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医疗APP的HIV患者远程延续护理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3250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基于移动医疗APP的HIV患者远程延续护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样本:选取确诊的HI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样本必须符合以下标准:1、符合2018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的临床诊断标准;2、年龄≥18岁;3、生活能够自理;4、接受随访管理;5、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上,具有良好的沟通理解能力;6、具有使用网络的条件和能力;7、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基于移动医疗APP的HIV患者远程延续护理的方法,形式多样、可以促进医患沟通、医疗资源及成本消耗较小,同时可以获取到患者较多的信息,可以将护理服务从医疗机构向社区和家庭延伸,有利于开展长期的医疗护理服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移动医疗APP的HIV患者远程延续护理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延续护理
,具体为基于移动医疗APP的HIV患者远程延续护理的方法。
技术介绍
移动医疗是指通过使用移动互联技术,如平板电脑、智能电话和卫星等来提供医疗信息和服务;延续护理是指,确保患者在不同健康照顾场所或不同层次健康照顾机构之间转移时所接受的健康服务具有协调性和连续性。通常是指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包括制定出院计划、转诊、患者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随访与指导。传统的单一由医院提供的延续护理,包括门诊、医疗服务和电话随访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点,如形式单一、缺乏医患沟通、医疗资源及成本消耗较大和信息量过少等,因此不能进行规范有效的医患互动,对推广健康服务造成阻碍。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新的医疗信息化服务模式,互联网作为医疗服务的新兴媒介,因其具有主动和高效的优点,可以为病人提供多维度的延续护理服务,开始受到重视,移动医疗正在逐步成为延续护理中的重要形式。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对移动医疗给出了具体定义,它是借助电脑、手机等移动智能设备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医疗信息和医疗服务。移动医疗也称为远程医疗,包括3种基本类型,第一类是实时互动远程医疗,即使用通信设备进行实时交流,目的是提供医疗诊断或咨询;第二类是非实时储存远程医疗,即在电脑中储存的所需影像资料或信息,在会诊时重新播放以供远程诊断;第三类是远程监测,即使用终端设备收集患者生理信息,再传输回医生终端进行分析,多应用于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监测和管理。众所周知,正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同工作、卧具、咳嗽、公共浴室、公共浴池、蚊虫叮咬。所以正常照顾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也不会传染。这是因为艾滋病毒很脆弱,只能在血液和体液中活的细胞中生存,不能在空气中、水中和食物中存活,离开了这些血液和体液,这些病毒会很快死亡,而且也和乙肝病毒一样,进入消化道后就会被消化道内的蛋白酶所破坏。HIV主要传播途径:性传播;经血传播;母婴传播。感染者的体液,包括血液、精液、乳汁、阴道和宫颈分泌物等,均有HIV存在;尽管泪液和唾液中也有HIV,但因为含量少,无传染性。由于艾滋病潜伏期与治理期都比较长,因此如何对HIV患者远程延续护理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基于移动医疗APP的HIV患者远程延续护理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基于移动医疗APP的HIV患者远程延续护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样本:选取确诊的HI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样本必须符合以下标准:1、符合2018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的临床诊断标准;2、年龄≥18岁;3、生活能够自理;4、接受随访管理;5、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上,具有良好的沟通理解能力;6、具有使用网络的条件和能力;7、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S2):组建APP专家团队:APP专家团队由信息科工程师1名、感染科主任1名、护士长1名、医生2名、护士5人,共10人组成,APP专家团队成员有分工,且有合作;具体的,感染科主任负责整体实施与质量控制;医生负责临床应用方案设计,包括受试者选择、干预措施、调查表编制及收集、问题反馈;护士长负责记录患者样本的病情变化记录;5名护士负责延续护理服务的完整过程,包括受者应用前培训、病情监测与记录、视频交流与健康指导、协助编制调查表、资料收集与整理;信息科工程师负责医护人员应用培训,应用故障处理。S3):构建远程随访管理系统:远程随访管理系统包括患者端、医护端和服务器三部分,其中患者端:患者端包括具有4G通信功能的智能健康手环和移动平板,智能健康手环具备生理参数远程监测功能,移动平板具备网络通讯功能;医护端:医护端为安装有远程随访管理软件的平板电脑,远程随访管理软件的功能为患者生理参数接收与呈现、实时监测、与患者端视频交流和远程控制智能健康手环;服务器:用于数据存储和管理。S4):建立个人信息板块组件:患者端和医护端两个端口,均需要通过手机号和密码来登录,患者端可查看个人信息、医护人员发布的信息与延续医护理人员互动沟通。S5):建立医患互动板块:患者以图片、文字、语音、视频等方式与医护人员沟通、咨询;医护定期为患者答疑解惑,且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建议及意见。S6):建立电子病历板块:通过拍照方式将患者的检查结果按时上传,有助于及时掌握患者的健康状况,并由医护共同指导个性的健康指导。S7):建立问卷群发板块:通过APP为患者群发问卷,患者可在患者端自行填写,填写后提交,医护端可通过患者提交内容进行分析。S8):建立用药打卡板块:患者每日通过APP报回口服药用药情况,医护端每日可通过汇总可以看到未服药患者,以便及时给予干预。S9):建立复查提醒板块:提前3日发送复查提醒。S10):建立信息更新板块:每周推送一次,具体项目如下:S101)生活指导:由于患者机体抵抗力低,应学会如何自我保护;如避免接触结核病、水痘、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剃须刀及挖耳勺;接触病人要洗手,食物要洗净,煮透,对活动受限及卧床病人要注意被动运动,勤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疮发生;此外应禁止或节制性生活,在进行性行为时要安全使用避孕套,预防交叉感染;S102)用药指导: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治疗过程,可能要终身服药;病人的依从性对于治疗具有决定性作用,良好的依从性不但可减少病毒耐药的出现,如:头晕、疲乏、头痛、腹泻、腹部绞痛、恶心、呕吐、轻度皮疹;还使抗病毒产生长久性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所谓依从性良好是指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服药,任何情况下匀不能自作主张随意停药或改变服药方式和服药时间,每月漏服2次以上或服药时间经常推迟1小时以上者治疗效果显著下降甚至造成治疗失败;S103)自我护理:掌握自我观察知识,发现问题及时诊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是非常必要的;密切注意自身身体的变化,哪怕是一些微细的和无痛性的改变;高度警惕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咳痰、食欲下降、体重减轻、腹泻、头痛、头晕、排便及排尿功能失调,肢体感觉及运动异常,皮疹、皮肤及口腔溃疡,口腔粘膜白斑,外阴及眼部的感染;S104)发烧护理: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脱去或拿掉不必要的衣服;定时监测体温;鼓励患者进流质食物,如菜汤、果汁;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药。S11):资料收集与分析:录入延续护理日志:延续护理日志用于记录HIV患者每日病情变化,将延续护理日志录入到储存器中,录入的延续护理日志内部包括:1、HIV患者精神、睡眠和饮食;2、远程监测结果:体温、血压、心率,3、HIV患者提供的检查结果说明,由当班护士通过每日远程传输的信息和视频随访结果进行记录。提供延续护理服务由工程师对延续护理服务团队进行集中培训,延续护理服务团队分别对HIV患者进行应用前培训,并且发放操作手册,HIV患者与研究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在出院时携带远程随访管理系统的患者端回家并开始应用20周,应用结束后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移动医疗APP的HIV患者远程延续护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选取样本:选取确诊的HI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样本必须符合以下标准:1、符合2018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的临床诊断标准;2、年龄≥18岁;3、生活能够自理;4、接受随访管理;5、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上,具有良好的沟通理解能力;6、具有使用网络的条件和能力;7、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nS2):组建APP专家团队:APP专家团队由信息科工程师1名、感染科主任1名、护士长1名、医生2名、护士5人,共10人组成,APP专家团队成员有分工,且有合作;具体的,感染科主任负责整体实施与质量控制;医生负责临床应用方案设计,包括受试者选择、干预措施、调查表编制及收集、问题反馈;护士长负责记录患者样本的病情变化记录;5名护士负责延续护理服务的完整过程,包括受者应用前培训、病情监测与记录、视频交流与健康指导、协助编制调查表、资料收集与整理;信息科工程师负责医护人员应用培训,应用故障处理。/nS3):构建远程随访管理系统:远程随访管理系统包括患者端、医护端和服务器三部分,其中患者端:患者端包括具有4G通信功能的智能健康手环和移动平板,智能健康手环具备生理参数远程监测功能,移动平板具备网络通讯功能;医护端:医护端为安装有远程随访管理软件的平板电脑,远程随访管理软件的功能为患者生理参数接收与呈现、实时监测、与患者端视频交流和远程控制智能健康手环;服务器:用于数据存储和管理。/nS4):建立个人信息板块组件:患者端和医护端两个端口,均需要通过手机号和密码来登录,患者端可查看个人信息、医护人员发布的信息与延续医护理人员互动沟通。/nS5):建立医患互动板块:患者以图片、文字、语音、视频等方式与医护人员沟通、咨询;医护定期为患者答疑解惑,且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建议及意见。/nS6):建立电子病历板块:通过拍照方式将患者的检查结果按时上传,有助于及时掌握患者的健康状况,并由医护共同指导个性的健康指导。/nS7):建立问卷群发板块:通过APP为患者群发问卷,患者可在患者端自行填写,填写后提交,医护端可通过患者提交内容进行分析。/nS8):建立用药打卡板块:患者每日通过APP报回口服药用药情况,医护端每日可通过汇总可以看到未服药患者,以便及时给予干预。/nS9):建立复查提醒板块:提前3日发送复查提醒。/nS10):建立信息更新板块:每周推送一次,具体项目如下:S101)生活指导:由于患者机体抵抗力低,应学会如何自我保护;如避免接触结核病、水痘、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剃须刀及挖耳勺;接触病人要洗手,食物要洗净,煮透,对活动受限及卧床病人要注意被动运动,勤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疮发生;此外应禁止或节制性生活,在进行性行为时要安全使用避孕套,预防交叉感染;S102)用药指导: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治疗过程,可能要终身服药;病人的依从性对于治疗具有决定性作用,良好的依从性不但可减少病毒耐药的出现,如:头晕、疲乏、头痛、腹泻、腹部绞痛、恶心、呕吐、轻度皮疹;还使抗病毒产生长久性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所谓依从性良好是指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服药,任何情况下匀不能做主张随意停药或改变服药方式和服药时间,每月漏服2次以上或服药时间经常推迟1小时以上者治疗效果显著下降甚至造成治疗失败;S103)自我护理:掌握自我观察知识,发现问题及时诊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是非常必要的;密切注意自身身体的变化,哪怕是一些微细的和无痛性的改变;高度警惕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咳痰、食欲下降、体重减轻、腹泻、头痛、头晕、排便及排尿功能失调,肢体感觉及运动异常,皮疹、皮肤及口腔溃疡,口腔粘膜白斑,外阴及眼部的感染;S104)发烧护理: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脱去或拿掉不必要的衣服;定时监测体温;鼓励患者进流质食物,如菜汤、果汁;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药。/nS11):资料收集与分析:录入延续护理日志:延续护理日志用于记录HIV患者每日病情变化,将延续护理日志录入到储存器中,录入的延续护理日志内部包括:1、HIV患者精神、睡眠和饮食;2、远程监测结果:体温、血压、心率,3、HIV患者提供的检查结果说明,由当班护士通过每日远程传输的信息和视频随访结果进行记录。提供延续护理服务由工程师对延续护理服务团队进行集中培训,延续护理服务团队分别对HIV患者进行应用前培训,并且发放操作手册,HIV患者与研究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在出院时携带远程随访管理系统的患者端回家并开始应用20周,应用结束后归还至医院,延续护理团队每天10:00-12:00为HIV患者提供远程护理服务,同时,HIV患者常规门诊随访安排不变,门诊随访当天暂停提供延续护理,而远程护理时间以外则以受者实际需求开展适时的医疗和护...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移动医疗APP的HIV患者远程延续护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样本:选取确诊的HI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样本必须符合以下标准:1、符合2018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的临床诊断标准;2、年龄≥18岁;3、生活能够自理;4、接受随访管理;5、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上,具有良好的沟通理解能力;6、具有使用网络的条件和能力;7、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S2):组建APP专家团队:APP专家团队由信息科工程师1名、感染科主任1名、护士长1名、医生2名、护士5人,共10人组成,APP专家团队成员有分工,且有合作;具体的,感染科主任负责整体实施与质量控制;医生负责临床应用方案设计,包括受试者选择、干预措施、调查表编制及收集、问题反馈;护士长负责记录患者样本的病情变化记录;5名护士负责延续护理服务的完整过程,包括受者应用前培训、病情监测与记录、视频交流与健康指导、协助编制调查表、资料收集与整理;信息科工程师负责医护人员应用培训,应用故障处理。
S3):构建远程随访管理系统:远程随访管理系统包括患者端、医护端和服务器三部分,其中患者端:患者端包括具有4G通信功能的智能健康手环和移动平板,智能健康手环具备生理参数远程监测功能,移动平板具备网络通讯功能;医护端:医护端为安装有远程随访管理软件的平板电脑,远程随访管理软件的功能为患者生理参数接收与呈现、实时监测、与患者端视频交流和远程控制智能健康手环;服务器:用于数据存储和管理。
S4):建立个人信息板块组件:患者端和医护端两个端口,均需要通过手机号和密码来登录,患者端可查看个人信息、医护人员发布的信息与延续医护理人员互动沟通。
S5):建立医患互动板块:患者以图片、文字、语音、视频等方式与医护人员沟通、咨询;医护定期为患者答疑解惑,且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建议及意见。
S6):建立电子病历板块:通过拍照方式将患者的检查结果按时上传,有助于及时掌握患者的健康状况,并由医护共同指导个性的健康指导。
S7):建立问卷群发板块:通过APP为患者群发问卷,患者可在患者端自行填写,填写后提交,医护端可通过患者提交内容进行分析。
S8):建立用药打卡板块:患者每日通过APP报回口服药用药情况,医护端每日可通过汇总可以看到未服药患者,以便及时给予干预。
S9):建立复查提醒板块:提前3日发送复查提醒。
S10):建立信息更新板块:每周推送一次,具体项目如下:S101)生活指导:由于患者机体抵抗力低,应学会如何自我保护;如避免接触结核病、水痘、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剃须刀及挖耳勺;接触病人要洗手,食物要洗净,煮透,对活动受限及卧床病人要注意被动运动,勤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疮发生;此外应禁止或节制性生活,在进行性行为时要安全使用避孕套,预防交叉感染;S102)用药指导: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治疗过程,可能要终身服药;病人的依从性对于治疗具有决定性作用,良好的依从性不但可减少病毒耐药的出现,如:头晕、疲乏、头痛、腹泻、腹部绞痛、恶心、呕吐、轻度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玲王玉英
申请(专利权)人:吕梁市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