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生儿胃管末端防压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3699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生儿胃管末端防压保护套,保护套整体呈类橄榄球状,由软硅胶制成,包括充气囊、水袋囊及胃管末端套囊,充气囊位于上部;水袋囊位于下部,其内充水,且下外表面有一圆形的凸点块以防滑;充气囊和水袋囊一端上下吻合,另一端将胃管末端套囊包裹其间,胃管末端套囊一端开口为胃管末端入口,其上覆盖左右魔术贴,左右魔术贴中间开有胃管入口,保护套侧面开有侧胃管末端入口,入口上下内壁分别连接侧魔术贴的毛面和勾面。胃管末端套囊内壁附着0.5%碘伏消毒湿巾。使用时将胃管末端穿过魔术贴,继续插进胃管末端套囊内,再按压紧魔术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可防止患儿被胃管末端硌伤,亦可预防胃管末端被感染,从而防止新生儿被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生儿胃管末端防压保护套
本技术涉及医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生儿胃管末端防压保护套,既可以防止患儿被胃管末端硌伤,亦可以预防感染,属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是收治危重新生儿的集中病室,而留置胃管技术在重症监护室亦被普遍应用,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治疗措施。有研究(杨童玲,张玉侠,胡晓静等.新生儿留置胃管末端病原体临床监测与分析[J].上海护理,2013,13(2):9-11.)发现住院新生儿胃管留置3天后胃管末端能培养出多种细菌,如鲍曼不动杆菌(5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4%)、大肠埃希菌(4.9%)、金黄色葡萄球菌(4.9%)、阴沟肠杆菌(8.9%)、肺炎克雷伯杆菌(3.3%)、白念珠菌(1.6%)、铜绿假单胞菌(1.6%),严重威胁着患儿的生命安全,刘凤淑等(刘凤淑,马静.肠内营养病人胃管口带菌状况分析[J].场内与肠外营养,2008,15(5):310,314.)研究发现在胃管末端用碘伏纱布包裹能有效降低胃管口细菌污染。尽管如此,目前临床上仍未采取一种有效方法减少胃管末端细菌污染,胃管在鼻饲食物或药物后直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生儿胃管末端防压保护套,其特征在于,保护套整体呈类橄榄球状,主要包括充气囊、水袋囊和胃管末端套囊,充气囊位于保护套上部,其内充满气体;水袋囊位于保护套下部,其内充水,充气囊和水袋囊一端上下吻合,另一端将胃管末端套囊包裹于其间,胃管末端套囊一端开口为胃管末端入口,胃管末端套囊内壁连接消毒内衬,胃管末端穿过胃管末端入口紧插进胃管末端套囊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生儿胃管末端防压保护套,其特征在于,保护套整体呈类橄榄球状,主要包括充气囊、水袋囊和胃管末端套囊,充气囊位于保护套上部,其内充满气体;水袋囊位于保护套下部,其内充水,充气囊和水袋囊一端上下吻合,另一端将胃管末端套囊包裹于其间,胃管末端套囊一端开口为胃管末端入口,胃管末端套囊内壁连接消毒内衬,胃管末端穿过胃管末端入口紧插进胃管末端套囊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胃管末端防压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末端入口处连接有左右魔术贴,左右魔术贴分为毛面和勾面,均连接在保护套上,左右魔术贴中间开有胃管入口,胃管末端从毛面和勾面之间穿过,从胃管末端入口紧插进胃管末端套囊内,胃管末端以外的胃管卡在胃管入口处,胃管入口宽0.25-0.5c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生儿胃管末端防压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靠近胃管末端入口一端的侧面开有侧胃管末端入口,侧胃管末端入口从侧面连通胃管末端套囊,侧胃管末端入口上下内壁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玲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