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车传感器集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4405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9:46
本申请公开一种无人车传感器集成装置,涉及无人车、无人驾驶或自动驾驶技术领域。无人车传感器集成装置包括筒座、中间体、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中间体设置于筒座内且与筒座连接,中间体与筒座同轴设置;第一传感器和多个第二传感器安装于中间体,多个第二传感器围绕第一传感器呈阵列设置。无人车传感器集成装置能够降低传感器装配的复杂性,提升各个传感器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提高传感器安装的通用性和扩展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人车传感器集成装置
本申请涉及无人车、无人驾驶或自动驾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人车传感器集成装置。
技术介绍
自动驾驶感知需要多种传感器进行融合,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被分散安装在车身的各个位置,多种误差造成了各个传感器相对位置和理论设计偏差过大,增加了传感器标定的难度和感知位置的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的无人车传感器集成装置,能够降低传感器装配的复杂性,提升各个传感器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提高传感器安装的通用性和扩展性。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人车传感器集成装置,无人车传感器集成装置包括筒座、中间体、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中间体设置于筒座内且与筒座连接,中间体与筒座同轴设置;第一传感器和多个第二传感器安装于中间体,多个第二传感器围绕第一传感器呈阵列设置。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传感器和多个第二传感器均集成地安装在中间体上,不仅减少了装配工序和时间,而且无需制作多个用于安装传感器的支架去匹配车身造型,使得传感器的通用性和拓展性得到增强,能够快速应对新传感器方案的迭代。中间体与筒座同轴配合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车传感器集成装置(10),其特征在于:/n所述无人车传感器集成装置(10)包括筒座(100)、中间体(200)、第一传感器(400)和第二传感器(500);/n所述中间体(200)设置于所述筒座(100)内且与所述筒座(100)连接,所述中间体(200)与所述筒座(100)同轴设置;/n所述第一传感器(400)和多个所述第二传感器(500)安装于所述中间体(200),多个所述第二传感器(500)围绕所述第一传感器(400)呈阵列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车传感器集成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人车传感器集成装置(10)包括筒座(100)、中间体(200)、第一传感器(400)和第二传感器(500);
所述中间体(200)设置于所述筒座(100)内且与所述筒座(100)连接,所述中间体(200)与所述筒座(100)同轴设置;
所述第一传感器(400)和多个所述第二传感器(500)安装于所述中间体(200),多个所述第二传感器(500)围绕所述第一传感器(400)呈阵列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车传感器集成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感器(400)位于所述筒座(100)外,所述第二传感器(500)位于所述筒座(100)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车传感器集成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座(100)包括筒体(110)和筒盖(120);
所述筒体(110)的内壁形成有连接台阶(112),所述中间体(200)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连接台阶(112);
所述筒盖(120)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筒体(1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车传感器集成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盖(120)设置有供所述第一传感器(400)露出的第一开孔;
所述筒体(110)的侧壁开设有用于安装透明防护件(600)的第二开孔(114),多个所述第二开孔(114)与多个所述第二传感器(500)一一对应地阵列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车传感器集成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体(200)包括基板(210)和安装台(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学强
申请(专利权)人: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