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京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双偏振光路结构的旋转地震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2957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9
本申请提供了基于双偏振光路结构的旋转地震仪,包括一个光纤陀螺以及电路解算系统;其中,电路解算系统的输入端连接光纤陀螺的检测信号输出端,电路解算系统用于解调检测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检测信号,得到检测角速度。本申请的基于双偏振光路结构的旋转地震仪实现了两个正交偏振态的利用,相比单个偏振态更加稳定,通过测量地震信号的旋转分量,双偏振光路结构大大提高了转动角速度的测量精度和环境稳定性,能够在地震预警、潮汐观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申请的基于双偏振光路结构的旋转地震仪具有高灵敏度、低噪声、性能稳定、高集成度、高完成度、应用领域广泛和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双偏振光路结构的旋转地震仪
本申请属于光纤干涉仪测量
,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双偏振光路结构的旋转地震仪。
技术介绍
地震波是由地球内部的地震源向四周通过地壳进行辐射的弹性波,对地震波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内部的真实情况,现代理论证明了地震波中旋转分量的存在,并指出其对于完整地构建出地震模型、以及地震的产生、传播及预测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地震仪仅能测量地震波线性运动,因此在地震波的研究历史中很长时间都局限于研究平移分量,旋转地震学也因此发展缓慢。基于萨格纳克效应(Sagnaceffect)的光纤陀螺是一种测量物体惯性运动角速度的传感器,其特点是仅对旋转运动敏感,可以直接测量旋转运动,因此十分适合用于地震监测领域,但是目前国内尚未出现成熟的旋转地震仪。因此,亟需一种基于测量旋转运动的旋转地震仪来提高地震波的测量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偏振光路结构的旋转地震仪,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震波的研究历史中很长时间都局限于研究平移分量,地震波测量精度不高的问题。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双偏振光路结构的旋转地震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光纤陀螺以及电路解算系统;其中,/n所述电路解算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光纤陀螺的检测信号输出端,所述电路解算系统用于解调所述检测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检测信号,得到检测角速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双偏振光路结构的旋转地震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光纤陀螺以及电路解算系统;其中,
所述电路解算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光纤陀螺的检测信号输出端,所述电路解算系统用于解调所述检测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检测信号,得到检测角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偏振光路结构的旋转地震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陀螺包括:宽谱光源、耦合器、第一偏振光通路、第二偏振光通路以及保偏光纤环;其中,
所述宽谱光源连接所述耦合器的输入端,所述耦合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并联的第一偏振光通路和第二偏振光通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偏振光通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保偏光纤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偏振光通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保偏光纤环的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双偏振光路结构的旋转地震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光通路包括第一环形器、第一光电探测器、第一Y型波导相位调制器以及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所述第一环形器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偏振光通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环形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Y型波导相位调制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环形器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探测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Y型波导相位调制器的两个分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的第一分束端,以及所述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的第一分束端;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合束器的合束端为所述第一偏振光通路的输出端;
所述第二偏振光通路包括第二环形器、第二光电探测器、第二Y型波导相位调制器以及第二偏振分束合束器;所述第二环形器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偏振光通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环形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Y型波导相位调制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环形器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光电探测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二Y型波导相位调制器的输出端的两个分支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丁凡操玉文何动周桐阳春霞曾卫益朱兰鑫陈彦钧李正斌蒋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