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绝缘监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2922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绝缘监测电路,该绝缘监测电路包括:监测模块和耦合器,其中,监测模块与耦合器电连接,耦合器与供电线路电连接,监测模块与保护线路电连接,监测模块、耦合器、供电线路和保护线路形成监测回路;其中,耦合器的内阻可调,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监测回路的对地绝缘电阻,通过调节耦合器的内阻以调节监测模块的监测精度。由此可以实现无需更换耦合器或监测模块,通过调节耦合器的内阻使监测精度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绝缘监测电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测试
,尤其涉及一种绝缘监测电路。
技术介绍
无论是交流系统还是直流系统,一旦出现了绝缘故障,则会影响其正常的使用。因此,对线路进行绝缘监测显得尤为必要。通常,采用绝缘监测仪及耦合器对线路进行绝缘监测,然而由于监测仪或耦合器本身存在内阻而导致监测的误差较大。如果为了减少误差需要更换监测仪或耦合器,比如更换耦合器的内部电阻。但是,电阻一般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印制电路板上,因而更换电阻的过程极其容易损坏器件,并且会影响其质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绝缘监测电路,以实现无需更换耦合器或监测模块,通过调节耦合器的内阻以使监测精度满足要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绝缘监测电路,该绝缘监测电路包括:监测模块和耦合器,其中,所述监测模块与所述耦合器电连接,所述耦合器与供电线路电连接,所述监测模块与保护线路电连接,所述监测模块、所述耦合器、所述供电线路和所述保护线路形成监测回路;其中,所述耦合器的内阻可调,所述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监测回路的对地绝缘电阻,通过调节所述耦合器的内阻以调节所述监测模块的监测精度。可选地,所述供电线路为直流线路或交流线路。可选地,所述耦合器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并联连接后与所述第三支路串联连接;其中,所述第三支路的总阻抗可调。可选地,所述第一支路包括多个相互串联连接的第一电阻,所述第二支路包括多个相互串联连接的第二电阻,其中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为定值电阻。可选地,所述第三支路包括多个相互串联连接的可调阻抗单元,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并联连接后与所述可调阻抗单元串联连接。可选地,所述可调阻抗单元包括第三电阻和短接线,所述短接线连接在所述第三电阻的两端。可选地,所述可调阻抗单元包括第四电阻和开关,所述开关连接在所述第四电阻的两端。可选地,所述第三支路的总阻抗可调范围为0-21KΩ。可选地,所述监测模块为绝缘监测仪。可选地,所述耦合器为电阻分压型耦合器。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绝缘监测电路,该绝缘监测电路包括:监测模块和耦合器,其中,监测模块与耦合器电连接,耦合器与供电线路电连接,监测模块与保护线路电连接,监测模块、耦合器、供电线路和保护线路形成监测回路;其中,耦合器的内阻可调,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监测回路的对地绝缘电阻,通过调节耦合器的内阻以调节监测模块的监测精度。由此可以实现无需更换耦合器或监测模块,通过调节耦合器的内阻使监测精度满足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一种绝缘监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一种绝缘监测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的一种绝缘监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的另一种绝缘监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提供的一种耦合器的内阻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提供的另一种耦合器的内阻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提供的一种耦合器的内阻接线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提供的一种耦合器内阻连接实物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实施例一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绝缘监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绝缘监测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参考图1,该绝缘监测电路包括:监测模块10和耦合器20,其中,监测模块10与耦合器20电连接,耦合器20与供电线路L0电连接,监测模块10与保护线路PE电连接,监测模块10、耦合器20、供电线路L0和保护线路PE形成监测回路;其中,耦合器20的内阻可调,监测模块10用于监测该监测回路的对地绝缘电阻,通过调节耦合器20的内阻以调节监测模块10的监测精度。在现有的技术方案中,监测模块10和耦合器20的内阻被选定制作出厂后其阻值是固定的。在监测过程中,一旦出现监测模块10或耦合器20本身的内阻影响绝缘监测的精度时,只能通过更换监测模块或耦合器的电阻来调节监测精度。然而,由于电阻一般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印制电路板上,因而在更换电阻的过程中由于拆卸、再安装等操作极其容易损坏器件,且更换过程也会增加人工作业量,影响工作进程。基于此,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绝缘监测电路,通过设置在监测过程中耦合器20的内阻可调来实现对地绝缘电阻的监测。具体的,监测模块10和耦合器20的工作原理为:参考图1和图2,监测模块10对被监测线路(即供电线路L0)施加一定的电压U0,测量供电线路L0对地绝缘阻值,如图1所示,绝缘电阻Rx表示被监测线路对地绝缘情况。参考图2,监测模块10为整个监测回路提供电源U0,且监测模块10有一定的内阻,设为Re,设耦合器的内阻为Rc,被监测的对地绝缘电阻为Rx。则绝缘电阻Rx的计算公式为:参考图2,假设耦合器20的内阻为现有技术中不可调的,监测模块10和耦合器20的内阻在监测过程中是不可调的,对监测模块10来说,电源U0及内阻Re是已知的,例如分别为40V和180KΩ;假设耦合器20的内阻为固定值时,选定后相当于耦合器阻值Rc也是已知的,例如为160KΩ;回路电流Ix可通过测量获得为已知,这样监测回路的对地绝缘电阻Rx便可计算获得。假设当前测量到的回路电流为Ix1,通过U0/Ix1计算得到当前回路总电阻为350KΩ,由于Re和Rc已知,分别为180KΩ和160KΩ,则Rx=10KΩ;如果保持当前实际绝缘阻值不变Rx=10KΩ,更换有电阻偏差的耦合器20,耦合器20的内阻Rc实际阻值为162KΩ,通过当前测量的回路电流Ix2计算得到的当前回路总电阻为352KΩ,但是在计算过程中,但前回路总电阻实际减去的监测模块10的内阻Re和耦合器20的内阻Rc仍为180KΩ和160KΩ,这样使得绝缘电阻Rx的测量结果变成12KΩ,即比实际值偏大。为了使绝缘电阻Rx的测量结果更准确,只能通过更换耦合器20的内阻为160KΩ的方式来修正测量结果。然而,电阻一般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PCB板上,更换电阻的过程存在损坏器件的风险,并且会影响其质保,从而使得更换更换耦合器20内阻的方法不可靠。同理,当耦合器20直接使用精确度更高的电阻时,即使耦合器20没有阻值偏差,但是监测模块10的内阻也会有一定的偏差,使得最终的测量结果仍是会有偏差。例如,上例中实际的对地绝缘电阻Rx保持10KΩ不变,更换有电阻偏差的监测模块10,监测模块10的内阻Re实际值为182KΩ,通过当前测量的回路电流Ix3计算得到的当前回路总电阻为352KΩ,但当前回路总电阻实际减去的监测模块10的内阻Re和耦合器20的内阻Rc仍为180KΩ和160KΩ,这样使得绝缘电阻Rx的测量结果变成12KΩ,即比实际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绝缘监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模块和耦合器,其中,所述监测模块与所述耦合器电连接,所述耦合器与供电线路电连接,所述监测模块与保护线路电连接,所述监测模块、所述耦合器、所述供电线路和所述保护线路形成监测回路;/n其中,所述耦合器的内阻可调,所述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监测回路的对地绝缘电阻,通过调节所述耦合器的内阻以调节所述监测模块的监测精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绝缘监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模块和耦合器,其中,所述监测模块与所述耦合器电连接,所述耦合器与供电线路电连接,所述监测模块与保护线路电连接,所述监测模块、所述耦合器、所述供电线路和所述保护线路形成监测回路;
其中,所述耦合器的内阻可调,所述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监测回路的对地绝缘电阻,通过调节所述耦合器的内阻以调节所述监测模块的监测精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监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线路为直流线路或交流线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监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器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并联连接后与所述第三支路串联连接;其中,所述第三支路的总阻抗可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绝缘监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包括多个相互串联连接的第一电阻,所述第二支路包括多个相互串联连接的第二电阻,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结强时红喜焦新亮廖志强安雄飞黄晓晨姬德宝吴培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昱章电气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