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洪亮专利>正文

一种筷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381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筷子,其包括有一前筷体和一后筷体,后筷体的前端部分形成有具有空腔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内表面形成有内螺纹,前筷体的后端部分形成有与第一连接部匹配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外表面形成有与第一连接部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第二连接部置入第一连接部并外螺纹螺合于内螺纹,实现前筷体与后筷体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可相螺合的前筷体和后筷体组成,不使用时,可将前筷体和后筷体分离,减少筷子的长度,以便于携带,就餐使用时,螺合前筷体和后筷体,即可组成正常长度的筷子使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餐桌用具,尤其是指一种筷子
技术介绍
筷为国人最常用的餐桌用具之一,常见的筷子为一对长形柱状体,可采用金属材料、木质材料、竹质材料、塑料等等制成。随着人们外出就餐成为一种经常的现象,在外饮食的卫生问题显得更为重要,目前,在外就餐多使用竹制或木制的一次性筷子作为餐具。虽然一次性筷子具有简捷方便的优点,但筷子在制造的过程中大都会使用漂白剂进行漂白,甚至,在一次性筷子上添加防腐剂以防止筷子潮湿发霉,这使得筷子上残留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长期使用会对人体造成损害。此外,一次性筷子用完即丢弃,制造大量的垃圾,对卫生环境造成污染,且,一次性筷子以木材或竹材为原材料,极易造成树林、竹林的过度垦伐,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的威胁。故,人们越来约趋向于自带筷子以备外出就餐之用,但一般的筷子长度较长,不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常见的筷子所存在的携带不便的缺点,提供一种携带方便的筷子。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筷子,包括有一前筷体和一后筷体,所述后筷体的前端部分或所述前筷体的后端部分形成有具有空腔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表面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前筷体的后端部分或所述后筷体的前端部分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匹配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第二连接部置入所述第一连接部并外螺纹螺合于内螺纹,实现所述前筷体与所述后筷体的固定连接。上述筷子中,所述前筷体的前端部分环绕形成有至少一个凹槽。相比于常见的筷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筷子由可相螺合的前筷体和后筷体组成,不使用时,可将前筷体和后筷体分离,减少筷子的长度,以便于携带,就餐使用时,螺合前筷体和后筷体,即可组成正常长度的筷子使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筷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筷子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所公开的筷子包括有一前筷体10和一后筷体12,其中,后筷体12的前端部分形成有具有空腔的第一连接部120,第一连接部120的内表面形成有内螺纹122,前筷体10的后端部分形成有与第一连接部120匹配的第二连接部100,第二连接部100的外表面形成有与第一连接部120的内螺纹122相配合的外螺纹102,第二连接部100置入第一连接部120并外螺纹102螺合于内螺纹122,从而实现前筷体10与后筷体12的固定连接。人们外出就餐时,可将筷子的前筷体10和后筷体12分离,减少筷子的长度,从而便于携带,就餐时,将前筷体10和后筷体12螺合即可成正常的筷子使用,其使用极为方便。前筷体10的前端部分环绕形成有多个凹槽104,以使使用者可更为轻易的夹牢食物,或夹牢诸如豆子之类的较难夹起的食物。参考图2所示,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筷子包括有一前筷体14和一后筷体16,其中,前筷体14的后端部分形成有具有空腔的第一连接部140,第一连接部140的内表面形成有内螺纹142,后筷体16的前端部分形成有与第一连接部140匹配的第二连接部160,第二连接部160的外表面形成有与第一连接部140的内螺纹142相配合的外螺纹162,第二连接部160置入第一连接部140并外螺纹162螺合于内螺纹142,从而实现前筷体14与后筷体16的固定连接。前筷体14的前端部分环绕形成有多个凹槽14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筷子包括有一前筷体和一后筷体,所述后筷体的前端部分或所述前筷体的后端部分形成有具有空腔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表面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前筷体的后端部分或所述后筷体的前端部分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匹配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第二连接部置入所述第一连接部并外螺纹螺合于内螺纹,实现所述前筷体与所述后筷体的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筷子包括有一前筷体和一后筷体,所述后筷体的前端部分或所述前筷体的后端部分形成有具有空腔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表面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前筷体的后端部分或所述后筷体的前端部分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匹配的第二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洪亮
申请(专利权)人:周洪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