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泄压防漏水的加热水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3634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泄压防漏水的加热水杯,包括杯体、杯罩、杯座和杯盖,所述杯体外壁上设置有发热膜,所述杯体的底部设置有底盖,所述杯座内部设置有主板,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发热膜,所述杯座与所述杯体之间设置有防干烧装置,所述防干烧装置电连接所述主板,所述杯盖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上设置有防水透气膜,所述杯盖内设置有泄压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电容值变化的原理,设置防干烧装置来防止水杯干烧,通过设置第一NTC探温器与防干烧装置起到双重防干烧保护的作用;通过设置泄压装置来对杯体进行泄压;通过利用发热膜来实现对水的快速加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泄压防漏水的加热水杯
本技术属于加热水杯
,具体涉及一种可泄压防漏水的加热水杯。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水杯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现在的水杯不仅仅起到保温的作用,由于方便携带,在外出的时候也常常用到,也越来越多的用在车上进行充电,但是水杯在加热的时候可能会因为系统崩溃或者短路而出现干烧的情况,使得杯子爆炸;也有可能因为加热的缘故内部压力过大,当一下子打开水杯的时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损伤,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防止干烧又能够对内部进行泄压的水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干烧又能够对内部进行泄压的水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泄压防漏水的加热水杯,包括杯体、杯罩、杯座和杯盖,所述杯体外壁上设置有发热膜,所述杯体的底部设置有底盖,所述杯座内部设置有主板,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发热膜,所述杯座与所述杯体之间设置有防干烧装置,所述防干烧装置电连接所述主板,所述杯盖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上设置有防水透气膜,所述杯盖内设置有泄压装置。优选的,所述防干烧装置为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杯体的底部和所述主板。优选的,所述杯座与所述杯体之间设置有第一NTC探温器,所述第一NTC探温器连接所述发热膜和所述主板。优选的,所述泄压装置包括硅胶和玻珠,所述硅胶上设置有第一通气柱,所述玻珠设置在所述第一通气柱内。优选的,所述第一通气柱底部设置有十字开口,所述第一通气柱顶部设置有圆形开口,所述圆形开口的孔径小于所述玻珠的直径。<br>优选的,所述硅胶上设置有第二通气柱,所述第二通气柱与所述第一通气柱之间设置有槽,所述第二通气柱底部设置有一字开口。优选的,所述底盖上设置有第二NTC探温器,所述第二NTC探温器卡接在所述弹簧上且与所述杯体底部接触连接。优选的,所述底盖上设置有铜柱,所述铜柱电连接所述主板和所述发热膜。优选的,所述杯体底部设置有硅胶套。优选的,所述杯座上设置有磁吸头,所述磁吸头电连接所述主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利用电容值变化的原理,设置防干烧装置来防止水杯干烧,通过设置第一NTC探温器与防干烧装置起到双重防干烧保护的作用;通过设置泄压装置来对杯体进行泄压;通过利用发热膜来实现对水的快速加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水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发热膜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硅胶顶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硅胶底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水杯1,杯体11,杯罩12,杯座13,磁吸头131,杯盖14,通气孔141,发热膜2,底盖3,铜柱31,主板4,防干烧装置5,防水透气膜6,泄压装置7,硅胶71,玻珠72,第一通气柱73,第二通气柱74,槽75,第二NTC探温器8,第一NTC探温器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泄压防漏水的加热水杯,水杯1包括杯体11、杯罩12、杯座13和杯盖14,所述杯体11外壁上设置有发热膜2,所述杯体11的底部设置有底盖3,所述杯座13内部设置有主板4,所述主板4电连接所述发热膜2,所述杯座13与所述杯体11之间设置有防干烧装置5,所述防干烧装置5电连接所述主板4,所述杯盖14上设置有通气孔141,所述通气孔141上设置有防水透气膜6,所述杯盖14内设置有泄压装置7。发热膜2是底部周围镀膜,中间无镀膜。水杯1是利用发热膜2通电发热的方式来实现对杯子内部的水进行加热的,加热后的水会出现水蒸气,当杯子内部的水蒸气较多产生的压力较大时,需要对杯子内部的压力进行释放,避免当一下子打开杯子的时候因为压力过大对人造成损伤或者因为盖子太紧不易打开;当杯子中没有水的时候,就防干烧装置5感受到杯子内部没有水,主板4感受信号,使得电路断开,能够防止杯子干烧收到损坏。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干烧装置5为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杯体11的底部和所述主板4。所述主板4上面设置有与所述弹簧连接的芯片,弹簧在此处相当于水位感应开关,弹簧与杯体11的底部连接,弹簧与杯体11的底部接触的部分则相当于感应面,水接近或者接触感应面时,芯片计算电容值变化,判断是否有水。任何两个导电的物体之间都存在这感应电容,弹簧与地形成一个感应电容,在周围环境不变的情况下,该感应电容值是固定不变的微小值,当有水处在杯子的底部时,即靠近感应面时,水与大地构成的感应电容并联弹簧与大地构成的感应电容,会使总感应电容值增加,芯片接收到电容值的变化信号,传递到主板4,主板4断开电路,使得发热膜2不再通电发热。进一步的,所述杯座13与所述杯体11之间设置有第一NTC探温器9,所述第一NTC探温器9连接所述发热膜2和所述主板4。所述第一NTC探温器9接触连接所述发热膜2,且电连接所述主板4。有水正常加热时,发热膜2的表面温度与杯中水的温度有差异,一般有十度左右;无水干烧时,发热膜2的表面温度迅速上升,第一NTC探温器9短时间内检测到发热膜温度迅速升高即判断为杯中无水,然后传输信号到主板4,主板4控制装置停止加热,与防干烧装置5起到双重防干烧的作用。具体的,所述发热膜2为微晶玻璃发热膜。微晶玻璃发热膜(微晶玻璃发热板),学名“二氧化锡(SnO2)薄膜”,它是采用化学气相淀积、喷涂热解、离子溅射、蒸发等薄膜工艺,在玻璃、云母、陶瓷等耐高温绝缘基体表面生成的掺杂半导体纳米导电薄膜材料。微晶玻璃发热膜又称无机发热膜、透明发热膜等。该膜本身硬度高,与载体结合牢,高温性能稳定,能在500℃的较高温度下工作,有很好的抗氧化性、化学腐蚀能力,以及较好的阻值稳定性,并具有节能、轻巧、长寿、无明火、启动电流小等主要特性。它厚度极薄,一般以微米(一毫米的千分之一)计,独特之处是透明性,可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泄压防漏水的加热水杯,包括杯体、杯罩、杯座和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外壁上设置有发热膜,所述杯体的底部设置有底盖,所述杯座内部设置有主板,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发热膜,所述杯座与所述杯体之间设置有防干烧装置,所述防干烧装置电连接所述主板,所述杯盖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上设置有防水透气膜,所述杯盖内设置有泄压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泄压防漏水的加热水杯,包括杯体、杯罩、杯座和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外壁上设置有发热膜,所述杯体的底部设置有底盖,所述杯座内部设置有主板,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发热膜,所述杯座与所述杯体之间设置有防干烧装置,所述防干烧装置电连接所述主板,所述杯盖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上设置有防水透气膜,所述杯盖内设置有泄压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泄压防漏水的加热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干烧装置为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杯体的底部和所述主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泄压防漏水的加热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座与所述杯体之间设置有第一NTC探温器,所述第一NTC探温器连接所述发热膜和所述主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泄压防漏水的加热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装置包括硅胶和玻珠,所述硅胶上设置有第一通气柱,所述玻珠设置在所述第一通气柱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泄压防漏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磊祝水桂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康疆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