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式床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3623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热式床垫,从上至下包括亲肤面料层、透气材料层、银纤维面料层、第一高回弹材料层、弹簧层、第二高回弹材料层和底壳;第一高回弹材料层上表面嵌入第一充电线圈,第二高回弹材料层内埋设有第二充电线圈,第一充电线圈上连接有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第二充电线圈上连接有第三导电体和第四导电体,第一充电线圈上连接有第一电阻;底壳内设置有第三充电线圈和控制电路,通电状态下的第三充电线圈与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二充电线圈产生电磁感应,使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第三导电体和第四导电体呈带电状态,第一导电体与第四导电体连接且第二导电体与第三导电体连接后使第一电阻短路,第一充电线圈发热对第一高回弹材料层加热。

A kind of heated mattr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式床垫
本技术涉及床垫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加热式床垫。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多为床垫方形,床垫内增加发热装置其中,实现加热功能的结构较为复杂,通常包括一发热装置本体、温度检测装置、电源和控制组件,其中,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床垫内的实时温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床垫内温度降低,当床垫内温度低于温度检测装置中的预设温度值时,温度检测装置会将该时间段的温度值的电信号传递至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则控制加热装置的开关对床垫内进行加热作业,且该加热时间也为一预设值。所以上述利用温度检测装置的控制方式是随着的温度的变化而控制加热装置在一定时间内对床垫内部进行加热,且该控制方式是不可改变的,因此该种加热方式是比较被动的。因时间是客观存在的,但人体感受热量的存在是主观的,即,在固定的加热控制程序中,当温度检测装置传递温度电信号后,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工作,虽然能对床垫进行有效加温,加热时间长,床垫内和与人体贴紧的表面温度高,但此时床垫表面温度并不是使用者所需要的,有些人会感觉很舒适,另一些人则会感觉温度过热,但无法与床垫表面隔离,导致床垫使用体验性差;一些床垫表面的加热面积有限,若使用者在睡觉时多动,则他在睡觉的时候手脚甚至头部多会远离床垫加热区以外,或是被子外,则天气冷时,由于床垫加热区未能对使用者进行良好的保暖作用,他会被冻醒;若床垫加热面积较大,未被人体有效利用,亦会是一种浪费。因此,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式床垫。本技术所设计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加热式床垫,其中,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亲肤面料层、透气材料层、银纤维面料层、第一高回弹材料层、弹簧层、第二高回弹材料层和底壳;所述第一高回弹材料层上表面嵌入一第一充电线圈,所述第二高回弹材料层内埋设有一第二充电线圈,所述第一充电线圈上连接有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所述第二充电线圈上连接有第三导电体和第四导电体,所述第一导电体和所述第二导电体突出设置在所述第一高回弹材料层下表面且伸入所述弹簧层内,所述第三导电体和所述第四导电体突出设置在所述第二高回弹材料层上表面,所述第一充电线圈上连接有第一电阻;所述底壳内设置有第三充电线圈和控制电路,所述底壳外部设置有电插头,所述电插头和所述第三充电线圈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电性连接;通电状态下的所述第三充电线圈与所述第一充电线圈和所述第二充电线圈产生电磁感应,使所述第一导电体、所述第二导电体、所述第三导电体和第四导电体均呈带电状态,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四导电体连接且所述第二导电体与所述第三导电体连接后使所述第一电阻为短路连接状态,所述第一充电线圈发热对所述第一高回弹材料层进行加热;所述第一导电体、所述第二导电体、所述第三导电体和所述第四导电体均为磁铁,所述磁铁使用碳钢材料制作;所述第一充电线圈与所述第二充电线圈的组合式结构有5组,分布在床垫的中部和靠近床垫四角的位置。所述的加热式床垫,其中,第一高回弹材料层和第二高回弹材料层均为高回弹海绵。所述的加热式床垫,其中,所述第三导电体和所述第四导电体均为板状。所述的加热式床垫,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流检测模块、输出功率调节模块和控制组件,所述输出功率调节模块上连接有计时模块,所述电流检测模块、所述输出功率调节模块和所述计时模块均与所述控制组件电性连接,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用于实时检测所述第三充电线圈上工作电流的电流值,所述输出功率调节模块用于调节所述第三充电线圈上工作电流的电流值,所述计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三充电线圈持续工作时间值。所述的加热式床垫,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突出设置在所述第一高回弹材料层外。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加热式床垫,在无线通电的状态下,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二充电线圈上均通电,人体躺倒床垫上时向下挤压床垫各材料层,当第一充电线圈上的导电体向下运动与第二充电线圈的导电体间相连通后,使第一充电线圈上的电阻处呈短路连接状态,从而在第一充电线圈上生成瞬时强电流,充电线圈表面瞬间生成热量,从而对床垫材料层快速加热。该加热控制方式可更方便地控制加热装置的开关和加热时间,即,对人体四肢和上身所在床垫表面进行加热,使两高回弹材料层上的导电体相接通或断开即可快速控制床垫加热功能的开关,使用者可根据自身受热需求通过翻身和移动四肢来控制两高回弹材料层上导电体相接通的时间,从而控制加热时间。银纤维面料层用于阻隔电磁辐射,以减少或防止电磁场对人体的辐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简图。图2是本技术中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二充电线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第三充电线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二充电线圈的使用方法图。图5是本技术中部分电路连接结构方框图。图中标号:1、亲肤面料层;2、透气材料层;3、银纤维面料层;4、第一高回弹材料层;5、弹簧层;6、第二高回弹材料层;7、底壳;8、第一充电线圈;9、第二充电线圈;10、第一导电体;11、第二导电体;12、第三导电体;13、第四导电体;14、第一电阻;15、第三充电线圈;16、控制电路;17、电插头;18、充电部;19、接线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式床垫,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亲肤面料层、透气材料层、银纤维面料层、第一高回弹材料层、弹簧层、第二高回弹材料层和底壳;/n所述第一高回弹材料层上表面嵌入一第一充电线圈,所述第二高回弹材料层内埋设有一第二充电线圈,所述第一充电线圈上连接有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所述第二充电线圈上连接有第三导电体和第四导电体,所述第一导电体和所述第二导电体突出设置在所述第一高回弹材料层下表面且伸入所述弹簧层内,所述第三导电体和所述第四导电体突出设置在所述第二高回弹材料层上表面,所述第一充电线圈上连接有第一电阻;/n所述底壳内设置有第三充电线圈和控制电路,所述底壳外部设置有电插头,所述电插头和所述第三充电线圈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电性连接;通电状态下的所述第三充电线圈与所述第一充电线圈和所述第二充电线圈产生电磁感应,使所述第一导电体、所述第二导电体、所述第三导电体和第四导电体均呈带电状态,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四导电体连接且所述第二导电体与所述第三导电体连接后使所述第一电阻为短路连接状态,所述第一充电线圈发热对所述第一高回弹材料层进行加热;/n所述第一导电体、所述第二导电体、所述第三导电体和所述第四导电体均为磁铁,所述磁铁使用碳钢材料制作;/n所述第一充电线圈与所述第二充电线圈的组合式结构有5组,分布在床垫的中部和靠近床垫四角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式床垫,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亲肤面料层、透气材料层、银纤维面料层、第一高回弹材料层、弹簧层、第二高回弹材料层和底壳;
所述第一高回弹材料层上表面嵌入一第一充电线圈,所述第二高回弹材料层内埋设有一第二充电线圈,所述第一充电线圈上连接有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所述第二充电线圈上连接有第三导电体和第四导电体,所述第一导电体和所述第二导电体突出设置在所述第一高回弹材料层下表面且伸入所述弹簧层内,所述第三导电体和所述第四导电体突出设置在所述第二高回弹材料层上表面,所述第一充电线圈上连接有第一电阻;
所述底壳内设置有第三充电线圈和控制电路,所述底壳外部设置有电插头,所述电插头和所述第三充电线圈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电性连接;通电状态下的所述第三充电线圈与所述第一充电线圈和所述第二充电线圈产生电磁感应,使所述第一导电体、所述第二导电体、所述第三导电体和第四导电体均呈带电状态,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四导电体连接且所述第二导电体与所述第三导电体连接后使所述第一电阻为短路连接状态,所述第一充电线圈发热对所述第一高回弹材料层进行加热;
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祐贤何继贤崔智豪崔勇辉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穗龙家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