人搬运车对货物进行搬运,但是无人搬运车在搬运时,会搬运不同重量的货物,而无人搬运车采用的常规的弹簧调整底盘,对地面的适应能力有限,难以调和无人搬运车自重较轻和载重较大的情况,容易出现空车身载翘起、重载驱动力不足而打滑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通用平台。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用平台,该平台包括:底盘组件以及支撑组件;其中,所述底盘组件包括铰接的第一底盘及第二底盘;其中,所述第一底盘及所述第二底盘中的一个底盘设置有驱动轮组件;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平台,以及将所述支撑平台分别与所述第一底盘及所述第二底盘连接的调整组件。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底盘铰接的方式,使得底盘可以更好的适应地面的变化,同时支撑平台通过调整组件将承载的物品的重力传递到每个底盘上,改变了底盘的受力,使得底盘可以更好的适应地面,降低了底盘翘起或受力过重的情况。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调整组件为连杆组件,且所述连杆组件与所述支撑平台组成四连杆机构。通过四连杆机构改善支撑平台的平稳性。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调整组件包括第一调整组件及第二调整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调整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底盘的第一支撑柱,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的第二支撑柱,且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铰接;所述第二调整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底盘的第三支撑柱,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的第四支撑柱,以及第五支撑柱,其中,所述第三支撑柱及所述第四支撑柱分别与所述第五支撑柱的两端一一对应铰接。通过支撑柱的对应配合,改善了支撑平台的平稳性。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调整组件及所述第二调整组件的长度相等。使得支撑平台保持更可靠的平稳性。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调整组件与所述第二调整组件相对所述第一底盘与所述第二底盘转动的轴线对称。改善了第一底盘与第二底盘的受力效果。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调整组件与所述第二调整组件之间的间距随着支撑平台支撑重量的增大而逐渐缩小。调整两个底盘之间的受力,改善通用平台的稳定性。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调整组件的第一支撑柱可相对所述支撑平台滑动并可锁定在设定位置;所述第一调整组件的第二支撑柱可相对所述第一底盘滑动并可锁定在设定位置。从而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底盘的受力情况。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底盘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支撑柱配合的第一装配孔,所述多个第一装配孔沿所述第一底盘与第二底盘的排列方向呈单排排列;所述支撑平台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二支撑柱配合的第二装配孔,所述多个第二装配孔与所述多个第一装配孔一一对应设置。通过装配孔与支撑柱的配合实现对支撑平台与底盘的支撑调整。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调整组件的第三支撑柱可相对所述支撑平台滑动并可锁定在设定位置;所述第二调整组件的第四支撑柱可相对所述第二底盘滑动并可锁定在设定位置。通过滑动的方式实现调整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二支撑组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底盘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三支撑柱配合的第三装配孔,所述多个第三装配孔沿所述第一底盘与第二底盘的排列方向呈单排排列;所述支撑平台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四支撑柱配合的第四装配孔,所述多个第四装配孔与所述多个第三装配孔一一对应设置。通过装配孔与支撑柱的配合实现对支撑平台与底盘的支撑调整。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底盘上设置有第一万向轮组件,所述第二底盘上设置有第二万向轮组件;且所述第一万向轮组件及所述第二万向轮组件分列在所述驱动轮组件的两侧。通过万向轮实现运行,以及方向的调整。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万向轮组件包括第一平衡梁以及与所述第一平衡梁的两端转动连接的两个第一万向轮;其中,所述第一平衡梁与所述第一底盘转动连接;和/或,所述第二万向轮组件包括第二平衡梁以及与所述第二平衡梁的两端转动连接的两个第二万向轮。提高了与地面的适应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用平台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用平台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底盘的受力分析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用平台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用平台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首先说明一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用平台的应用场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用平台应用于物流仓库中的转运货物,在使用时,将货物放置到通用平台上,通过通用平台将货物从地点A转运到地点B,其中,地点A及地点B表示物流仓库中的两个不同的地点位置,如存储点、装卸点等。通用平台在进行转运时,可能会受到地面起伏的影响,为了更好的适应地面的起伏,改善通用平台的受力,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用平台。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以及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参考图1及图2,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用平台的侧视图。图2示例出了通用平台的分解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用平台包含两部分:支撑组件20以及底盘组件10。其中,支撑组件20用于承载货物,而底盘组件10用于支撑支撑组件20,并且底盘组件10用于在地面上进行行走。下面结合附图分别对通用平台的两部分分别进行说明。继续参考图1及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底盘组件10包括两部分:第一底盘11及第二底盘12,由图1可以看出,第一底盘11与第二底盘12铰接连接,以实现相对转动;第一底盘11与第二底盘12可组成类似合页的结构,在未发生转动时,第一底盘11与第二底盘12组成一个平整的底盘,如图1中所示;在第一底盘11与第二底盘12相对转动,如图1中所示的双向弧形箭头所示的方向,第一底盘11与第二底盘12可以形成“Λ”形,当然也可反向转动形成V形。一并参考图2,第一底盘11与第二底盘12均为半圆形的底盘,第一底盘11与第二底盘12拼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圆形的底盘,第一底盘11与第二底盘12相对的侧边通过穿设的销轴实现第一底盘11与第二底盘12铰接,如图2中所示,第一底盘11具有一个凹陷的缺口(图中未标示),第二底盘12具有插入到该缺口中的凸起(图中未标示),销轴穿过缺口的侧壁及凸起,将第一底盘11与第二底盘12拼接到一起。应当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具体限定第一底盘11与第二底盘12的具体形状,图2中的第一底盘11与第二底盘12的形状仅为一个具体的示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组件以及支撑组件;其中,/n所述底盘组件包括铰接的第一底盘及第二底盘;其中,所述第一底盘及所述第二底盘中的一个底盘设置有驱动轮组件;/n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平台,以及将所述支撑平台分别与所述第一底盘及所述第二底盘连接的调整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组件以及支撑组件;其中,
所述底盘组件包括铰接的第一底盘及第二底盘;其中,所述第一底盘及所述第二底盘中的一个底盘设置有驱动轮组件;
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平台,以及将所述支撑平台分别与所述第一底盘及所述第二底盘连接的调整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为连杆组件,且所述连杆组件与所述支撑平台组成四连杆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包括第一调整组件及第二调整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调整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底盘的第一支撑柱,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的第二支撑柱,且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铰接;
所述第二调整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底盘的第三支撑柱,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的第四支撑柱,以及第五支撑柱,其中,所述第三支撑柱及所述第四支撑柱分别与所述第五支撑柱的两端一一对应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组件及所述第二调整组件的长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组件与所述第二调整组件为间距可调的调整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组件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玉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极智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