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自然引流散热技术的水上光伏变电站用变电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电箱
,尤其是一种基于自然引流散热技术的水上光伏变电站用变电箱。
技术介绍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主要部件由电子元器件构成。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光伏发电多应用在光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通常包括山地光伏、采煤塌陷区光伏、池塘上光伏(渔光互补)、水上光伏、农田上光伏(农光互补)及其他陆地上光伏等。在池塘上设置光伏发电装置,为池塘养殖供电提供了诸多便利性。但是,现有的池塘上光伏为了保证防水性能,通常会把变电箱密封设置,这种设置很容易造成大量热量在箱体内部积累,对密闭安装于箱体内的变压器等器件造成热损,使得水上光伏变电站的可靠性大幅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自然引流散热技术的水上光伏变电站用变电箱,以解决上述背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自然引流散热技术的水上光伏变电站用变电箱,包括漂浮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板(1)的顶端均匀的设有若干光伏发电组件(3),漂浮板(1)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漂浮气囊(2),漂浮板(1)的中部设有维修窗孔(4),所述维修窗孔(4)的底端贯通连接外护壳(5),所述外护壳(5)的一侧端贯通连接进水窗(6),外护壳(5)远离进水窗(6)的一端贯通连接出水窗(7),所述出水窗(7)设在进水窗(6)的上方,所述维修窗孔(4)的内腔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滑轨(8),所述滑轨(8)是T形导轨,滑轨(8)的底端固定连接托板(9),两个滑轨(8)之间滑动连接有与托板(9)相配合的变电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自然引流散热技术的水上光伏变电站用变电箱,包括漂浮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板(1)的顶端均匀的设有若干光伏发电组件(3),漂浮板(1)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漂浮气囊(2),漂浮板(1)的中部设有维修窗孔(4),所述维修窗孔(4)的底端贯通连接外护壳(5),所述外护壳(5)的一侧端贯通连接进水窗(6),外护壳(5)远离进水窗(6)的一端贯通连接出水窗(7),所述出水窗(7)设在进水窗(6)的上方,所述维修窗孔(4)的内腔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滑轨(8),所述滑轨(8)是T形导轨,滑轨(8)的底端固定连接托板(9),两个滑轨(8)之间滑动连接有与托板(9)相配合的变电箱本体(10),所述变电箱本体(10)电性连接光伏发电组件(3);
所述变电箱本体(10)的顶端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支撑杆(13),所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13)的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与维修窗孔(4)相配合的外封盖(14);所述外护壳(5)的内腔底壁固定连接液压缸(11),所述液压缸(11)上的液压杆(12)的顶端固定连接在变电箱本体(10)的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然引流散热技术的水上光伏变电站用变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板(1)的底端设有若干吊杆(16),所有的所述吊杆(16)均匀的设在外护壳(5)的四周,所有的吊杆(16)的底端共同固定连接有与外护壳(5)相配合的吊撑板(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然引流散热技术的水上光伏变电站用变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箱本体(10)包括外壳体(101),所述外壳体(101)的内腔顶壁固定连接内壳体(103),所述内壳体(103)的底端通过若干第二支撑杆(106)固定连接在外壳体(101)的内腔顶壁上,内壳体(103)的外侧套设有热交换管(107),所述热交换管(107)成空间螺旋结构,热交换管(107)的出水端贯通外壳体(101)的一侧壁,热交换管(107)的进水端贯通连接外壳体(101)的另一侧壁,热交换管(107)的进水端安装有循环泵(10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自然引流散热技术的水上光伏变电站用变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01)的顶端贯通连接人孔(102),所述人孔(102)与内壳体...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