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机动车通勤出行的加油站碳排放强度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3166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动车通勤出行的加油站碳排放强度计算方法。属于绿色建筑、交通运输及建筑工业化领域;具体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获取城镇机动车通勤出行活动特征数据;2、计算基于机动车通勤出行的燃油需求量;3、获取加油站特征数据,完成加油站用户选择与最短路分配;4、计算加油站交通碳排放量;5、计算加油站建设运营碳排放量;6、确定城镇加油站碳排放强度指标的计算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提升设施能效,降低碳排放强度,为改变城镇典型能源设施规划及空间设计方法,从传统功能导向转变为低碳目标下的控碳体系规划方法提供依据,为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实现规模化、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机动车通勤出行的加油站碳排放强度计算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机动车通勤出行的加油站碳排放强度计算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机动车通勤出行的加油站碳排放强度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城镇低碳发展的潜力巨大、需求迫切,引导城镇低碳发展对《巴黎协定》后中国开展全经济尺度的低碳部署具有重要意义。而将以低碳为导向的城镇空间规划作为结构调整式减排的重要途径、合理确定结构性目标,应成为控碳减排的重要手段。加油站作为道路交通不可缺少的配套设施,也是机动车交通时代的重要能源供给设施,具有交通、能源和危险设施等三重属性。针对该类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碳排放量计算,往往忽略了其机动车交通的关联性,通常只考虑设施在建设运营阶段的直接碳排放,而没有考虑机动车在使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交通碳排放。因此,以低碳发展为核心理念,以人居环境改善为最终目标,从交通发展需求出发,结合加油站的等级和需求的不同层次,探索加油站碳排放的典型特征,构建城镇加油站碳排放强度指标的计量模型和计算方法,进而从能源设施层面为城镇探寻减控碳排放的手段提供重要依据。专利技术内容针对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机动车通勤出行的加油站碳排放强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如下:/n步骤(1.1)、确定研究对象,获取城镇机动车通勤出行活动特征数据;/n步骤(1.2)、计算基于机动车通勤出行的燃油需求量;/n步骤(1.3)、获取加油站特征数据,完成加油站用户选择与最短路分配;/n步骤(1.4)、计算加油站交通碳排放量;/n步骤(1.5)、计算加油站建设运营碳排放量;/n步骤(1.6)、确定城镇加油站碳排放强度指标的计算结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机动车通勤出行的加油站碳排放强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如下:
步骤(1.1)、确定研究对象,获取城镇机动车通勤出行活动特征数据;
步骤(1.2)、计算基于机动车通勤出行的燃油需求量;
步骤(1.3)、获取加油站特征数据,完成加油站用户选择与最短路分配;
步骤(1.4)、计算加油站交通碳排放量;
步骤(1.5)、计算加油站建设运营碳排放量;
步骤(1.6)、确定城镇加油站碳排放强度指标的计算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动车通勤出行的加油站碳排放强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1)中,
(1.1.1)、确定的研究对象是指城镇加油站的碳排放强度指标,所述加油站碳排放强度指标是指城镇内基于能源设施产生的碳排放量计算所得的评价指标,用以衡量城镇能源设施的碳排放水平,所述基于能源设施产生的碳排放量计算所得的评价指标包括平均单站建设运营碳排放x1和单位燃油量交通碳排放x22个指标;
(1.1.2)、所述获取城镇机动车通勤出行活动特征数据是指通过居民出行调查获取城镇出行者总数,所有出行者的年出行次数、年平均出行距离、家庭和工作地经纬度;
其中,所述的特征数据包括调查的出行者总数n,第i个出行者的年出行次数fi、年平均出行距离di、家庭经纬度(li1,bi1)和工作地经纬度(li2,bi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动车通勤出行的加油站碳排放强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2)中,第i个出行者的基于机动车通勤出行的燃油需求量Di通过下列公式计算:
Di=fi·di·vi·ρ·10-2
其中:vi表示第i个出行者机动车的百公里油耗,ρ表示汽油密度(kg/L),取0.74k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动车通勤出行的加油站碳排放强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3)中,所述获取加油站特征数据具体包括城镇加油站的总数m,第j个加油站位置的经纬度(lj1,bj1);
所述加油站用户选择与最短路分配的操作步骤具体如下:
(1.3.1)、计算第i个出行者家庭居住地与m个加油站的距离;
(1.3.2)、将出行者燃油需求量分配至距离最近的加油站ki1;
(1.3.3)、计算第i个出行者工作地与m个加油站的距离;
(1.3.4)、将出行者燃油需求量分配至距离最近的加油站ki2;
(1.3.5)、分配完所有的出行者燃油需求量后,将分配到第j个加油站的所有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峻郭昊旻岳一帆刘子健王卫张贤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