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散热器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3426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的散热器及其安装方法,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第一绝缘构件、第二绝缘构件以及弹性压片,所述散热器本体包括发热源安装内腔、第一散热叶片和第二散热叶片,所述第一散热叶片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二散热叶片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本体的一端,所述发热源安装内腔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本体远离所述第二散热叶片的一端,所述弹性压片将发热源设置于所述发热源安装内腔的两侧中,所述弹性压片和两侧的发热源之间设置第一绝缘构件,所述发热源与发热源安装内腔之间设置第二绝缘构件,所述发热源通过第二绝缘构件将热量传递至散热器本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快速散热,能够兼顾可安装的发热源数量,并且还实现了温度均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的散热器及其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器,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的散热器,并进一步涉及相对应的高效的散热器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在中大功率的开关电源中,功率开关管等发热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单管,一种是模块,其中又以单管具有极强的通用性和低廉的价格,备受设计者的青睐。随着开关电源的大力发展,开关电源的功率密度越来愈大,设计过程中往往面临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功率器件数量多,且空间有限;第二、发热量大,散热器体积限制,散热器效率不高;第三、各个功率开关管发热量不一致,必须安装到同一散热器上,以起到温度均衡作用。但是,在业界,目前单管封装比较通用的散热器及安装方式中,虽然部分散热效率虽然较高,但是只能在散热器的单面固定功率管,可装在散热器上面的功率开关管较少;或是随着功率开关管的数量增加了,散热效率提高了,但又无法使两个发热不一致功率开关管实现温度均衡,就会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兼顾可安装的功率开关管等发热源的数量,能够实现温度均衡作用,并提高散热效率的散热器,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提供其散热器安装方法。对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的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第一绝缘构件、第二绝缘构件以及弹性压片,所述散热器本体包括发热源安装内腔、第一散热叶片和第二散热叶片,所述第一散热叶片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二散热叶片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本体的一端,所述发热源安装内腔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本体远离所述第二散热叶片的一端,所述弹性压片将发热源设置于所述发热源安装内腔的两侧,所述弹性压片和两侧的所述发热源之间设置所述第一绝缘构件,所述发热源与发热源安装内腔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绝缘构件,其中,所述第二绝缘构件上设置有导热层,所述发热源通过所述第二绝缘构件的导热层将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器本体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弹性压片为V型弹性压片,所述发热源设置于所述V型弹性压片的两侧。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V型弹性压片包括多个V型弹性单元,相邻的两个V型弹性单元的底部连接在一起,相邻的两个V型弹性单元的开口部分开。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为V型绝缘片或V型绝缘纸。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绝缘构件为陶瓷绝缘垫片。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散热器本体的左右两侧腰部设置有散热器凸起,所述散热器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叶片和散热器本体之间。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发热源安装内腔的底部左右两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构件和散热器本体之间。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发热源安装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凸条。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发热源限位装置,所述发热源通过所述发热源限位装置设置于所述发热源安装内腔中。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高效的散热器安装方法,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散热器的安装,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第二绝缘构件涂上导热层后贴装在所述发热源安装内腔的两侧腔壁;步骤S2,将发热源固定在所述发热源安装内腔的两侧;步骤S3,在两侧的发热源中间放入所述第一绝缘构件;步骤S4,将所述弹性压片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上,实现对两侧的发热源的弹性压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弹性压片将发热源设置于所述发热源安装内腔的两侧中,进而使得散热器本体在其发热源安装内腔的两侧均可安装功率开关管等发热源,同时,第一散热叶片和第二散热叶片也可以最大限度的靠近发热源,降低了发热源与散热器叶片之间的热阻,使发热源的热量能够尽快的传递到散热器叶片上,以便实现快速散热;且两侧的发热源共用散热器本体,起到温度均衡作用,使得不同发热量的功率开关管等发热源的温度差异更小;在此基础上,通过弹性压片实现弹性压合安装,能够使得功率开关管等发热源可以安装在空间狭窄的发热源安装内腔中,且装配效率高,很好地满足了中大功率的开关电源散热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优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优化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优化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种替换了散热器本体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第二种替换了散热器本体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第三种替换了散热器本体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本例提供一种高效的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1、第一绝缘构件4、第二绝缘构件2以及弹性压片5,所述散热器本体1包括发热源安装内腔101、第一散热叶片102和第二散热叶片103,所述第一散热叶片102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本体1的两侧,所述第二散热叶片103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本体1的一端,所述发热源安装内腔101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本体1远离所述第二散热叶片103的一端,所述弹性压片5将发热源3设置于所述发热源安装内腔101的两侧,所述弹性压片5和两侧的所述发热源3之间设置所述第一绝缘构件4,所述发热源3与发热源安装内腔101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绝缘构件2,其中,所述第二绝缘构件2上设置有导热层,所述发热源3通过所述第二绝缘构件2的导热层将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器本体1。本例所述第二绝缘构件2优选为导热绝缘构件,比如,在所述第二绝缘构件2上设置有导热层,所述发热源3通过所述第二绝缘构件2的导热层将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器本体1。本例所述弹性压片5也可以直接设置为绝缘材料制成的弹性压片,也就是说,在实际工作中,所述第一绝缘构件4和弹性压片5可以做成一体的。本例所述发热源3包括功率开关管等,所述发热源安装内腔101是所述散热器本体1用于安装所述发热源3的向下凹陷的腔体,所述发热源3分布在所述发热源安装内腔101的两侧,进而能够有效增加可安装的功率开关管等发热源3的数量;所述散热器本体1优选为如图1所示的H型散热基板,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替换成别的形状,如图8至图9所示;本例所述第一散热叶片102也可以称为X轴散热叶片,所述第二散热叶片103也可以称为Y轴散热叶片,进而可以尽可能地增加散热面积,并有效缩短所述第一散热叶片102和第二散热叶片103与所述发热源3之间的距离,提高散热效率。本例通过此散热结构,既保证了功率开关管等发热源3能够共用散热器本体1,使各功率开关管的温度均衡,也降低了发热源3和散热器叶片之间的热阻,使发热源的热量尽快的散出,同时可以安装较多的功率开关管,提高集成度和功率密度。如图1至图3所示,本例所述弹性压片5优选为V型弹性压片,所述发热源3设置于所述V型弹性压片的两侧,这样的设计能够使对称的发热源3、第二绝缘构件2和散热器本体1充分的接触;所述V型弹性压片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本体、第一绝缘构件、第二绝缘构件以及弹性压片,所述散热器本体包括发热源安装内腔、第一散热叶片和第二散热叶片,所述第一散热叶片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二散热叶片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本体的一端,所述发热源安装内腔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本体远离所述第二散热叶片的一端,所述弹性压片将发热源设置于所述发热源安装内腔的两侧,所述弹性压片和两侧的所述发热源之间设置所述第一绝缘构件,所述发热源与发热源安装内腔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绝缘构件,其中,所述第二绝缘构件上设置有导热层,所述发热源通过所述第二绝缘构件的导热层将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器本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本体、第一绝缘构件、第二绝缘构件以及弹性压片,所述散热器本体包括发热源安装内腔、第一散热叶片和第二散热叶片,所述第一散热叶片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二散热叶片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本体的一端,所述发热源安装内腔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本体远离所述第二散热叶片的一端,所述弹性压片将发热源设置于所述发热源安装内腔的两侧,所述弹性压片和两侧的所述发热源之间设置所述第一绝缘构件,所述发热源与发热源安装内腔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绝缘构件,其中,所述第二绝缘构件上设置有导热层,所述发热源通过所述第二绝缘构件的导热层将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器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压片为V型弹性压片,所述发热源设置于所述V型弹性压片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弹性压片包括多个V型弹性单元,相邻的两个V型弹性单元的底部连接在一起,相邻的两个V型弹性单元的开口部分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为V型绝缘片或V型绝缘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高效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伟钟起红郑钟鹏陈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科士达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科士达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