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2778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该电磁线圈,包括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定子组件外表面设置有塑封层。塑封层包括上端面和下端面,塑封层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设有连接部。定子组件包括骨架和插针,插针穿过连接部安装在骨架上。连接部与塑封层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内凹部和第二内凹部,第一内凹部和第二内凹部分别位于连接部的两侧。由于在连接部与塑封层的连接处设置了第一内凹部和第二内凹部,使得连接部的厚度与塑封层的厚度差距减小,从而有效降低了注塑冷却后连接部和塑封层连接处产生缩孔的概率,即连接部和塑封层连接处产生气泡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从而极大地改善了电磁线圈的绝缘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线圈
本技术涉及制冷
,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线圈。
技术介绍
在制冷
,电磁线圈包括定子组件,定子组件的外表面设有塑封层,塑封层能够对定子组件提供保护和绝缘。定子组件包括插针,插针需要设置连接部进行保护和绝缘,连接部设于塑封层的外周面上,且连接部的厚度大于塑封层的厚度。通常将定子组件放入注塑模具中直接注塑形成塑封层和连接部,且在注塑冷却之后,塑封层和连接部均会发生遇冷收缩效应,且厚度越大的部分收缩越剧烈。由于塑封层和连接部的厚度相差较大,因而连接部与塑封层的连接处冷却之后收缩剧烈,导致连接部与塑封层的连接处产生缩孔的概率大大增加,而缩孔会导致气泡的产生,严重影响电磁线圈的绝缘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磁线圈,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磁线圈的连接部与塑封层厚度相差过大导致连接部容易产生气泡问题,改善电磁线圈的绝缘性能。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线圈,包括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外表面设有塑封层。所述塑封层包括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塑封层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设有连接部。所述定子组件包括骨架和插针,所述插针穿过所述连接部安装在所述骨架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塑封层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内凹部和第二内凹部,所述第一内凹部和所述第二内凹部分别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两侧。本技术提供的电磁线圈,由于在连接部与塑封层的连接处设置了第一内凹部和第二内凹部,使得连接部的厚度与塑封层的厚度差距减小,从而有效降低了注塑冷却后连接部和塑封层连接处产生缩孔的概率,即连接部和塑封层连接处产生气泡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从而极大地改善了电磁线圈的绝缘性能。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凹部和所述第二内凹部贯穿所述连接部的上端和下端。如此设置,使得第一内凹部和第二内凹部易于加工成型。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凹部的上端设有第一倒角,所述第二内凹部的上端设有第二倒角。如此设置,进一步减小连接部和塑封层连接处的厚度。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倒角所在平面与所述塑封层上端面之间为10°-80°,所述第二倒角所在平面与所述塑封层上端面之间的夹角为10°-80°。如此设置,使得连接部整体更加美观。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塑封层的一端连接有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内设有灌封胶层,所述灌封胶层与所述绝缘外壳内表面密封连接,且所述灌封胶层充满整个绝缘外壳内部。设置绝缘外壳和灌封胶层,便于线缆与插针的装配固定。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外壳与所述连接部通过超声波焊接连接。超声波焊接的焊接速度快、焊接强度高且使焊接材料之间具有更好的密封性。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外壳一侧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绝缘外壳通过所述第一开口连接所述连接部,所述绝缘外壳的下端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用于穿设线缆。如此设置,便于在绝缘外壳内部穿设线缆。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灌封胶层的材质为环氧树脂。如此设置,使得灌封胶层的绝缘性能更佳。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下端设有凹凸不平的表面。如此设置,增大了连接部与灌封胶层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灌封胶层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塑封层与所述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设置,便于塑封层与连接部加工成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磁线圈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磁线圈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磁线圈的半剖视图。附图标记:1、定子组件;11、骨架;12、插针;2、塑封层;21、上端面;22、下端面;3、连接部;31、第一内凹部;311、第一侧壁;312、第二侧壁;313、第一底部;314、第一倒角;32、第二内凹部;321、第三侧壁;322、第四侧壁;323、第二底部;324、第二倒角;4、绝缘外壳;41、第一开口;42、第二开口;5、灌封胶层;6、线缆。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和图3,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磁线圈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磁线圈的半剖视图。该电磁线圈,包括定子组件1,其特征在于,定子组件1外表面设置有塑封层2。塑封层2包括上端面21和下端面22,塑封层2的上端面21和下端面22之间设有连接部3。定子组件1包括骨架11和插针12,插针12穿过连接部3安装在骨架11上。连接部3与塑封层2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内凹部31和第二内凹部32,第一内凹部31和第二内凹部32分别位于连接部3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由于在连接部3与塑封层2的连接处设置了第一内凹部31和第二内凹部32,使得连接部3的厚度与塑封层2的厚度差距减小,从而有效降低了注塑冷却后连接部3和塑封层2连接处产生缩孔的概率,即连接部3和塑封层2连接处产生气泡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从而极大地改善了电磁线圈的绝缘性能。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内凹部31和第二内凹部32贯穿连接部3的上端和下端。如图1所示,第一内凹部31和第二内凹部32整体均呈槽状,且第一内凹部31和第二内凹部32的上下两端是贯通的。由于第一内凹部31和第二内凹部32采用注塑的方式加工成型,并且第一内凹部31和第二内凹部32的结构越简单,则针对第一内凹部31和第二内凹部32的开模越容易,通过注塑加工出的第一内凹部31和第二内凹部32的质量越好。因此第一内凹部31和第二内凹部32的上下两端贯通有利于简化第一内凹部31和第二内凹部32的结构,使得第一内凹部31和第二内凹部32易于加工成型。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磁线圈的俯视图。第一内凹部31包括第一侧壁311、第二侧壁312和第一底部313。第一侧壁311位于靠近塑封层2的一侧,第二侧壁312位于远离所述塑封层2的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线圈,包括定子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1)外表面设有塑封层(2),所述塑封层(2)包括上端面(21)和下端面(22),所述塑封层(2)的上端面(21)和下端面(22)之间设有连接部(3);/n所述定子组件(1)包括骨架(11)和插针(12),所述插针(12)穿过所述连接部(3)安装在所述骨架(11)上;/n所述连接部(3)与所述塑封层(2)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内凹部(31)和第二内凹部(32),所述第一内凹部(31)和所述第二内凹部(32)分别位于所述连接部(3)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线圈,包括定子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1)外表面设有塑封层(2),所述塑封层(2)包括上端面(21)和下端面(22),所述塑封层(2)的上端面(21)和下端面(22)之间设有连接部(3);
所述定子组件(1)包括骨架(11)和插针(12),所述插针(12)穿过所述连接部(3)安装在所述骨架(11)上;
所述连接部(3)与所述塑封层(2)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内凹部(31)和第二内凹部(32),所述第一内凹部(31)和所述第二内凹部(32)分别位于所述连接部(3)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凹部(31)和所述第二内凹部(32)贯穿所述连接部(3)的上端和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凹部(31)的上端设有第一倒角(314),所述第二内凹部(32)的上端设有第二倒角(3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倒角(314)所在平面与所述塑封层(2)上端面(21)之间为10°-80°;和/或
所述第二倒角(324)所在平面与所述塑封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庆军陈勇好郑利峰
申请(专利权)人:盾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